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钛媒体 34分钟前

亚太药业 16 亿易主:新主重金谋创新药翻身,原股东“清仓”获益近翻倍

图片由 AI 生成

停牌近两周的亚太药业(002370.SZ)终于揭开控制权变更的面纱。

9 月 28 日因筹划控制权变更停牌后,亚太药业于 10 月 13 日晚间公告,控股股东拟以 8.26 元 / 股的价格,向星浩控股及其一致行动人转让 1.09 亿股,占总股本 14.61%,合计交易金额 9 亿元。转让完成后,星浩控股将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其实际控制人、垂直数字化医药产业平台 " 药兜科技 " 创始人邱中勋,将正式掌舵这家老牌药企。

除了入主亚太药业,星浩控股还拟包揽公司 7 亿元的定增项目,募投资金全部用于推动一系列潜力新药研发项目落地实施。这些项目由星浩控股从 CRO 公司接手,已取得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这场 "9 亿股权转让 +7 亿定增 " 的组合交易,既让原股东以接近 80% 的收益率 " 清仓式 " 离场,也标志着邱中勋对亚太药业绝对控制的开启。

原股东几近翻倍收益

溢价收购背后,是原股东以近乎翻倍的收益完成退出。

根据定价规则,本次股份转让价格确定为 8.26 元 / 股,不低于《股份转让协议》签署日前一交易日目标公司股票收盘价的 90%。协议签署于 10 月 13 日,对应的 9 月 26 日的收盘价为 5.67 元 / 股,相当于溢价 45.68%

本次转让方为富邦集团及一致行动人汉贵投资,其持股成本可追溯至 2021 年。

笔者梳理发现,富邦集团与汉贵投资当时通过司法拍卖、二级市场集中竞价的方式合计获得亚太药业股份 5565.77 万股,占总股本的 10.75%;其中,通过司法拍卖所得股份为 5200.77 万股,对应 2.15 亿元的拍卖总价,以此得出这部分成本价为 4.14 元 / 股

2022 年,富邦集团又协议受让宁波银行所持 3900 万股股票,占总股本的 7.27%,定价 5.21 元 / 股,转让价款合计 2.03 亿元。

综上所述,富邦集团及一致行动人共耗资 4.18 亿元(不含二级市场集中竞价所得 365 万股,交易额未披露),获取亚太药业 9100.77 万股,平均每股成本价估算为 4.6元 / 股

这么看来,经过 4 年运作,原股东此次以 8.26 元 / 股转让给星浩控股及其一致行动人,单股收益约为 3.66 元,整体收益率接近 80%

转让前后股东权益变动情况,图源:公告

转让完成后,富邦集团及一致行动人将不再持有公司股份,彻底退出亚太药业。

为何星浩控股愿意以高溢价接盘?资金情况或许是吸引力之一。截至 2025 年半年报,亚太药业账面货币资金还有 6.25 亿元,资产负债率仅 9.14%,同比下降 84%;总债务为 3388.73 万元,均为短期债务,亚药转债已于 4 月到期并完成兑付

此外,交易双方还在《股份转让协议》中设置了业绩及资产质量承诺条款。转让方明确承诺2025 年度经审计的主营业务收入(扣除无关收入及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不低于 3.6 亿元,且当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不超过 7000 万元。亚太药业现有业务以化学仿制药生产销售为主,近 5 年营收基本维持在 4 亿元左右。

资产质量方面,亚太药业截至年底的应收账款余额不应高于 1.4 亿元,且需在 2026 年 4 月 25 日前实现该部分应收账款回收率超 70%、坏账率不超过 3% 的目标。

需指出,过去两年,医药行业经历了仿制药集采常态化和创新药出海遇阻的调整,不少药企陷入经营困境成为潜在的 " 壳资源 "。但并非所有药企都能成为资本的目标,比如那些负债高、有历史诉讼、业务复杂(如涉及原料药、流通等多板块)的企业,就存在整合成本过高的问题。

新主两步走如何转型

邱中勋通过 "9 亿股权受让 +7 亿定增包揽 " 的两步走策略,实现了对亚太药业的绝对控制,而更关键的布局在股权转让完成之后。

星浩控股的股权结构情况,图源:公告

亚太药业拟向星浩控股定向发行股票不超过 1.4 亿股,占发行前公司总股本的 18.37%;发行价格为 5.11 元 / 股,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 20 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的 80%,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 7 亿元。

本次定增由星浩控股全额认购,募投项目全部指向创新药研发,推动目标潜力新药研发项目落地实施。

具体研发项目包括:溶瘤病毒药物研发平台、长效和复杂制剂研发平台,包括但不限于双矛 I 型、Ⅲ型 FIC 抗肿瘤生物药、多发性骨髓瘤药物、利培酮微球、LRHR 长效制剂、帕金森长效制剂、双重机制神经疼痛药等产品管线。

募集资金具体投资计划,图源:公告

目前,亚太药业生产的制剂产品以化学仿制药为主。截至 2025 年 9 月,公司拥有 114 个制剂类药品批准文号,已通过一致性评价(含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产品共 19 个,已进入国家集采的产品 3 个。

由于自身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启动较晚,且主要产品多存在于竞争激烈的领域,近年来亚太药业产品竞争力相对较弱,集采政策也进一步冲击了公司业绩亚太药业迄今已经连续 6 年处于亏损状态,2019 年至 2024 年,亚太药业扣非净亏损分别为 19.4 亿元、1.43 亿元、2.39 亿元、1.17 亿元、6894.45 万元、2813.19 万元,共计超 25 亿元。

亚太药业已连亏 6 年,营收基本维持在 4 亿元左右,图源:Wind

因此,通过本次募投项目的实施,亚太药业将从传统化学仿制药为主,逐步向改良型新药、1 类创新药研发方向布局和转型。在中国医药政策大背景下,亚太药业认为应该增强公司经营抗风险能力,推进潜力新药项目进入临床关键阶段,拓展自身产品布局的深度和广度,从而为未来盈利提供支撑。

深入梳理可发现,这些募投项目并非亚太药业自主研发。星浩控股已与 CRO 公司签署《研发合作意向书》,并取得相关品种的排他性意向授权,这些项目均已取得阶段性的研究成果;此次控制权交割完成后,公司将使用自有资金与 CRO 公司签署正式技术授权协议。

募集资金也将用于签署重点研发品种的临床试验推进,保障上述品种按照既定的临床试验计划,进入临床治疗应用,获得临床试验结果,完成创新药物的完整研发过程。(文丨公司观察,作者丨曹倩,编辑丨曹晟源)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