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新闻 10 月 14 日讯(记者 严沁雯)经历长时间职位悬空后,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下称 " 上海信托 ")的董事长一职终于正式迎来新任 " 掌舵者 " ——由其控股股东浦发银行的高管出任。
10 月 13 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发布批复,核准崔炳文上海信托董事、董事长的任职资格。崔炳文现任浦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总法律顾问。
业内人士认为,当下银信融合呈现 " 战略 - 业务 " 双轮驱动特征。不过融合需坚守 " 专业互补 " 底线,信托公司需锻造资产证券化、家族信托等不可替代能力,避免沦为银行附庸。
董事长职位空缺已久
在崔炳文任职资格正式获批之前,上海信托董事长一职空缺已久。
2022 年末,上海信托原董事长潘卫东因任期届满卸任,此后该职一直未有正式落实。在上海信托 2024 年报中,该公司拟任董事长显示为浦发银行职工监事张宝全。而在今年浦发银行半年报中,张宝全已为上海信托副董事长(任职资格尚待监管核准)。
新董事长崔炳文是一位 " 金融老将 ",现年 56 岁的他有多年银行业工作经验。
公开资料显示,崔炳文曾任中国工商银行天津分行津西支行副行长、东丽支行副行长(主持工作)。加入浦发银行后,崔炳文历任天津分行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公司金融部总经理,天津分行党组成员、行长助理,天津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天津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北京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兼总行集团客户部总经理、总行金融市场部(北京)总经理。
据上海信托官方微信公众号,7 月 28 日,崔炳文以浦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身份出席了上海信托的 2025 年中工作会议暨党建工作会议。会议上,崔炳文对上海信托提出三方面要求,一是明确上海国际信托未来的三大目标;二是加快融入母行数智化经营体系;三是牢牢守住风控合规的底线。
崔炳文提到,上海信托要深入理解母行数智化战略,落实全行年中工作会议精神,助力母行打造 " 超级系统 "" 超级平台 " 和 " 超级产品 ";要主动了解总行各部门、兄弟分行业务流程上的关键点、切入点和痛点难点,主动贡献信托的产品、服务及信托价值;要充分发挥信托 " 小、快、灵 " 的独特优势,快速响应市场需要、快速服务财富管理需求、快速推进数智化经营,助力母行筑牢信贷优势和客户服务优势。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信托成立于 1981 年,是国内最早成立的信托公司之一。2016 年 3 月,浦发银行完成向上海信托原股东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等发行普通股股份购买上海信托股权的交易,成为上海信托的控股股东。
浦发银行半年报显示,上海信托现注册资本 50 亿元,浦发银行持有其 97.33% 的股份。截至今年 6 月末,上海信托合并管理规模 11863.69 亿元,净资产 259.31 亿元。上半年,上海信托实现合并报表营业收入 14.00 亿元,净利润 4.36 亿元。
银信融合进一步强化
事实上,近年来信托行业高管变动频繁,去年信托业就曾掀起 " 换帅潮 "。银行系信托公司中,就有包括建信信托、中信信托等经历了董事长变动。
今年以来,已有十余家信托公司发生高管变更。在上海信托新董事长正式获批之前,9 月 19 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北京监管局发布公告,批复核准吕天贵中信信托董事长、董事的任职资格。在入职前,吕天贵曾任中信银行副行长。
在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看来,近年来信托行业高管变动频繁,本质是内外部双重压力下的转型必然。
" 外部层面,监管政策持续收紧推动行业告别通道业务,转向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等新赛道,叠加市场竞争加剧,倒逼机构引入具备转型操盘能力的管理团队;内部层面,信托公司战略调整与业绩突围需求凸显,董事会通过更换管理层注入新动能,印证转型期对专业化领导团队的迫切需求。" 薛洪言指出。
值得一提的是,在信托公司尤其是银行系信托公司的新任高管中,大多具备银行业长期从业经验。
薛洪言认为,银行业 " 老兵 " 出任高管,有望从资源、能力、协同三方面赋能信托转型。" 其积累的零售客户基础与渠道网络,可加速信托财富管理业务下沉,弥补传统高净值客户依赖短板;成熟的风险管理体系与合规经营经验,有助于化解存量风险,适配严监管环境;在控股集团架构下,更能推动信托与母行在客户、数据、场景上的深度协同。"
用益信托研究员帅国让亦指出,银行与信托在资金端和资产端有着天然的协同性,引入银行背景高管,有利于信托业务协同与资源整合,以及信托公司战略规划和业务转型等。
" 当下银信融合呈现‘战略 - 业务’双轮驱动特征。战略层面聚焦体系化整合,通过技术赋能提升服务信托效率;业务层面创新协同模式,‘政银信’联动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银行输出资金与渠道,信托发挥财产独立管理优势,形成服务实体经济合力。" 薛洪言称。
在帅国让看来,银信融合未来大概率会进一步强化,比如通过银信合作开展资产证券化、家族信托等业务,实现资源互补,拓展业务边界。
值得注意的是,薛洪言强调,融合需坚守 " 专业互补 " 底线,信托公司需锻造资产证券化、家族信托等不可替代能力,避免沦为银行附庸,方能在合规框架内实现高质量发展。这种转型中的人事调整与业态融合,正重塑信托行业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