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雷科技 18分钟前

小米发布 1999 元高端智能音箱,智能音箱高端化能走通吗 ??

前段时间,小米正式发布了小米智能音箱的最新一代——小米 Sound 2 Max,售价 1999 元。看到这个价格,一些米粉就不淡定了:" 一个‘小爱助手配件’,卖这么贵真的没问题吗?"

图源:小米

诶,你还真别说,小雷在认真看了看 Sound 2 Max 的配置后,反而觉得卖 1999 元真没啥毛病。因为只要忽略掉 Sound 2 Max 的智能属性,那么这款产品其实从设计到性能参数,都是对标 HiFi 音箱的,而 HiFi 音箱的价格一般是多少,应该就不用小雷过多解释了吧?

不过,小米音频在 HiFi 音箱圈也确实没什么口碑可言,作为一个突兀闯进圈子的 " 新手 ",小米 Sound 2 Max 又是否真的值得买呢?

虽然早在发布小米 Sound Pro 时,小米智能音箱的价格就已经摸到了千元的门槛(999 元),但是这款产品在发布后的反响其实一般,小米 Sound 系列之后都没有推出新的旗舰型号。

小米 Sound Pro 当时主要对标的产品是 HomePod,只不过受限于单元调教和声学设计,低频的质量实在是一般,然而本身又是偏流行向的调音,以至于最终的音质表现只能说是勉强及格,至少小雷试听后,很难说服自己花 999 元买一个回家。

不过,就在大家都以为小米放弃 Sound 系列的高端线时,小米 Sound 2 Max 的发布则证明小米依然没有放弃高端音频线,反而是在闭关三年后憋了个大的。从小米 Sound 2 Max 的设计就不难看出,小米这次彻底放弃了传统智能音箱的设计思路,转而选择了 HiFi 音箱的路线。

说实话,小米 Sound 2 Max 是那种你第一眼看过去,不会以为是智能音箱的产品,长方体的外观搭配三分频的设计,加上一体式金属压铸铝合金机身,多数 HiFi 爱好者估计都会将其当做是某个北欧 HiFi 品牌的新品,至于价格?那当然是五位数以上了。

作为一个高端线长期溢价拉满,低端线极度内卷的市场,小米 Sound 2 Max 的用料和设计,可以说与它的价格并不 " 匹配 "。当然,对于小米 Sound 2 Max 的极简设计是否好看,小雷并不打算下定论,就单说 CNC 一体式压铸铝合金机身这个工艺,换做传统音箱品牌,光这个壳子就能卖你 1999 元,还不包括里面的单元。

不过话又说回来,HiFi 音箱卖的不仅仅是外观,还有音质,那么小米 Sound 2 Max 的声学架构又是什么配置呢?从小米公布的参数来看,其采用的是三分频对称式架构,上下两个单元为 4 英寸的 30W 低频扬声器,中间则是 1.5 英寸的 10W 高频扬声器 +4 英寸的 30W 中频扬声器的同轴设计。

图源:小米

看到这个声学搭配,估计不少 HiFi 爱好者很快就想到了某款产品,没错,就是被誉为高端监听音箱标杆的——真力 8331A,这款音箱就是采用类似的低频对称 + 中高频同轴设计,至于售价嘛,则是 19400 元 / 只,和小米 Sound 2 Max 一样按只卖。

注意,这里并没有说小米 Sound 2 Max 能与真力 8331A 对标的意思,只是想说明这类声学架构其实有着更高的上限,如果小米能够将调音和声学协调做好,音箱的整体表现必然不会差。

此外,小米 Sound 2 Max 还支持多种音色风格、EQ 调节,并且能够在 app 里进行智能空间校准,针对不同大小、布置的空间调整声效,而在立体声模式下还支持声场重构功能,能够根据音箱的摆放位置重构音频声场,带给使用者更好的立体声体验(购买无线连接器最高可支持四只音箱互联组成立体声矩阵)。

从产品的性能、功能角度来说,1999 元的小米 Sound 2 Max 确实称得上是 " 堆料狂魔 ",至少在同价位的音箱里,小雷还想不出有第二款产品能够给到相似的体验。但是,小雷也要提醒大家,如果你是冲着 HiFi 体验来的,还是观望一下比较好,有条件最好现场试听一下。

聊回小米 Sound 2 Max,作为小米杀入高端音箱市场的第一款产品,小雷认为这款产品或许会在一定程度上开启一个新的市场——高端智能 HiFi 音箱。

一直以来,HiFi 音箱和智能音箱其实都是泾渭分明的市场,前者主打音乐爱好者,价格动辄几千上万,后者则是针对智能家庭场景,音质只是卖点之一,核心是品牌所代表的智能生态。

但是,单纯的智能生态其实卖不出高价,因为智能生态扩张需要的是低门槛,所以你能看到小米推出 99 元的小米小爱音箱,苹果发布 HomePod mini,本质上就是为了降低用户的使用门槛。

不过,这也让智能音箱市场陷入一个瓶颈,既然不同型号的智能体验都来自云端,与音箱本身的配置没有关系,那么用户自然就没有更新换代的动力了。从洛图科技历年发布的数据来看,自 2022 年开始,中国的智能音箱销量就已经开始进入下滑阶段,并且一直持续至今。

图源:洛图科技

有意思的是,报告也显示在整体销量下跌的同时销售额却经常逆势增长,也就说明用户对于高端智能音箱的需求其实并没有得到满足,不少用户在选购产品时反而会考虑买更高端的型号,以此满足日常的娱乐需求。

在这个方面,最早给出回应的其实是华为,2019 年发布的 Sound X 与著名音箱品牌帝瓦雷联名打造,售价 1999 元,后续也接连推出了多款合作产品,售价都普遍超千元。

图源:华为

只是在此之后,其实也没有第二个厂商跟进,只有小米推出了 Sound Pro 试水,而且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些采用圆柱设计的立体声音箱,其实也和 HiFi 扯不上什么关系。

因为不管如何捣鼓扬声器排布和音频算法,单一声源都是无法模拟出真正的双声道立体声效果的,除非你再加一个音箱,组成双声道。但是,这样的话又受限于全向声学架构,不可避免的出现声音干涉问题,进而影响实际的聆听效果。

所以,在小雷看来,直到小米 Sound 2 Max 发布之前,智能音箱市场其实都没有一款能够称得上 "HiFi 音箱 " 的产品。现在想想,其实小米 Sound 2 Max 的设计理念很简单,它并不是在智能音箱上整合 HiFi,而是在 HiFi 音箱上整合智能生态。

事实上,小米 Sound 2 Max 也给智能音箱市场展现了一条新的路线,不要在智能音箱上加功能,而是先设计出一款针对目标群体的产品后,再往上面叠加智能音箱的体验,这样或许能够更好的抓住用户需求,也就是所谓的 " 第二增长曲线 "。

纵观当下的智能音箱市场,小度、天猫精灵以及亚马逊 Echo 也在尝试寻找属于各自的 " 第二增长曲线 ",但走的路却完全不同。

作为百度 AI 战略的延伸,小度的核心竞争力一直是内容与服务生态,从知识问答、影音娱乐到儿童教育,小度的 AI 语音系统几乎成了 " 万能入口 "。但在硬件层面,小度的策略显然更加务实——继续强化带屏智能终端的交互能力,如 X10、X9 Pro 等型号,重点放在视觉互动与家庭陪伴。

而阿里巴巴的天猫精灵从诞生起就带着浓厚的 " 生活服务入口 " 标签,无论是 CC 系列带屏音箱还是 X6 智能音箱,重点仍在‘声控购物’、‘家电联动’、‘ IoT 互联’等电商与家居融合场景上,缺乏专注于特定使用场景的细分产品。

某种程度上,小度和天猫精灵都更像是 " 会说话的智能盒子 ",而非一款专为某个场景设计的智能音箱设备。亚马逊的 Echo 其实也类似,其主流产品与小度、天猫精灵的定位相似,但同时也推出了 Echo Studio 这样聚焦音质的旗舰产品。

图源:亚马逊

在雷科技看来,过去几年,智能音箱拼的是生态、语音识别、响应速度,但是随着市场饱和已经很难再打动消费者。现在的消费者更在意的是音箱本身的附加值(音质、设计)、家居融合的美感,以及能否成为客厅中 " 有温度 " 的存在,所以小米这次的思路其实很简单:先做出能打动耳朵的硬件,再去谈智能生态。

当然,在小雷看来 Sound 2 Max 并不完美,对 HiFi 发烧友来说,它还谈不上 " 纯正 HiFi",对主流用户而言,1999 元的价格门槛依旧偏高。但正因为它横跨两个本来互不交集的市场—— HiFi 和智能音箱,才让它成为一个有趣的产品。

或许,几年后我们再回头看,小米 Sound 2 Max 并不一定会是销量上的成功者,但它有可能成为智能音箱迈向 " 高端化 " 的开始。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