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雷科技 1小时前

特斯拉“急病乱投医”!两款新车曝光,想靠低价拯救销量?

从来不打价格优势的特斯拉,现在终于着急了?

据 "36 氪汽车 " 报道,特斯拉中国正在推进内部代号为 E41 和 D50 的两个新车项目,分别为现款 Model Y 和 Model 3 的廉价版,投产时间预计最快在明年中旬。

图源:特斯拉官方

电车通在之前已经报道过 " 廉价版 Model Y",现在特斯拉连 " 廉价版 Model 3" 也安排上。显而易见,特斯拉的本意是用低价策略以触达更广泛的价格敏感人群,然而特斯拉中国在 9 月份售出 7.1 万辆,环比增长 25%,第三季度累计售出近 17 万辆,环比增长 31%。

换成其他新能源车企,有这个销量都想着偷乐,为何特斯拉的产品布局与成绩相悖?

在中国市场被曝将推 Model 3、Model Y 廉价版之前,特斯拉已率先在北美市场落地低配策略。

10 月初,北美版廉价 Model 3 正式上线,起售价为 36990 美元,比此前的入门版便宜了足足 5500 美元(折合人民币约 3.92 万元),降幅超过 10%,而配置方面的精简尤为明显,包括且不限于外后视镜 / 方向盘的调节改成手动、座椅材质为织物与人造革拼接、取消前排座椅通风 / 后排座椅加热 / 座椅电动调节 / 双层夹胶玻璃、后排娱乐屏、氛围灯等功能和配置。

虽然智能驾驶标配 HW4.0 自动驾驶硬件,但只保留基本的交通感知巡航控制,需要额外加钱才能体验带自动转向功能的 FSD。

图源:电车通摄制

不仅如此," 廉价版 Model Y" 已经登陆挪威、瑞典、德国等市场官网,售价较当前入门版低 5000 欧元,预计今年年底陆续上市,再加上中国市场的廉价版规划,可见特斯拉针对全球核心市场的"廉价版"车型布局已全面铺开。

要想真正理解特斯拉在 " 销量增长却仍执着推廉价版 " 的行为,只要看它的处境和目标就行了。

若放宽视野审视特斯拉今年的销量,会发现所谓 " 好看 " 仅局限于第三季度。数据显示,上半年特斯拉的全球交付量同比减少 13.3%,中国市场的上半年交付量同比下降 5.4%。

即便加上第三季度的成绩,特斯拉前三季度的全球销量依然同比下降约 4.5%,中国市场下降约 13.3%

另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特斯拉董事会向 CEO 埃隆 · 马斯克提出未来 10 年新薪酬计划:若马斯克能推动特斯拉达成系列目标,包含将市值从当前 1.09 万亿美元升至 8.5 万亿美元、盈利增至 4000 亿美元,同时完成 1200 万辆电动汽车与 100 万台人工智能机器人销售,以及实现 1000 万自动驾驶订阅用户等,将获得价值 1 万亿美元的薪酬。

马斯克是否接下这份 " 挑战书 " 尚不可知,但特斯拉在多核心地区推出 " 廉价版车型 ",说明马斯克察觉到特斯拉的汽车市场地位下滑,需主动抢市场,完成 " 十年 1200 万辆车 " 的任务。

往好里说,特斯拉此举是为提升销量找突破,但往实在了说,难免有"急病乱投医"的意味。

需要指出的是,北美的资本市场对 " 廉价版车型 " 的前景并不看好,新车发布之后股价下跌约 4%,而且用户层面更是争议倾斜,虽有部分网友认可 " 廉价版车型值得入手 ",但认为 " 配置砍得太狠、减配过度 " 的声音明显占据多数。

要知道,特斯拉的核心竞争力是"科技感""智能体验",而其推出"廉价版车型"的动作,本质上是一场会损害品牌调性的价格战。

特斯拉在美国纯电动车市占据主导地位,Model Y、Model 3 两款车型远超雪佛兰、福特、现代、本田等品牌旗下的纯电动车销量。

在拥有绝对市场话语权的情况下,特斯拉提供 " 廉价版车型 " 确实会有损品牌声誉,但在廉价版 Model 3 发布后首周就获得同比增长 30% 的订单量,其品牌光环还是能够吸引 " 想沾品牌光但预算有限 " 的用户。

不过中国纯电动车市的环境不同,这里早已进入 " 群雄逐鹿 " 的激烈竞争阶段。

特斯拉的品牌光环也没有那么强的吸引力,能与 Model 3 正面制衡的小米 SU7 已然登场,如今仅剩 Model Y 还保有一定的市场统治力。

一组官方数据更能直观印证特斯拉影响力下滑的事实:根据乘联会公布的数据,9 月份纯电动市场(批发)的同比增速为 32.4%,插混合增程的同比增速分别为 8.4% 和 8.7%,而新势力中的纯电动与增程的结构占比从去年的 50%:50% 转变为 70%:30%。

从实际市场销量来看,这一趋势更为明显,除了小米之外,乐道、理想、智己、零跑、小鹏等新势力,早已在纯电动车市场站稳脚跟,且份额持续扩大,属于特斯拉的那一块 " 蛋糕 " 正被不断分食。

图源:小米汽车官方

北美市场的 Model Y 和 Model 3 比在售入门版车型分别便宜了 5000 美元和 5500 美元,折合人民币分别约为 3.57 万元和 3.95 万元。如果国产版也跟进这一价格策略,那么廉价版 Model 3 国产版很有可能下探至 20 万元以内。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 9 月份,特斯拉中国推出了 Model Y L,目前的交付时间已经排到 11 月份,市场需求量很高,这或许为特斯拉推出 " 廉价版车型 " 提供了信心。

然而,Model Y L 前期能够被认可的逻辑是 " 配置不低于现款 Model Y" 的同时,还新增了更大空间,还算满足一部分用户的需求,但 " 廉价版车型 " 想靠 " 减配置降价格 " 赢市场,怕是找错了路。

国家信息中心正高级经济师徐长明表示,国内乘用车平均售价在今年前五个月已经下滑至 16.1 万元,预计今年全年这一数据将会跌至 16 万元以内。

电车通承认," 廉价版车型 " 的出现确实与国内汽车市场消费逐步降级的事实贴合,但国内车市的早已不缺 " 高配低价 " 的新能源车,如果国产特斯拉"廉价版车型"延续北美版的减配思路,刺激品牌销量的效果不会很高。

我们以豪华品牌为例。即便到现在,BBA 三家品牌依然有不少受众,但是旗下的入门级产品一直是众多用户的吐槽对象。比如奔驰 A 级,曾因 1.3T 小排量发动机与较高的指导价形成巨大落差,在国产品牌崛起后没有太多配置优势,最终在去年全面停产 A 级。

入门级车型的核心是"入门不低配",而不是"低价换减配",即使有品牌光环,也难以在竞争中立足 —— 这是奔驰 A 级留给特斯拉的市场经验。

目前,特斯拉在中国市场主要依赖 Model Y 和 Model 3 两款车型,而小米 SU7 的销量已经逐步超越了特斯拉 Model 3,削弱了特斯拉在中高端纯电轿车市场的竞争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Model Y 依然是特斯拉的销量基本盘,就看 " 廉价版 Model Y" 能够踩准中国市场的需求脉搏。

话说回来,Model Y 能成为国内车市的销量常青树,核心原因之一是空间实用性与家庭用户需求高度契合,已经上市的 Model Y L 已经凭借 " 加空间加配置 " 的方式来吸引不少家庭用户认可,便是最好的证明。对 " 廉价版 Model Y" 而言,如果能够保住 Model Y 的核心优势,将会成为其是否热销的关键。

更残酷的是,小米、理想、乐道等新势力品牌也不会给特斯拉太多的试错空间,一旦 " 廉价版 Model Y" 只是 " 喊低价、实减配 " 的雷声大雨点小之作,后续将很难成为特斯拉的销量主力之一。

(封面图源:特斯拉官方)

相关标签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