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宠物医疗市场规模将从 2021 年的 303 亿元,以 21.1% 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增至 2026 年的 789 亿元。伴随而生的是,中国宠物险保费规模在 2020 年约为 5000 万元,但在 2024 年,这一数据已达 17 亿元,5 年增长 33 倍。按照过去五年的增速推算,2025 年宠物险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30 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显示,在 89 家财险公司中,已有 33 家涉足宠物医疗险业务,共推出百余款宠物医疗险产品,目前在售产品约有 90 款。
爆发式增长背后,这一新兴险种给宠物主带来了怎样的保障体验,宠物医疗险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爆发增长:
5 年激增 33 倍,今年市场规模有望破 30 亿元
刚刚体验过理赔的宠物主小源写下好评:" 狗狗生病花费的钱还是挺多的,抱着试试的态度买了宠物保险,最近狗狗咳嗽就用上了,按 70% 报的,理赔很快,很满意。"
对于众多养宠人士来说,宠物看病贵已成为他们面临的突出难题。以猫肠胃炎这一常见疾病为例,其临床症状与猫瘟有相似之处,患病猫咪都会出现精神萎靡、发热、呕吐等表现,但二者的病因和治疗手段却截然不同。个别宠物医疗机构可能会将轻度肠胃炎误诊为猫瘟,导致单次诊疗费用飙升至两三千元。实际上,轻度猫肠胃炎的诊疗相对简单,只需进行血常规及粪便检测,再服用止吐药、益生菌等即可缓解症状,治疗费用通常在 500 元以内。
在全球宠物市场中,宠物保险作为重要一环,发展态势备受瞩目。在欧美地区,宠物险历经近百年发展,已步入成熟阶段。瑞典作为其中典型,其宠物保险渗透率约达 40%,意味着近一半的宠物拥有保险保障。在亚洲,日本的宠物保险市场发展迅猛,渗透率也已达到 10%。
梳理国内宠物保险的发展历程,早在 2004 年,华泰保险推出 " 小康之家 " 家庭综合保险,以附加险形式将宠物责任纳入保障范围,在之后一段时间内,宠物保险主要以责任险为主。直到 2014 年之后,人保、平安、太保等先后推出宠物医疗保险,为市场带来新的活力。2019 年后,众安在线、大地保险、国泰产险等公司纷纷加入,加之蚂蚁保、京东保等互联网平台的流量助力,宠物保险市场正式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行业数据直观地展现了国内宠物险市场的增长潜力。2020 年,中国宠物险保费规模约为 5000 万元,到了 2021 年便翻倍至亿元级别。随后的 2022 年至 2024 年,市场规模更是分别达到 5 亿元、9 亿元、17 亿元,几乎每年都实现近一倍的增长。按照过去 5 年的增速推算,2025 年宠物险市场规模极有可能超过 30 亿元。
发展瓶颈:
三十余家险企抢滩,行业痛点已然显现
对于这一新兴险种的爆发,不同险企有着不同的态度。根据金融产品查询平台披露的保险产品情况,《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显示,在全行业 89 家财产险公司中,有 59 家公司涉及宠物保险相关产品,主要包含责任险、医疗险、意外险、家财险附加险、疾病险、托运险等品类,共计约 500 款产品。
数据显示,有 33 家财险公司涉足宠物医疗险,占财产险公司总数近四成,共推出宠物医疗险产品 132 款,其中在售产品 90 款,停售产品 42 款。
部分险企在经营了一段时间后选择了停售产品,如合众财险一款注册于 2022 年 12 月 2 日的宠物医疗费用保险,在 2025 年 5 月 16 日停售;易安财险一款注册于 2016 年 11 月 29 日的宠物医疗费用保险,在 2023 年 8 月 23 日停售;太平科技一款注册于 2019 年的宠物医疗保险,在 2021 年 4 月 28 日停售。
在调查中记者了解到,宠物医疗险的理赔体验呈现两极分化:一边是理赔体验顺畅的宠物主认同感大大提升,还愿意分享给身边养宠的朋友;另一边,宠物险被一些未获得理赔用户的吐槽刷屏了。
如在某投诉平台上,与 " 宠物险 " 有关的理赔事项多达几千条,投诉对象涉及多家保险公司、互联网平台。梳理众多投诉信息后记者发现,常见的理赔纠纷包括:对医疗费用是否属于保险责任的界定分歧,以及宠物主与保险公司在出险时间和带病投保认定上的矛盾等。
" 我们的宠物险理赔是和宠物医院服务网络签约的,要标准化理赔赔付标准,才能更有效地防范诊疗不当行为,降低欺诈风险。" 一位入局宠物险的财险公司人士告诉记者,理赔纠纷的情况肯定是有的,尤其是涉及到医疗方面的理赔,人的医疗险也会有理赔纠纷,对诊疗规范化程度较低的宠物医疗险更是如此。
" 部分用户觉得自己获赔了就行,保险公司亏了就亏了,但这不仅仅是保险公司一方面的事情,一旦欺诈用户挤占正常投保人的权益,会导致保险公司抬高保费、产品下架,进而阻碍产品的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上述宠物险负责人表示。
更多保险公司仍处于观望阶段。有险企人士在与记者交流时表示:" 目前市场创新产品有很多,但布局新业务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很多,比如人手、资源、时点等。宠物险的市场规模尚小,公司暂时未考虑入局该业务。"
破局之路:
如何更好地满足宠物主需求
"6 月份的时候小猫脚肿了,看病时间是过了等待期十多天,但是被保险公司拒赔了。" 小余发布了一则 " 注意宠物保险等待期 " 的帖子,引发不少宠物主关注。小余告诉记者,自己投保一个多月后带小猫去看病,跟保险公司客服沟通后,对方的意思是 " 在等待期结束之前就得病了 "。" 跟我情况类似的人说,有的获得了部分理赔,有的拿到了一些心意金,但这种情况第二年就不让续保了。"
" 对于很多年轻用户,宠物险可能是第一份保单,可能对于等待期或者免责,比如先天病不在报销范围,或者对于整个赔付范围没有比较充分的了解,这需要宠物险经营者逐渐完善和宣导,让大家知道不是所有疾病都可以发生赔付。" 有业内人士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目前宠物医疗险的产品形态较为同质。以一款常见的宠物医疗险为例,该产品涵盖意外医疗、疾病医疗责任,同时为用户附赠防疫服务,包括驱虫药 1 支、疫苗 1 针等。报销比例为:定点医院报销 70%,非定点医院报销 40%。在 35 元 / 月的方案下,疾病和意外的单次门诊赔付上限是 1200 元,手术赔付上限是 2000 元,免赔额为 0 元。
蚂蚁保宠物险运营负责人指出,部分宠物医院会针对有保险的用户采取区别对待策略,甚至依据保险单次赔付上限制定诊疗方案——这直接导致保障越充分的产品,赔付情况越不理想。" 当前存在的问题是,越是追求充分定价,实际定价反而越不充分。只有排除过度诊疗、套取费用等干扰因素,保险产品才能实现稳定且充分的定价。"
行业规范的缺失,导致不同地区、不同用户治疗同一种疾病的费用差异显著,进而造成保险成本波动较大。有宠物险业务相关人士认为,未来宠物险产品设计需联动医院与行业,通过疾病分级等方式,助力开发更具性价比的产品,以缓解当前面临的定价难题。
京东保宠物险业务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保险公司多在服务体验与成本控制间寻求平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户就医服务及保险补偿效果。该负责人强调,行业发展需保险公司、医院、药企等多方达成共识,形成协同推进合力。
尽管国内三万余家宠物医院实现全面标准化难度较大,但业内普遍认为,宠物医疗目录的建立意义重大。通过保险机制、标准定价与流量整合,有望实现医院、保险公司与客户的三方共赢,为行业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