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挂完供应商的电话,又收到三封简历!"
"95 后 " 小伙刘阳的办公桌堆满了样品,电脑屏幕上公司群里的订单消息通知不停闪动。他语气中带着欣喜告诉记者:" 自从开通跨境零售网店后销量增长很明显,我们主要在希音平台上做益智玩具和户外玩具,第二个月销售额就突破了 80 万元!"
这位扎根家乡产业带的年轻创业者,涉足跨境电商的缘分还得从大学里的 " 创业班 " 说起。
" 当时学校刚开这个班,‘开店才能拿学分’的压力推着我不得不探索现在正流行的各种门路,没想到一脚踏进了跨境电商的门槛。" 刘阳说。起初,自己连物流对接都要反复请教希音平台的客服。然而平台提供的市场趋势分析、选品和销售辅导等助益大,小店很快走上了经营正轨,已经连续踩准数十个跨境爆款。如今,刘阳公司扩招的招聘启事刚贴出,就吸引了不少同校的师弟师妹们咨询。
在广州海珠区的皮带一条街,来自湛江的 90 后三姐弟杨源等人,也正从父辈的档口批发生意起步,借着跨境电商的发展势头陆续带动了上百户老乡出海;家乡位于眼镜产业带的 " 厂二代 " 陈宇恒,拿着一张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证返乡改造老厂,自从把产品销售搬上跨境电商后,不仅工人从 100 人扩至 230 人,还新组建了一支 30 人的专业运营队伍,向更多市场进军。
几位年轻创业者的故事,正是当下许多企业和个体纷纷涌入跨境电商行业的生动缩影。一份来自市场机构的《2025 届大学生就业供需洞察报告》显示,今年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到 1222 万人,择业偏好呈现鲜明导向—— IT 互联网、电子商务、软件工程等产业成为首选," 新兴产业人才 " 与 " 复合型人才 " 加速崛起为市场新宠。政策与高校教育的同频共振之下,跨境电商正在成为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新焦点。
据了解,作为制造业大省的广东省更是拿出真金白银,进一步支持青年人创新创业。据相关部门发布的 " 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清单 " 显示,在校大学生及毕业 5 年内高校毕业生成功创业的,登记注册满 6 个月,申请补贴前连续 3 个月有在职员工正常缴纳社会保险费,且申请时未被市场监管部门列入 " 经营异常名录 " 的,可直接申请 1 万元的创业补助,并同时享有租金补助、担保贷款、优秀创业项目资助等等扶持。
一系列 " 福利 " 政策的拉满,使得人才向新赛道汇聚几乎成为必然选择。
中国制造扬帆海外,出口产业扩产增员
日前,为支持青年就业发展,人社部联合教育部、财政部发布通知,表示支持他们用好各地创业孵化载体,鼓励政府投资的孵化器放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免费入驻门槛。强化创业服务保障,将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纳入重点孵化项目库,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创业孵化、政策落实等 " 一条龙 " 服务,提升创业成功率。不少年轻人选择了一毕业就创业,解决自身 " 就业 " 问题的同时也能帮助一些同龄人解决职业发展问题。
跨境电商平台因其 " 买卖全球 " 的便利性,正在吸引大量人才和企业入局。与此同时,许多传统工厂也在借助这一渠道焕发新生,将重点转向扩招员工和进行全球化升级,走出一条从 " 救厂 " 到 " 兴厂 " 的升级之路。
在广东惠东,鞋厂老板傅丽娜就是其中一员——从依赖外商给单到亲手做出跨境爆款,她仅用一年多时间就跑通了。傅丽娜在惠东有一家经营多年的老牌鞋厂,曾为一些欧洲品牌生产 3000-5000 元零售价的皮鞋,却在 2020 年因订单压货亏损 1900 万,2023 年直播供货又积压 600 万库存。
距离惠东 200 公里外,一家潮州服饰厂老板宋骏,也刚刚经历类似的成长轨迹,做过十余年外贸生产的他告诉记者,2025 年初抓住了希音 " 爆单计划 " 提供的百亿流量扶持机会,店铺里 90 多款 ArtDeco 复古风的披肩圈粉了大量海外消费者,上架第三个月就月销 1 万件,每天发货三四百件,一款藤蔓披肩成爆款,复购超千单。他说:" 以前给中间商供货,赚点差价不敢招人;现在自己做品牌,敢扩产、能留人,下个月还想加一条生产线。"
赋能双端激活生态,希音撬动产业升级与就业爆发
从自主创业起步的刘阳、带领家族企业二次创业的杨源、陈宇恒到让自己老厂逆风翻盘的傅丽娜与宋骏,与以往人们对于传统的 " 做生意发发财 " 的认知所不同的是,这些传统企业得以焕发光彩与用人需求爆发,很大程度上源于跨境电商平台从供应链到人才端的全链条赋能,形成了 " 工厂敢扩产、人才能就业、创业有支撑 " 的良性循环。
一位卖家表示:" 现在跨境电商平台能给到的海外热卖趋势分析太细致了,比如情人节,单是消费者青睐的元素就提供给我们几十种不同的参考,我现在完全不用猜市场,只管保障生产。"
在人才端,希音也在通过产业带动与产教融合,搭建起 " 校园-平台-产业 " 的人才桥梁。据了解,针对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的痛点,希音构建了全链条培育体系,作为广东省产教评技能生态链 " 链主 " 企业,不但加大国内供应链数智化投入,也扩大了产业人才的培训赋能机制,着力破解服装产业结构性就业矛盾,面向院校和全行业构建 " 培训-认证-就业 " 的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今年 8 月 7 日,希音产教评共享实训基地在广州正式揭牌,也与包含多所广州院校在内的全国 20 余所院校打通人才培养的 " 最后一公里 ",与职业专业技能打通认证体系……这些举措都在显著降低企业出海门槛并促进相关人才培育。
当下产业发展竞争的本质早已超越物质资源层面,成为一场关乎智力资本和创新活力的较量,在这一背景下,需要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经济发展历来离不开优质人才支撑。当前,从东南沿海到内陆地区,跨境电商热潮涌动,越来越多品牌商、制造商和贸易企业加速布局海外市场,相关岗位持续释放出,与日俱增的人群参与进来。希音等跨境电商平台显著降低了企业出海门槛,助力其经营半径从本土拓展至全球。从校园创业实践到产业带工厂实体的转型,跨境电商改变了工厂的经营逻辑,也改变着更多人群的就业创业选择。
文 / 程子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