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钛媒体 14小时前

谁在偷走“鸡排哥”六块钱的快乐

文 | 唐辰同学

火了半个多月的 " 鸡排哥 ",快 " 要窒息 " 了。

当不少人还没意识到他是怎么火起来的时候," 鸡排哥 " 已经在热搜上轮播好几天,成为又一个被流量托举起来的普通人。

" 鸡排哥 " 是网友取的,一起出圈的还有另外一个呼号," 景德镇鸡排主理人 "。

这是短视频时代的 " 诨名 ",就像《水浒传》里的宋江,人称 " 及时雨 " 一样,具有极强的个人标签属性和传播的穿透性,更符合快餐式热点消费的特性。

而他的本名——李俊永却少被网络提及,更多只是出现在官媒报道、官方活动的铭牌上。

这位 48 岁的精瘦男子,在景德镇生活 42 年。自 1996 年起,做过厨师的李俊永支起了小吃摊,做起了摊贩。最近 5 年,他一直推着三轮车,在景德镇一所中学门口摆摊卖鸡排。

这个国庆节,他和他的鸡排小摊被推到舆论的中心位置,任何细微的举动、表情都被聚光灯放大。比如,他的双臂被热油烫出的伤疤,被各种解读。

随着流量的涌入,其热度也从线上延伸到线下。

为了迎接蜂拥而至的游客," 鸡排哥 " 和家人裂变式出摊,连开出 10 余个摊位。光顾小摊的队伍长达百米,排到摊位前可能需要两三个小时。

有排队就有黄牛。" 鸡排哥 " 代排队服务的价格在 25 元到 50 元一个小时,或者近百元一次。还有网友发布了 200 元代买开摊第一份鸡排及靠前号码的服务。

" 鸡排哥 " 的周边也被明码标价。网上已经可以购买到 " 鸡排哥 " 形象的冰箱贴、钥匙扣、金句贴纸以及热点解读 PPT 等。更有甚者," 鸡排哥 " 现场炸鸡排的视频也被公开售卖。

其意外爆火后,景德镇也在背后推了一把,希望能给文旅产业带来一波流量。当地聘请 " 鸡排哥 " 为文旅推荐官,甚至还为他成立工作专班、保洁专班等维持现场秩序。

不少专家或者评论将 " 鸡排哥 " 的爆火,归因为两点:一是他独特且反套路的经营方式;二是金句不断给顾客带来的愉悦消费体验。

前者更具象的表达是 " 鸡排哥经营三原则 ":卖给学生便宜 1 元;下午四点半后,要让学生先买;客人装鸡排的袋子要永远敞开。

后者则被简单的描述为 " 情绪价值 ",认为 " 鸡排哥 "6 元的鸡排卖出 60 元的情绪价值,说话幽默又实在。例如," 你可以拒绝我,但是请你不要拒绝美味 "。

需要肯定的是," 鸡排哥 " 多年诚信经营、不玩套路,坚持真材实料,不涨价,是嘈杂市场环境里的一股清流。对顾客来说,用心、有人情味的服务总能打动人心。

只是这样,还远远不够,像 " 鸡排哥 " 这样务实的普通老百姓还有很多。但如果将这个变量笼统的概括为 " 情绪价值 ",也是无法解释他走红的核心逻辑。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其真诚、努力、踏实的一种不尊重。

" 素人鸡排哥 " 的走红路径、流程,与之前大热的 " 炒面哥 "、" 理发师晓华 " 并没有本质的不同,都掺杂着理性的追捧和非理性的流量攫取。在这个过程中," 鸡排哥 " 也在经历追捧、质疑、造谣、仿冒等一系列素人走红的通用流程。

过去一段时间," 鸡排哥 " 自己直播、被直播、被合影以及被各种讨论包围。期间,有摊主冒充鸡排哥已去世的父亲,还有 " 冒牌鸡排哥 " 出摊被劝返,还有质疑其食材用料的合规性。

直白点说,凑到 " 鸡排哥 " 直播间或者摊位前的未必都是铁粉,他们的目的不只是单纯的想吃一块鸡排,更多的还是打个卡、蹭个流量:" 我在现场 " 是比 " 我感受了 " 更有价值的社交货币,变现也是更加直接。

鸡排哥或只是这部分人的一种心理投射。就像扬子晚报评论,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要求是微小且合理的,却未曾意识到,无数个 " 微小要求 " 的累积,已构成了对他人边界的集体侵犯。

这也给 " 鸡排哥 " 们带来虚假流量,形成实质意义的 " 捧杀 "。

有一个网友的评论很是深刻:一群精神贫瘠的人疯狂涌向一个鲜活的生命,吸取能量弥补自己的空虚,感觉每一年的互联网都会火一个人,就像献祭一样,每个人都能获得巨大的利益,除了他们本人 。

此时,这些人的注意力又显得廉价,从众的跟着人流,成为别人流量的一部分。

对 " 鸡排哥 " 来说,他的生活轨迹和节奏已经被改变,其脸上也没有了当初卖六块钱鸡排时的轻松、写意。但他还需要照顾更多围观者的情绪,即便忙到深夜,高温下只休息了 8 分钟,还是被堵住合影。

他也只能无奈地说," 把人按在墙角一点空气都没,我要窒息了 "、" 非要这样挤,我说话都说不出来了 "。

" 鸡排哥 " 的快乐被偷走了。

他的后续,我们也能从 " 拉面哥 "、" 理发师晓华 " 身上找到镜像。

" 拉面哥 " 程运付在 10 月 5 日接受采访时表示,几年过去,他已经不可能回到大集上卖拉面了," 回不去了 "。

他还向关注 " 鸡排哥 " 的网友表示:" 通过个人的影响带动家乡发展,挺好的,希望(网友)不要过度地打扰他,互相坦诚相待就可以了。"

" 理发师晓华 " 爆火时期曾三天只睡了 1.5 小时。如今,晓华店外现已没了拥挤的人潮,但仍需排队取号。对此晓华曾对媒体表示,不可能有人一辈子火到老,现在这样就很知足。

好在,面对流量诱惑," 鸡排哥 " 本人难得的清醒,摆摊是他谋生的方式,坚持 6 元鸡排未涨价,没有签约 MCN 也没直播带货。

但也希望 " 鸡排哥 " 和他的追捧者们明白:流量是一时的,他只是一个被流量拱起来的手艺人,不是供人打卡的符号,也没有义务时刻保持热情,给人当 " 情绪工具人 "。

所以," 鸡排哥 " 能不能接住这波流量不是关键,永远珍惜那份与众不同的真实更重要。需要休息时,就可以勇敢地收摊。这样才有可能更长久地提供 "6 块钱 " 的快乐。

参考资料:

蓝鲸新闻,《鸡排哥的 " 黄金周 ":每天睡三四个小时,黄牛 200 元叫卖第一份鸡排》

相关标签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