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上市公司矩阵即将再添新成员!
9 月 22 日,中国证监会国际合作司消息,京东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已通过境外发行上市备案,计划在香港联交所挂牌,发行不超过 2.53 亿股普通股。
若成功上市,京东工业将成为刘强东旗下继京东集团、京东物流、京东健康、达达集团、德邦股份后的第 6 家上市公司,为京东资本版图再添重要一环。
IPO 前,京东集团通过全资子公司持有京东工业约 77.32% 已发行股本;刘强东通过 Max I&P Limited 持股 3.68%。外部投资方中,GGV 纪源资本通过纪源实体及关联公司合计持股约 4.66%,为最大外部机构股东;红杉中国持股约 1.37%,Domking Investment 持股约 2.42%。
相比消费品,工业品采购具有供应链长、采购流程复杂、流转效率低等特点,但也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机会。京东工业正是看到了这一市场的痛点,通过智能决策优化履约安排,为客户提供透明、高效的采购服务,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升供应链管理效率。
据灼识咨询数据,按 2024 年交易额计,京东工业是中国 MRO 采购服务市场最大参与者,规模接近第二名的三倍,在中国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市场份额达 4.1%。
京东工业近年增长稳健。2022-2024 年,公司营收从 141.35 亿元增至 203.98 亿元;2024 年净利润达 7.62 亿元,净利润率从 - 9.8% 提升至 3.7%,成功扭亏为盈。截至 2024 年底,其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 83.72 亿元,为业务扩张与潜在并购提供资金支撑。
但京东工业的未来并非没有挑战。
从全球市场来看,MRO 领域竞争激烈。美国的固安捷(Grainger)是该行业的全球龙头,其市值已突破 550 亿美元。京东工业虽然在中国市场占据领先地位,但和行业巨头依然有较大差距。
其次,京东工业还要面临行业整体利润率较低的问题。数据显示,京东工业的毛利率从 2021 年的 18.6% 下降到 2023 年的 16.1%,虽然在 2024 年略有回升,但与固安捷 39.3% 的毛利率相比,差距依然明显。
另外,京东工业与京东集团之间的强捆绑关系使其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截至 2024 年上半年,京东集团仍为其贡献了 43.4% 的收入。
淘宝等电商平台也在加速布局工业品市场。今年 9 月,淘宝上线了 " 淘宝企业购 " 平台,涵盖了超过 11 亿种商品,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
随着京东工业上市推进,市场也关注京东系其他潜在上市资源。
今年,刘强东商业动作频繁:补贴 300 亿发起外卖大战," 七鲜小厨 "+ 品酒会杀入酒旅,机器人赛道三个月投了六家公司,还要搞稳定币挑战支付宝。
刘强东还开启 " 买买买 " 模式,收购动作从澳大利亚物流中心、中国香港连锁超市,到欧洲电子零售巨头、新加坡物流枢纽,累计计划投入近 245 亿元。
与京东工业同期分拆的京东产发(主营基础设施建设、资产管理),曾传申请 IPO 但后续消息稀少;京东科技(原京东数科)2022 年更名后重启港股上市申请,至今无最新进展,其资本运作路径仍存变数。
目前,刘强东的 " 供应链帝国 " 已形成覆盖零售、物流、健康、工业的多上市平台格局,总市值超 7000 亿港元的这一板块,能否诞生下一个独角兽,正受资本市场期待。
来源:星河商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