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林昀肖
10 月 13 日,亚太药业(002370.SZ)发布多份公告,其中包括公司控制权拟变更的事项。
亚太药业表示,公司控股股东富邦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汉贵投资与星浩控股及星宸投资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富邦集团和汉贵投资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转让公司 14.61% 股份,共计 1.09 亿股。此次转让价格为 8.26 元 / 股,合计总金额为 9 亿元,9 月 26 日停牌前公司股价报 5.67 元 / 股,溢价约 46%。
本次协议转让完成后,亚太药业的控股股东将由富邦集团变更为星浩控股,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将由宋汉平、傅才、胡铮辉组成的管理团队变更为邱中勋。
邱中勋是数字化医药产业平台 " 药兜科技 " 实际控制人。就邱中勋为何看重亚太药业、未来亚太药业和药兜科技的业务协同等问题,时代周报记者电话联系亚太药业证代处,对方表示,由于控股权刚刚发生变更,协议尚未完成,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此次变更对公司业务发展的帮助尚无法定论。
近年来,亚太药业业绩承压,公司从 2019 年开始出现扣非净利润连年亏损。2022 年,富邦集团入主后,亚太药业扣非净利润虽然有所减亏,但依旧没有走出亏损泥潭。
在公布控制权拟变更事项的同日,亚太药业也发布了《2025 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预案》(以下简称《预案》),其中指出,公司 2025 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预案,发行对象为星浩控股,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 1.37 亿股,占本次发行股票前公司总股本的 18.37%。
此次发行价格为 5.11 元 / 股,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 20 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的 80%。此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 7 亿元,将用于新药研发项目。
对于此次发行股票的目的,亚太药业在《预案》中表示,首先是巩固公司控制权,提振市场信心,维护中小股东利益。同时,也为满足公司谋求业务转型的迫切需求,并提升公司的整体实力与市场竞争优势。
10 月 14 日,亚太药业股价复盘后一字涨停,报收 6.24 元 / 股,上涨 10.05%。
医药互联网平台大佬接盘
据 2025 年半年报介绍,亚太药业从事的主要业务为医药制造业务,包括化学制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亚太药业化学制剂业务主要分为抗生素类药品和非抗生素类药品两大类,截至 2025 年上半年,共拥有 114 个制剂类药品批准文号。
近年来,亚太药业业绩承压,其从 2019 年开始出现扣非净利润连年亏损。据 Wind 数据,2019 年至 2024 年,亚太药业扣非净利润分别为 -20.88 亿元、-1.43 亿元、-2.39 亿元、-1.17 亿元、-6894.45 万元、-2813.19 万元,亏损累计超过 25 亿元。
近年来,亚太药业股东结构变动频繁。2021 年 11 月,公司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无控股股东。2022 年 4 月,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富邦集团,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宋汉平、黄小明、傅才、胡铮辉 4 名自然人组成的管理团队。
2025 年上半年,亚太药业扣非净利润亏损持续,其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约 1.52 亿元,同比下降 31.48%;归母净利润约 1.05 亿元,同比增加 1820.97%;扣非净利润 -4886.22 万元。
亚太药业在半年报中分析称,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主要系公司本期出售全资子公司绍兴兴亚药业有限公司 100% 股权,相应增加公司 2025 年半年度利润总额约 1.49 亿元所致,剔除上述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等的影响,公司扣非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 524.31%,主要系报告期内,受集采、市场竞争加剧等影响,公司销售收入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
亚太药业新控股股东星浩控股成立于 2025 年 7 月 3 日,主营业务为以自有资金从事对外投资活动,邱中勋为星浩控股的实际控制人。据悉,邱中勋为医药行业的资深人士,是数字化医药产业平台 " 药兜科技 " 实际控制人。
据官网介绍,药兜科技自 2016 年起正式运营,是浙江星汉博纳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医药产业数字化品牌。药兜科技通过创新的 " 平台 - 自营 - 零售 " 模式,推动医药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截至目前,药兜科技已与近千家药企建立合作关系,代理 1000 多种优势药品品种,直接触达近 60 万终端及终端客户,自营业务用户数超过 25 万家,累计交易规模已超过 600 亿元。
亚太药业在《预案》中指出,新药研发与可及并重是创新药业务模式闭环的关键,线上新型医疗健康服务企业通过医药供应链与医疗服务能力的深度融合,以及医疗 AI 大模型的技术驱动,显著提升创新药的患者可及性,已成为广大药企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亚太药业认为,药兜科技在新药商业化环节能够对公司进行充分赋能。
应对转型迫切需求?
业绩持续承压,此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或也是为满足亚太药业谋求业务转型的迫切需求。亚太药业在《预案》中指出,当前,传统化学仿制药企业面临巨大挑战,业务转型需求迫切。
亚太药业在《预案》中介绍,2018 年以来,我国加速了医药创新的步伐,上市的进口原研药物和国产自研药激增,创新药市场规模稳步增加。化学仿制药的市场份额持续走低,在整体药品市场中从 60% 下滑至 52%,在化学药市场中从 79% 下滑至 74%。
一致性评价批准量和过评品规的快速上升,带动一致性评价过评品种的市场规模迅速扩大。随着一致性评价工作的继续深入,部分低质量仿制药的生存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随着国家集采政策的落地执行,集采中选品种的替代效应显现。
亚太药业介绍,公司目前生产的制剂产品以化学仿制药为主,截至 2025 年 9 月,公司拥有 114 个制剂类药品批准文号,已通过一致性评价 ( 含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 ) 的产品共 19 个,已进入国家集采的产品 3 个,公司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启动较晚,且主要产品多存在于竞争激烈的领域,近年来产品竞争力相对较弱,公司业务亟待由传统仿制药向高端仿制药、创新药方向转型,以提高盈利能力。
亚太药业此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 7 亿元,将全部用于新药研发项目,包括溶瘤病毒药物研发平台、长效和复杂制剂研发平台,包括但不限于双矛 I 型、III 型 FIC 抗肿瘤生物药、多发性骨髓瘤药物、利培酮微球、LRHR 长效制剂、帕金森长效制剂、双重机制神经疼痛药等产品管线。
具体而言,拟使用募集资金 1.5 亿元用于溶瘤病毒药物研发平台,拟使用 5.5 亿元用于长效和复杂制剂研发平台。
亚太药业在《预案》中表示,通过本次募投项目的实施,公司将从传统化学仿制药为主,逐步向改良型新药、1 类创新药研发方向布局和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