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每日经济新闻 6分钟前

英伟达引爆 800V 革命!阳光电源押宝 AIDC 电源

近日,甲骨文、英伟达相继宣布将投入巨额资金用于 AI(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据悉,英伟达计划对 OpenAI 投资最高 1000 亿美元,以支持其 AI 数据中心(AIDC)的扩张。AI 数据中心除算力、存储和通信芯片外,电源占比也相当高,且对于数据中心降低能耗至关重要。为此,英伟达开启 AIDC 电源 800V 革命。其 Rubin 新一代处理器计划中,全面推动 800V 高压直流(HVDC)数据中心架构的落地,并预计于 2027 年实现全面量产。

在 AIDC 迅速崛起的背景下,国内厂商也开始纷纷介入 AIDC 电源市场。近日,阳光电源(SZ300274,股价 157.5 元,市值 3265 亿元)正式宣布成立 AIDC 事业部,并抓紧研发,有望在 2026 年推出相关产品。不过,阳光电源工作人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AIDC 业务)现在处于起步阶段,刚组建了团队,还没有具体成果。"

不内卷的阳光电源

在此前不少光储企业深陷 " 内卷式 " 竞争的背景下,阳光电源有自己的打算。

站在 2020 年的时间节点,彼时光伏行业正蓬勃发展。而阳光电源已经瞄准了另一个蓝海市场——储能。

2020 年,阳光电源储能业务营收占比仅 6.06%。此后占比持续提升,2021 年、2022 年、2023 年和 2024 年储能业务营收占比分别为 13%、25.15%、24.64% 和 40.21%。

可以看出,储能已经成为阳光电源继光伏逆变器之后的第二大支柱业务。

如今,储能正处于高速发展期。据中信建投证券预计,2025 年、2026 年和 2027 年,储能新增装机将达到 130GWh(吉瓦时)、160GWh 和 210GWh。

在光伏发展黄金期大力发展储能,如今在储能发展黄金期,阳光电源又瞄准了 AIDC 市场。

8 月 26 日,阳光电源表示,公司 AIDC 电源的业务布局和团队建设是高起点定位,重点瞄准海外市场。公司布局 AIDC 是全方位的,未来在直流微电网领域也想提供一些创新方案,包括高压侧和低压侧,对柜内电源也会有考虑。

无独有偶,另一大光伏逆变器、储能业务巨头德业股份近日传出将进军 AIDC 电源市场。德业股份董秘刘书剑告诉记者:" 公司计划开发 SST(固态变压器),应用领域较为广泛,既可以应用于数据中心,也可以和公司储能产品配套应用于微电网场景。"

AIDC 市场方兴未艾

两大巨头宣布进军 AIDC 电源市场,正是看中了其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瑞银预计 2028 年 AIDC 电源系统的潜在市场规模可达 240 亿美元。

据头豹研究院研报,中国数据中心供电系统价值量占总投资的 30% 至 40%。由华为、施耐德、艾默生等领军企业主导,呈现高价值、强集成、国产化加速与绿色转型的发展趋势。

数据中心供配电系统包括中低压配电设备、UPS(不间断电源)和服务器电源等。其中,中低压配电设备每 GW 价值量约为 4 亿元至 6 亿元;UPS 每 GW 价值量约为 6 亿元至 8 亿元;服务器电源每 GW 价值量约为 10 亿元至 40 亿元。

中低压配电设备以明阳电气、施耐德、西门子、ABB 为代表;UPS 以科华数据、科士达、维诺技术为代表;服务器电源以麦格米特、欧陆通为代表。

其中,UPS 为核心设备之一,它能够在市电中断时实现无缝切换,保障设备供电的持续性与稳定性。不过,随着 AI 数据中心的发展,UPS 也开始逐渐被 HVDC(高压直流输电)取代。

头豹研究院认为,当前中国数据中心的冗余供电模式主要包括 AC UPS(交流不间断电源)、240V/336V HVDC 和巴拿马电源三种形式,AC UPS 仍是主流,技术成熟、兼容性强,但存在系统效率低(约 93%)、占地大、损耗高等问题。

相比之下,HVDC 系统结构简化、能效更高(约 95%),适用于高功率密度场景,但初期投资较高、普及率仍较低。巴拿马电源架构具备最高的能效(约 97.5%)和最小占地优势,且支持模块化快速部署,尽管市占率不高,但在高密度、弹性部署场景中展现出显著潜力。

从建设周期上看,AC UPS 约需 12 个月,HVDC 缩短至 6 个月,巴拿马架构仅需约 3 个月,显示出显著的交付效率优势。

集邦咨询分析师王建告诉记者:"HVDC 相较于传统变流产品,有输电容量大、距离长的特点,使其非常适合远距离、大容量的电力输送,能有效减少输电损耗。HVDC 系统稳定性好,不依赖同步交流电网,能有效抑制故障传播,对于接入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至关重要。此外,HVDC 输电线路所需的导体数量和输电走廊更少,占地面积小,能够大幅节省土地资源。"

除了这三种技术路线外,上述德业股份董秘所言的 SST 固态变压器,也被认为是 AI 数据中心电源的未来。

那么,阳光电源又将选择哪种技术路线?记者注意到,公司曾在投资者交流活动中表示:" 公司布局 AIDC 是全方位的。" 招商证券认为,阳光电源开始加大 HVDC 等业务培育,公司在该领域有较好的条件和潜力,并且有能力直接做海外本地化服务,值得重视。

跨界难度几何?

尽管 AIDC 电源存在多种技术路线,但当下,HVDC 成为众多国内外厂商的选择。

GTC2025(英伟达全球科技大会)期间,英伟达发布 800V 高压直流 Kyber Side Car(辅助供电单元),推动数据中心电力基础设施迭代。维谛、台达、麦格米特等上游供应商也先后发布相关解决方案,HVDC 开始逐渐成为共识。

招商证券认为,在 AI 行业大发展的背景下,AI 服务器机架单柜功率正在从千瓦级迈向兆瓦级。传统的电源系统在此背景下,在空间、铜排用量以及效率方面的局限性开始凸显。HVDC 是应对上述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在散热及可拓展性方面也具备优势。

作为跨界者的阳光电源,能否顺利进入 HVDC 行业呢?

阳光电源坦言,公司暂时还没有相关客户,不过却 " 很有信心 "。

阳光电源认为,公司在电源端和电子电力转换技术上有大量的技术沉淀和待应用的创新成果,与 AIDC 电源有很好的技术协同。此外,随着人工智能和数据中心的快速建设,全球数据中心能源尤其是绿电趋紧,公司具备提供绿电一揽子解决方案的优势。

德业股份董秘刘书剑也表示:"AIDC 产品本身也属于电力电子设备,跟公司目前逆变器产品在软硬件设计方面有一定相通之处,有技术协同优势,所以公司现有研发人员也可以参与到 AIDC 产品开发中。"

王建表示:" 尽管 HVDC 与光伏逆变器应用场景不同,但它们在核心技术上存在显著共通之处,为厂商跨界转型提供了基础。"

" 正是这些技术上的共通性,使得像阳光电源这样的光伏逆变器龙头企业,在电力电子技术、控制算法和系统集成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可以平滑迁移到 HVDC 领域。这种转型不仅是业务的拓展,更是对企业核心技术能力的深度挖掘和价值重塑。它使企业能够从单纯的逆变器供应商,升级为能为电网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能源科技公司。" 王建进一步表示。

尽管技术上有共通之处,但想要做好也并非易事。刘书剑认为," 数据中心市场和储能市场一样都是空间很大的市场,竞争同样很激烈,要做好都要有核心竞争力 "。

或可联手国内芯片企业

关于 HVDC 和光伏逆变器之间的共通之处,王建称:" 两者均依赖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通过 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等功率半导体器件实现电压和电流的转换与调节。它们都属于变流器范畴,需要复杂的控制算法来确保电力转换过程的稳定、高效和精确。此外,由于处理功率巨大,高效的散热技术也是两者共同面临的关键技术挑战。"

阳光电源主要提供控制算法和系统集成,但缺乏 IGBT 等功率半导体的设计和制造能力。

目前,国内功率半导体厂商 " 群英荟萃 ",包括比亚迪半导体、三安光电、士兰微、华润微、斯达半导等。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 AI 工作负载需求激增,功率密度和效率至关重要。因此,英伟达等国际厂商纷纷使用第三代半导体氮化镓芯片来替代传统的 IGBT 等。

氮化镓芯片方面,国外厂商以 EPC(宜普电源)为代表,国内厂商则以英诺赛科为代表。据了解,英诺赛科的第三代氮化镓技术产品,为英伟达 800V 高压 HVDC 提供从 800V 输入到 GPU(图形处理器)终端的全链路氮化镓电源解决方案,为千兆级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建设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英诺赛科方面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相较于传统的功率器件,氮化镓材料的高频高效、高功率密度、耐高温等特性,可以精准解决数据中心电源在效率、空间、成本和可靠性上的核心痛点,是支撑数据中心向高功率密度、绿色低碳演进的关键技术。"

不仅仅是 HVDC,英诺赛科氮化镓产品也将用于服务器电源和板卡。英诺赛科称,应用于数据中心的服务器电源和主板 48V 转 12V 的高功率密度电源的功率器件开始规模化交付。

或许,正是国内功率半导体厂商的进步,叠加在光伏逆变器、储能变流器领域积累的控制算法和系统集成经验,才令阳光电源 " 很有信心 "。

每日经济新闻

每日经济新闻

每日经济新闻

经济数据提前公布,事实新闻一手掌握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