关于ZAKER 合作
钛媒体 29分钟前

啤酒行业,迎来真正的“野蛮人”

文丨消费最前线 ,作者 | 古月

这两年,啤酒企业的日子普遍不好过。根据国家统计局等相关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 年规模以上啤酒企业累计产量 3521.3 万千升,同比下降 0.6%,仅有十年前(2013 年累计产量 5061.5 万千升)高峰期的 70% 左右。青岛啤酒、华润啤酒、重庆啤酒等主要啤酒上市企业,去年的营收和盈利都在下滑。

行业下滑的背后是需求不振,曾经餐饮门店里热热闹闹的饭桌上,啤酒一打一打地搬,现在啤酒 " 喝一送一 ",却不见几个客人。

如此环境下," 外敌 " 杀入又加剧了酒企的压力。前几日,蜜雪冰城发布公告称,已与鲜啤福鹿家达成投资及股权转让协议,以约 2.97 亿元人民币收购鲜啤福鹿家 53% 的股权。换言之,以后 " 雪王 " 除了茶饮,还要卖鲜啤,正式进入精酿啤酒的赛道。

当年轻一代成为消费的主流群体,啤酒行业正在迎来一场新的变革,工业啤酒增长停滞,精酿啤酒快速崛起,如今茶饮巨头 " 雪王 " 的跨界又给行业带来了新的变量。

蜜雪冰城,把精酿啤酒的价格打下来?

行业整体走向下滑,但精酿赛道却逆势向上,这是当前啤酒行业的明显趋势。据中金公司的数据显示,2020 年中国精酿啤酒市场规模约 415 亿元,预测 2025 年精酿啤酒市场规模(销售口径)将达到 1342 亿元。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报告也预测,未来几年,中国精酿啤酒市场的整体市场规模将继续呈现显著增长态势,2025 年预计突破千亿大关。

不过,从市场规模和市场渗透率来看,精酿啤酒现在还没有进入大众化发展时期。以 2025 年中国精酿啤酒 1300 多亿元的市场规模测算,其在啤酒整体市场中的占比为 17.2%,渗透率仅为 6.3%。

制约精酿啤酒从小众走向大众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价格。当普通消费者早已习惯了花几块钱买一瓶啤酒,贵了几倍不止的精酿啤酒自然让大多数人 " 避之不及 "。在他们看来,精酿再好喝终归还是啤酒,口味改变不了太大,价格若比工业啤酒高太多根本不会考虑。

而把价格打下来,恰恰是蜜雪冰城的 " 强项 ",这也是蜜雪冰城杀入精酿啤酒赛道带来的最直接的想象力。

在茶饮市场,蜜雪冰城凭借极致的性价比杀出重围,稳坐行业第一的位置,低价既是品牌的 " 标签 ",也成功成为了品牌的 " 保护色 "。而且,整个茶饮赛道从冲高到俯低,一直坚持低价策略的蜜雪冰城可以说功劳不小。

蜜雪冰城的性价比来自供应链优势,它拥有业内布局最早、规模最大的供应链体系,从原料种植、加工生产到仓储物流,可以实现全环节自主把控,这意味着其在成本控制上独具优势。所以,与其说蜜雪冰城是卖茶饮的,更准确地应该说蜜雪冰城是做供应链生意的,而同样地,精酿啤酒本质上也是一门供应链生意。

这从胖东来等商超推出自营啤酒品牌就可以看出。胖东来旗下爆款 DL 精酿小麦啤酒,产品质量定位中高端,但价格十分亲民,这是因为胖东来深度参与供应链,通过缩短流通链路、严格把控原料品质等方式,实现了更高的产品性价比。

蜜雪冰城收购的福鹿家,本身也定位 " 高质平价 " 。除了最贵的一款区域限定 " 三碗不过岗 " 售卖每杯(一斤,约 500ml)14.9 元以外,其余标价均处于每杯 5.9 元至 9.9 元区间。从图片可见,在人均消费上,福鹿家低至 17.96 元,显著低于其他头部品牌。所以,在正式投入蜜雪冰城的怀抱后,福鹿家借助蜜雪冰城的供应链体系,有望进一步击穿行业底价。

配合蜜雪冰城的品牌影响力,精酿啤酒这一赛道可能会掀起一轮低价风暴,而如果价格不再是阻碍,精酿啤酒向大众消费群体的渗透也将加速。

精酿啤酒难成下一个 " 新茶饮 "

从福鹿家的发展来看,其成长路径几乎是在复刻蜜雪冰城,以极致性价比牢牢占领消费者心智,再通过加盟模式大规模扩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后努力向全国甚至全球市场渗透。

目前来看,福鹿家正处在扩张阶段。2024 年 10 月,福鹿家门店数量仅是 " 全国门店为 250+",而今年 6 月迅速突破 1000 家。如今有了蜜雪冰城的亲自扶持,凭借后者的加盟商资源和加盟店管理经验,或将帮助福鹿家实现更高速的扩张。这对于整个精酿啤酒赛道而言其实是一种利好,通过极致的低价,或许能让大众对精酿啤酒的接受度大幅提升。

只是,蜜雪冰城能成功复刻另一个 " 蜜雪冰城 " 吗?精酿啤酒固然拥有显著的市场发展潜力,可它却未必能像新茶饮一样成功融入大众生活,从而变革整个茶饮市场。

这与精酿啤酒自身的局限性有关。与奶茶、果茶相比,消费者对精酿啤酒的需求很难成为 " 日常刚需 ",尤其是在工作场景中,所以,我们看到,精酿啤酒的消费频次远低于新茶饮,而且也不稳定,这无疑会大大限制市场规模的增长。而且对年轻消费者来讲,精酿啤酒讲究的是微醺,而非酒桌上原来被推崇的豪饮,这使得精酿啤酒在消费频次上也低于传统的工业啤酒。

根据《消费者报道》发起的 "2024 年啤酒夏季消费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超过 30% 的消费者保持着每周两到三次的啤酒饮用频率,将近 40% 的消费者保持着以月为单位的饮用频率。这其中,更多的 80 后保持着每天饮用的习惯,但更多的 90 后、95 后则更习惯保持每周两到三次的饮酒频率,在繁忙的工作与短暂的微醺之间寻求微妙的平衡。

另外,更重要的是,啤酒消费的场景往往离不开一个 " 餐 " 字,这也决定了啤酒行业对线下餐饮的依赖性。

就像福鹿家,福鹿家的选址要点就是门口人流量大、周边有成熟大型社区,且餐饮占比 50% 以上。通过这些美食店、餐厅、小吃摊的消费活跃,才能带动起啤酒的销量。然而,近两年餐饮行业普遍惨淡,顾客流失,门店倒闭,这自然影响到啤酒产业,包括对精酿啤酒的消费。

再看新茶饮,茶饮消费不需要被餐食带动,年轻消费者们时不时给自己点一杯奶茶,早已成为习惯,甚至,当他们减少在外就餐时,反而会加大对茶饮的消费。

其实,这些因素回归到一个最本质的问题,就是精酿啤酒能否从小众走向大众,而这个问题不是单单靠把价格打下来就能解决的。

" 啤酒巨头 " 与 " 茶饮巨头 ",必有一战

当蜜雪冰城一脚踏入精酿啤酒的赛道,无疑给这一赛道上的其他选手带来了危机感。无论在哪个消费领域,低价都是一把俘获消费者、争抢市场的 " 大杀器 ",而蜜雪冰城在茶饮行业可以称得上是 " 性价比之王 "。

当前,精酿啤酒的主要入局者大致可分为几类:精酿酒馆、新锐品牌、传统啤酒巨头以及胖东来这样的商超。精酿酒馆是最早的入局者,也是精酿啤酒的 " 布道者 ",其为精酿爱好者提供了一个集社交、休闲、品鉴于一体的消费场景,吸引了不少忠实顾客。但也正是这种精品酒馆的模式,一定程度上让精酿啤酒困在小众范围内。

从头部精酿酒馆的门店规模来看,泰山原浆啤酒截至 2023 年底,在全国的专营店数量达到 3000 家,优布劳精酿酒馆刚刚突破了 2000 家,从下沉市场崛起的海伦司受门店改革的影响,截至 2024 年末门店数量恢复至 560 家。

与争相冲刺万店的茶饮品牌相比,精酿酒馆当前在线下的规模显然不够看的,而这对新入场的蜜雪冰城来讲正是机遇。收购福鹿家后,蜜雪冰城依托自身的资金、资源,通过大规模扩张,实现在渠道上的领先并不是难事。更何况,与其他精酿酒馆相比,蜜雪冰城还拥有价格优势。

从这个角度来看,蜜雪冰城所面临的最大敌人并不是 " 专业选手 ",而是实力雄厚的传统啤酒巨头们。

近两年,华润啤酒、青岛啤酒、哈尔滨啤酒等巨头以及一些地方老牌酒企,在精酿赛道上同样在扩大布局、加大产能。比如让毛尖啤酒成功出圈的河南本土酒企金星啤酒,截至 6 月初,金星中式精酿产销量达到 1 亿罐(1 升装),产量 10 万余吨。

论渠道、论品牌以及背后的供应链能力,传统啤酒巨头们想开辟精酿啤酒的新市场,优势非常明显。对比之下,从茶饮跨界到啤酒的蜜雪冰城,唯一可以依赖的恐怕就是相对年轻化的消费群体,只是,蜜雪冰城想要推动精酿啤酒从小众走向大众,谋取更大的市场增量,不可能只盯着年轻人。在啤酒消费上,毕竟数亿级消费群体现在偏向的仍是更为成熟的工业啤酒。

换句话说,正如新茶饮,它一定程度上取代了货架上的传统饮料产品,才爆发出空前的市场潜力,迅速渗透到大众生活。精酿啤酒想要做大,也需要抢夺工业啤酒的现有市场,成为大众消费者的新选择。

对蜜雪冰城及其他精酿品牌来讲,这才是最大的难题。新茶饮取代传统饮料,源于其做出了全方面的创新性升级,而从目前市面上的精酿产品来看,无论是口味、口感还是外观,精酿啤酒对比工业啤酒都没有一种质的升级,这很难让消费者抛弃便宜的工业啤酒、转向更贵的精酿啤酒。

当然,在这场啤酒巨头和茶饮巨头的战争中,啤酒巨头发力精酿啤酒,难免会面临 " 左手打右手 " 的为难,所以其在精酿啤酒的战略布局上难免保守。这对跨界而来的茶饮巨头而言何尝不是一个机会?

更何况,当茶饮行业的增长见顶,寻求新出路,迫在眉睫。

消费最前线,为您提供专业极致中立的商业观察,本文为原创文章,谢绝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