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5 年增长 33 倍,这类新险种卖爆了,身边很多人都需要,30 多家险企蜂拥而入⋯⋯

" 用心经营自我,用爱呵护毛孩子 " ——这已然成为当代年轻人的生活缩影。这种对生活的热忱与对陪伴的珍视,让宠物市场大爆发,随着 2024 年中国城镇宠物猫犬数量突破 1.2 亿只,相关宠物经济市场规模突破 3000 亿元,一个巨大的医疗蓝海正在形成。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宠物医疗市场规模将从 2021 年的 303 亿元,以 21.1% 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增至 2026 年的 789 亿元。伴随而生的是,中国宠物险保费规模在 2020 年约为 5000 万元,但在 2024 年,这一数据已达 17 亿元,5 年增长 33 倍。按照过去五年的增速推算,2025 年宠物险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30 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显示,在 89 家财险公司中,已有 33 家涉足宠物医疗险业务,共推出百余款宠物医疗险产品,目前在售产品约有 90 款。

互联网财险公司众安在线是积极布局的典型,2024 年,众安在线宠物险总保费规模同比激增 129.5%,突破 10 亿元大关,市场份额领先。此外,人保、平安、太保等大型财险公司,及国泰产险、京东安联、泰康在线等具有互联网销售优势的中小公司也跑步入局,积极开展相关业务。不过,更多中小公司对这一业务仍处于观望状态——有 50 多家财险公司未推出过相关产品,亦有少数公司试水后停售了相关产品。

爆发式增长背后,这一新兴险种给宠物主带来了怎样的保障体验,宠物医疗险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爆发增长:

5 年激增 33 倍,今年市场规模有望破 30 亿元

刚刚体验过理赔的宠物主小源写下好评:" 狗狗生病花费的钱还是挺多的,抱着试试的态度买了宠物保险,最近狗狗咳嗽就用上了,按 70% 报的,理赔很快,很满意。"

对于众多养宠人士来说,宠物看病贵已成为他们面临的突出难题。以猫肠胃炎这一常见疾病为例,其临床症状与猫瘟有相似之处,患病猫咪都会出现精神萎靡、发热、呕吐等表现,但二者的病因和治疗手段却截然不同。个别宠物医疗机构可能会将轻度肠胃炎误诊为猫瘟,导致单次诊疗费用飙升至两三千元。实际上,轻度猫肠胃炎的诊疗相对简单,只需进行血常规及粪便检测,再服用止吐药、益生菌等即可缓解症状,治疗费用通常在 500 元以内。

" 我们希望通过保险这一工具,对宠物诊疗费用起到转移支付的作用,减轻用户压力,这是我们开发宠物险产品的初衷。" 蚂蚁保人士表示,宠物险的出现,为缓解宠物看病贵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在全球宠物市场中,宠物保险作为重要一环,发展态势备受瞩目。在欧美地区,宠物险历经近百年发展,已步入成熟阶段。瑞典作为其中典型,其宠物保险渗透率约达 40%,意味着近一半的宠物拥有保险保障。在亚洲,日本的宠物保险市场发展迅猛,渗透率也已达到 10%。

梳理国内宠物保险的发展历程,早在 2004 年,华泰保险推出 " 小康之家 " 家庭综合保险,以附加险形式将宠物责任纳入保障范围,在之后一段时间内,宠物保险主要以责任险为主。直到 2014 年之后,人保、平安、太保等先后推出宠物医疗保险,为市场带来新的活力。2019 年后,众安在线、大地保险、国泰产险等公司纷纷加入,加之蚂蚁保、京东保等互联网平台的流量助力,宠物保险市场正式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行业数据直观地展现了国内宠物险市场的增长潜力。2020 年,中国宠物险保费规模约为 5000 万元,到了 2021 年便翻倍至亿元级别。随后的 2022 年至 2024 年,市场规模更是分别达到 5 亿元、9 亿元、17 亿元,几乎每年都实现近一倍的增长。按照过去 5 年的增速推算,2025 年宠物险市场规模极有可能超过 30 亿元。

发展瓶颈:

三十余家险企抢滩,行业痛点已然显现

对于这一新兴险种的爆发,不同险企有着不同的态度。根据金融产品查询平台披露的保险产品情况,《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显示,在全行业 89 家财产险公司中,有 59 家公司涉及宠物保险相关产品,主要包含责任险、医疗险、意外险、家财险附加险、疾病险、托运险等品类,共计约 500 款产品。

数据显示,有 33 家财险公司涉足宠物医疗险,占财产险公司总数近四成,共推出宠物医疗险产品 132 款,其中在售产品 90 款,停售产品 42 款。

近年来,一些市场主体积极布局,悄然扩大宠物医疗险的市场份额。" 中国宠物险发展至今整体增速迅猛,这背后是中国宠物经济蓬勃增长的缩影。庞大的宠物基数推动宠物相关消费需求上升,宠物保险为宠物消费市场提供了关键风险保障。但与海外成熟市场相比,国内宠物险渗透率仍处个位数的低位,长期来看渗透率提升空间巨大。" 众安在线高管在 2025 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宠物险仍处于发展和投入阶段。

部分险企在经营了一段时间后选择了停售产品,如合众财险一款注册于 2022 年 12 月 2 日的宠物医疗费用保险,在 2025 年 5 月 16 日停售;易安财险一款注册于 2016 年 11 月 29 日的宠物医疗费用保险,在 2023 年 8 月 23 日停售;太平科技一款注册于 2019 年的宠物医疗保险,在 2021 年 4 月 28 日停售。

在调查中记者了解到,宠物医疗险的理赔体验呈现两极分化:一边是理赔体验顺畅的宠物主认同感大大提升,还愿意分享给身边养宠的朋友;另一边,宠物险被一些未获得理赔用户的吐槽刷屏了。

如在某投诉平台上,与 " 宠物险 " 有关的理赔事项多达几千条,投诉对象涉及多家保险公司、互联网平台。梳理众多投诉信息后记者发现,常见的理赔纠纷包括:对医疗费用是否属于保险责任的界定分歧,以及宠物主与保险公司在出险时间和带病投保认定上的矛盾等。

" 我们的宠物险理赔是和宠物医院服务网络签约的,要标准化理赔赔付标准,才能更有效地防范诊疗不当行为,降低欺诈风险。" 一位入局宠物险的财险公司人士告诉记者,理赔纠纷的情况肯定是有的,尤其是涉及到医疗方面的理赔,人的医疗险也会有理赔纠纷,对诊疗规范化程度较低的宠物医疗险更是如此。

据一位宠物险业务负责人透露,由于诊疗不规范和欺诈行为,赔付成本占比超过 20%,这已成为行业内保险公司面临的共同难题。据悉,宠物医院行业体系以私营为主,市场碎片化,诊疗和定价缺乏规范,过度医疗、" 阴阳收费 " 现象频发。更有甚者,部分用户与医院勾结,篡改材料骗取保险金,导致保险公司赔付成本大幅上升。

" 部分用户觉得自己获赔了就行,保险公司亏了就亏了,但这不仅仅是保险公司一方面的事情,一旦欺诈用户挤占正常投保人的权益,会导致保险公司抬高保费、产品下架,进而阻碍产品的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上述宠物险负责人表示。

更多保险公司仍处于观望阶段。有险企人士在与记者交流时表示:" 目前市场创新产品有很多,但布局新业务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很多,比如人手、资源、时点等。宠物险的市场规模尚小,公司暂时未考虑入局该业务。"

破局之路:

如何更好地满足宠物主需求

"6 月份的时候小猫脚肿了,看病时间是过了等待期十多天,但是被保险公司拒赔了。" 小余发布了一则 " 注意宠物保险等待期 " 的帖子,引发不少宠物主关注。小余告诉记者,自己投保一个多月后带小猫去看病,跟保险公司客服沟通后,对方的意思是 " 在等待期结束之前就得病了 "。" 跟我情况类似的人说,有的获得了部分理赔,有的拿到了一些心意金,但这种情况第二年就不让续保了。"

客服人员告诉她,等待期内已存在的疾病或症状,保险人不承担赔付责任。小余说,自己也是理赔后才知道不同疾病还有不同的等待期,比如她买的这个产品,意外伤害的等待期是 10 天,癌症和口腔疾病的等待期是 90 天,其他疾病的等待期是 30 天。

" 对于很多年轻用户,宠物险可能是第一份保单,可能对于等待期或者免责,比如先天病不在报销范围,或者对于整个赔付范围没有比较充分的了解,这需要宠物险经营者逐渐完善和宣导,让大家知道不是所有疾病都可以发生赔付。" 有业内人士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目前宠物医疗险的产品形态较为同质。以一款常见的宠物医疗险为例,该产品涵盖意外医疗、疾病医疗责任,同时为用户附赠防疫服务,包括驱虫药 1 支、疫苗 1 针等。报销比例为:定点医院报销 70%,非定点医院报销 40%。在 35 元 / 月的方案下,疾病和意外的单次门诊赔付上限是 1200 元,手术赔付上限是 2000 元,免赔额为 0 元。

从产品设计角度看,理想状态下的宠物险可通过提高保障杠杆、取消单次赔付限额及赔付比例限制等方式,增强产品保障力度,减轻用户就医负担。然而,过度诊疗、套取费用等现象的存在,让宠物险的精准定价之路布满荆棘。

蚂蚁保宠物险运营负责人指出,部分宠物医院会针对有保险的用户采取区别对待策略,甚至依据保险单次赔付上限制定诊疗方案——这直接导致保障越充分的产品,赔付情况越不理想。" 当前存在的问题是,越是追求充分定价,实际定价反而越不充分。只有排除过度诊疗、套取费用等干扰因素,保险产品才能实现稳定且充分的定价。"

行业规范的缺失,导致不同地区、不同用户治疗同一种疾病的费用差异显著,进而造成保险成本波动较大。有宠物险业务相关人士认为,未来宠物险产品设计需联动医院与行业,通过疾病分级等方式,助力开发更具性价比的产品,以缓解当前面临的定价难题。

京东保宠物险业务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保险公司多在服务体验与成本控制间寻求平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户就医服务及保险补偿效果。该负责人强调,行业发展需保险公司、医院、药企等多方达成共识,形成协同推进合力。

尽管国内三万余家宠物医院实现全面标准化难度较大,但业内普遍认为,宠物医疗目录的建立意义重大。通过保险机制、标准定价与流量整合,有望实现医院、保险公司与客户的三方共赢,为行业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

每日经济新闻

相关标签
每日经济新闻

每日经济新闻

经济数据提前公布,事实新闻一手掌握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