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3DM游戏网 19小时前

为所有人提供情绪价值的鸡排哥,失去了自己的情绪价值

炸鸡排:鸡胸肉片薄,用盐、胡椒粉、料酒腌制入味。依次裹上淀粉、蛋液、面包糠。油温六成热下锅,中火炸至两面金黄酥脆,捞出沥油切块即可。

这个国庆假期,最火的 " 网红 " 肯定是鸡排哥。

虽然他始终认为自己只是个卖鸡排的普通小商贩,但在互联网上,他是什么可由不得他。甭管什么平台的热搜,都能看到鸡排哥相关的关键词;甭管什么平台的直播,都能看到鸡排哥被人群包围的场景——尽管鸡排哥本人只有一个直播间,可人人都想蹭上一波流量。

镜头里的人潮熙熙攘攘,现场有无数人想要见识这位 " 鸡排主理人 " 的语言魅力,更想听他讲出一个又一个的火爆金句。甚至,还会有黄牛加价出售鸡排,好事者主动高价请人代购,只为在这场狂欢中凑上一点热闹。

而最近,鸡排哥本人面对如此巨大的流量,也宣布即将在 10 月 9 日休息一天——在整个十一假期,他每天都出摊至深夜,疲惫是难免的。

如今的鸡排哥,已经难以同往常一样,用一堆即兴的金句来为看客们提供所谓的情绪价值,疲倦感写在了他的脸上,让人不免为之感叹。

而在他爆火的初期,情况可完全不一样。

那时候的鸡排哥,还没有这么 " 活人微死 "。

九月下旬,鸡排哥的视频开始在互联网上大规模爆火。让他火起来的,正是他制售鸡排时的种种活跃表现。

他会与每一位顾客进行奇妙的交流,也有一堆奇奇怪怪的原则。比方说,四点半之后不接散户、鸡排免费袋子六块、学生比路人便宜一块钱、装鸡排的袋子必须永远敞开、如果不及时吃导致鸡排不脆,我将停止对你的售卖……听起来像是某种奇特的规则怪谈;而谈吐中的 " 我已经没有任何理由让你等了 "" 请做好相关准备 "" 美味即将到来 "" 这种场面我还是在控制 "" 希望你给我一次为你服务的机会 " ……一套吉祥话下来,直接把顾客硬控半天,既等到了鸡排做好,也让顾客收获了不少情绪价值。

这般表现,也让鸡排哥成了 " 鸡排主理人 "。毕竟,跟顾客一对一交流、搞出一大堆规则怪谈,可都是前段时间被群嘲的 " 主理人 " 们最擅长的。而到了 " 鸡排主理人 " 这里,调侃的意味显然更强——因为在这里,是真的可以吃到不贵的鸡排。

除此之外,鸡排哥还有一套最经典的 " 做完你的做你的 " 小连招。由于鸡排哥的摊位在学校附近,经常受到不少学生光顾。当学生们大排长龙,鸡排哥便会用独特的记忆技术将每一位顾客的顺序记好,一边对着顾客指指点点,一边喊着 " 做完你的做你的 ",看上去完全是《胡闹厨房》现实版。

而这种手忙脚乱的连招,也成了不少人的精神投射。鸡排哥忙碌的状态,恰似不少人在面对工作时的表现。用夸张的手法把自己遇到的情况代入到鸡排哥身上,一时间成了不少鸡排哥二创的主要内容,甚至让鸡排哥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嘴替——当然,让人一看就绷不住的二创也必不可少。

至此,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情绪价值这一块都被鸡排哥给整到位了。人们把鸡排哥视作正向的笑谈,认为鸡排哥值得被关注。如果一切事件到此为止,那也不失为一种好结局。

然而,鸡排哥的爆火之路,才刚刚开始。

随着无数二创视频的引流,鸡排哥在互联网上得到更多的关注。许多人慕名而来,感受鸡排哥的热情与真诚。对当地文旅来说,这倒也是件好事——毕竟来都来了,不能光吃鸡排吧。更何况,马上就是十一假期,鸡排哥的爆火,正好能当作国庆旅游的卖点了。

于是,鸡排哥顺理成章地登上当地文旅宣传座谈会,与无数领导谈笑风生,一边坚持踏踏实实炸鸡排,一边把人流过多可能产生的风险列举出来,显然对这股来自互联网的声浪有所准备。

此番座谈会发言,也因其稳重的风格,让网友们对鸡排哥再度刮目相看。有人说他 "6 元鸡排讲出了 6 亿项目的气场 ",也有人直接把他的发言改写成了相当专业的官方新闻稿件。一切的一切,都在向我们证明,鸡排哥已然成为互联网上最受人关注的 " 网红 " 之一。

他已被流量之神眷顾,并将这个流量的雪球越滚越大——但流量之神似乎是个不可名状的古神,那个雪球也即将彻底失控。

十一假期,但凡去过景区的人都知道游客的拥挤程度。人人人人人我人人人人人已经算是偏轻量化的表达了,真实状况没那么宽阔。

而 " 鸡排哥摊位 " 这个由互联网制造的人工景区,也是如此。

有无数人想要亲自来到鸡排哥面前,在互动当中感受真诚的情绪价值,也有无数人想要吃上这一口鸡排,哪怕滋生黄牛代购、哪怕鸡排平平无奇,也在所不惜。只要金句出自鸡排哥之口、鸡排出自鸡排哥之手,那这一切就都是值得发到网上炫耀的新型奢侈品——一如签上杜尚之名的小便池就能摇身一变成为艺术品那样,互联网上的鸡排哥早已不是那个做鸡排的小商贩,而是被流量异化成为一个名叫 " 网红 " 的符号。

人们的围观,只不过是为了看鸡排哥进行表演——表演曾让他在网上火爆的那些金句、那些动作。

正如相关视频下流传甚广的一条评论:" 一群精神匮乏的人,疯狂地涌向一个鲜活的人,汲取他的生命力来弥补自己的空虚。"

无数前来观赏鸡排哥表演的人、无数蹭着鸡排哥热度开设直播的人,只是盯上了鸡排哥这个被异化的符号,但他们过度的关注,反倒对鸡排哥的正常工作造成了打扰。他没有精力再去跟每一位顾客一一互动,也没有精力去思索那些值得被人放到网上的金句。

可一旦停止表演,他就不再是鸡排哥,而是一个平平无奇的鸡排小贩,一个无法给看客们提供情绪价值的普通人——这时候的他,反倒会被不少人唾弃。一场轰轰烈烈的造神与弑神运动,又一次在我们眼前上演。

类似的情况,其实并不少见——甚至只要有了鸡排哥这样新的例子,就会被翻出来旧事重提一番。比如,这几天重新登上热搜的 " 拉面哥 ",他在四年前就因十五年不涨价的 3 块钱拉面而走红——同样的朴实与真诚,同样的歌颂最普通的劳动者。

当时的他,先是在走红后喜迎一群捧着设备直播的网红进店,而后又转向带货直播,算是走上了直播助农的这条赛道。而到了鸡排哥爆火的当下,曾经这个同类网红拉面哥,也重新翻红了一波——也许人们正是想从这位类似的网红身上,寻找鸡排哥可能面临的危机。

如今,拉面哥转型带货博主,在几年来的发展当中,掉粉四十多万,若不是鸡排哥的爆火,也不会再度进入大众的视野。此刻的拉面哥也在向网友喊话,希望大家不要过度打扰鸡排哥——毕竟,拉面哥也算得上是个过来人。被流量裹挟并被大多数人遗忘的拉面哥,正是鸡排哥可能走向的未来。

而无论是过去的拉面哥,还是如今的鸡排哥。他们的走红,都归功于那强大的造星机器——短视频。

那些真诚的、兢兢业业的、能够打动人的品质被推上台前,然后不出所料地受人追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包含某些刻奇的意味——诚然,那些真诚与敬业的高贵品质值得赞扬,也足够正能量。但在声势浩大的阵阵消费当中,依旧会一次又一次地落入过度消费的窠臼。

放到这次鸡排哥的事件中,那便是看热闹的人在消费、镜头怼着鸡排哥直播的人也在消费、为了获取社交资本,急着参与每一场热点事件的人更在消费。

他们会把鸡排哥按在墙角合影,哪怕鸡排哥一直在说自己 " 一点空气都没有了 "" 快要窒息了 "。因为,他们见到的鸡排哥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是 " 知名网红 "" 鸡排主理人 "" 情绪价值提供者 "。在流量的驱使下,他只是一个网络奇观,是一个能够被看客们榨取各自所需价值的,被异化的符号。

然而,过去的许多案例都在告诉我们,要不了多久,类似鸡排哥这样的文化符号就会被逐渐遗忘。这或许就是流量的周期律,人们在某些时刻突然关注某些成为符号的人,然后又在一段时间后飞速将其忘却,并急急忙忙地奔向下一个值得摄取价值的对象——无论是娱乐价值、社交价值,还是商业价值。

倘若把目光聚焦在这件事当中,你便会发现这一点:为所有人提供情绪价值的鸡排哥,自己在流量的异化中失去了情绪价值。他疲于表演,也无法创造金句,只能机械地炸着鸡排,维持着自己的存在之本——鸡排哥一定要炸鸡排。

只可惜,如今关注鸡排哥的大部分人,在乎的都不是鸡排。

也许,只有在整场风波彻底结束后、在互联网上的人们将鸡排哥彻底忘却后,那个炸着鸡排的、充满笑容说着金句的、为顾客们提供满满情绪价值的鸡排哥,才会真正归来。

但……经历了这场短视频消费洗礼,被消耗一空的鸡排哥,是否还能补充好自己的能量?也只有时间能给我们答案了——当我们在未来见到他,也许就是新的 "XX 哥 " 被人过度消费," 鸡排哥 " 被人老调重弹的时刻吧。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