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近期,广汽与华为联手要成立新品牌 " 启境 ",这一消息迅速引发了行业的关注。
要知道,此前华为系的鸿蒙智行已经有 " 五界 ",而全新的高端品牌 " 启境 ",是要另起一行再开一个谱系了吗 ? 再从广汽的阵营来看,新能源系列此前也有埃安与昊铂俩品牌的高低搭配。
显然广汽在拥抱华为后,全新的启境将会成为香饽饽,而埃安与昊铂真要失宠了吗?
据车评社了解,新品牌启境锚定 30 万元以上高端市场、计划 2026 年量产交付的消息落地,外界纷纷猜测:广汽是否将资源重心全面转向新品牌,而埃安与昊铂已陷入 " 失宠 " 困境?
拥抱华为,双线战略布局
咱们先从行业竞争格局来看,广汽推出 " 启境 " 并非对现有品牌的否定,而是应对智能电动化浪潮的 " 双线防御 " 策略。当前新能源市场呈现 " 大众市场拼规模、高端市场赚利润、智能赛道定未来 " 的三重竞争维度,单一品牌矩阵难以覆盖全场景需求。
昊铂定位 " 科技、豪华、高品位 ",主攻 25-35 万元及以上的高端市场,试图突破品牌天花板;而 " 启境 " 则剑指 30 万元以上智能高端市场,借助华为的智能化技术储备抢占行业制高点。
从合作模式看," 启境 " 的 " 嵌入式协作 " 并未挤压现有品牌资源。广汽引入华为 IPD 与 IPMS 体系的同时,仍保持埃安、昊铂的独立研发体系 —— 埃安的弹匣电池 3.0、超充技术,昊铂的 800V 高压平台等核心技术仍在持续迭代。这种 " 技术共享不替代、品牌独立不排他 " 的模式,正是行业跨界合作的进阶形态。
02
埃安稳守基本盘,昊铂陷增长困局
再从销量数据来看,虽然数据是检验品牌地位的核心指标,而埃安与昊铂的市场表现呈现显著分化," 失宠 " 的论调对昊铂来说比较契合。
作为主流市场的核心玩家,埃安承担着广汽新能源渗透率提升的关键任务,其规模化效应带来的成本优势,反而能为昊铂与 " 启境 " 的研发提供支撑,这种 " 基本盘 " 地位绝非新品牌所能替代。
真正面临挑战的是昊铂品牌。数据显示,2025 年 1-8 月昊铂累计销量仅 8992 辆,距离年度 6 万辆的目标尚不足 1/6。即便寄予厚望的昊铂 HL,8 月零售量仅 249 辆,上市 4 个月累计销量不足 2000 辆,远不及竞品领克 900 单品牌 3 万辆的累计交付量。
从昊铂 GT 到昊铂 HL,三款量产车型均未打开市场,核心症结在于产品定位摇摆与智能化标签模糊 —— 从早期瞄准年轻群体到转向家庭用户,品牌认知始终未能建立;而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滞后表现,更使其在同价位市场缺乏竞争力。
补位智能短板,矩阵各司其职
最后从产品布局看," 启境 " 的核心价值是补位广汽在高端智能领域的短板,昊铂目前压力不小。
" 启境 " 首款车型将搭载华为全新 WEWA 智驾架构,配备 192 线激光雷达与多模态感知系统,构建 " 全时速、全方向、全场景 " 安全防护网,这种智能化配置已达到行业顶级水平。
埃安 + 启境 有望成新组合
综上,广汽与华为联手打造 " 启境 ",本质是一场精准的战略补位,而非对现有品牌的资源完全抽离。埃安作为规模担当,其 " 基本盘 " 地位无可动摇;昊铂的困境源于自身产品力与市场需求的错配,与新品牌无关,若不能快速补齐智能化短板,即便没有 " 启境 " 也难改颓势;而 " 启境 " 则承载着广汽突破智能高端市场的希望,是其面向未来的战略投资。
对于广汽而言,真正的挑战不只在于资源分配,而在于如何平衡三个品牌的协同与差异化,但是避免不了昊铂与 " 启境 " 的定位重叠。这场多品牌协同战的胜负,终将取决于产品力的真实落地,昊铂很悬,也很有想象空间。
———— end!————
版权 / 车评社 出品 / 朱 强
责编 / 方 正 编辑 / 王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