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款已经走过 13 个年头,算得上是长寿的互联网产品,微信朋友圈近来又有了新的效仿者。
日前有消息显示,抖音 App 内的日常功能近期迎来多项升级,包括新增创作入口、头像色环提醒,以及支持限时可见等,从而使得其产品定位与微信朋友圈愈加相似。
其中,抖音日常功能新的创作入口被置于个人主页头像右下方,以醒目的 "+" 号呈现。用户点击即可快速上传图文或视频内容。而限时可见是指用户能对发布的作品设置 24 小时、3 天、7 天等展示时间,以适配不同场景的分享需求,类似微信朋友圈的三天可见。
众所周知,朋友圈可谓是熟人社交的典型场景,而且抖音和快手执着于社交赛道也早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毕竟社交不仅是强需求,还天然就有链接属性,是互联网企业错综复杂商业生态最好的粘合剂和催化剂,同时也是留存用户、盘活流量的最佳方式之一。尤其是随着大厂涉猎的业务范围越来越广,有连接器作用的社交产品价值也就变得越来越高。
由此看去,通过熟人动态分享构建真实的情感连接,让平台从 " 内容消费 " 向 " 社交场景 " 延伸,从而补全社交短板,或许就是抖音和快手此举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从抖音方面近年来频繁推出抖音时刻、续火花等玩法,以及此次对日常功能的升级就不难看出,短视频平台或许正在尝试从聚焦陌生人社交转向熟人社交场景。其实这也不难理解,毕竟在如今这个不缺内容消费的时代,陌生人社交的吸引力早已大打折扣。
但问题是同样是与朋友圈一样的功能,面对已经打拼了 13 年的微信朋友圈,抖音和快手要用什么来说服用户呢?
不可否认,集成在站内、更加便捷和丰富的内容编辑工具,是抖音日常和快手说说的优势所在。但近年来微信朋友圈也在不断进化,例如其不仅将视频时长上限提升至 5 分钟,还开始支持表情包、图片等多种评论内容。而且随着视频号的兴起,以及与微信朋友圈的打通,抖音日常、快手说说在内容编辑体验上的优势也在被逐渐消解。
虽然此前时任抖音集团 CEO 的张楠曾认为,抖音涉足社交是一种 " 自然而然 " 的逻辑,即随着用户规模越来越大,人们会越来越习惯于在抖音看到熟人,也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从消费内容转向自我表达。
但事实上用户对娱乐内容消费的私密性要求,与社交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兼容性差异。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4 年微信视频号用户画像与行为洞察报告》显示,有超过七成用户表示在视频号使用过程中担忧的问题,是公开自己点赞过的内容会暴露隐私,近五成用户担忧公开自己点赞过的内容会影响个人形象,近三成用户表示点赞视频内容时会考虑他人对此行为的看法。
更何况如今在产品设计上,抖音日常、快手说说还没有到完善的地步。以前者为例,在小红书以 " 抖音日常 " 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可以看到,相关结果中吐槽的笔记占比颇高,槽点则包括无法评论、浏览记录对方可见、默认范围为公开可见等。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