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在高原上空绽放的瞬间,艺术家看到的是壮丽景观,而作家李娟看到的是对大地母亲的伤害。
9 月 22 日凌晨,作家李娟发文谴责蔡国强在喜马拉雅山脉的 " 升龙 " 烟花事件。她怒斥该活动是 " 打着大地艺术的名义伤害大地的傲慢行为 ",这位以描写新疆阿勒泰地区生活而闻名的作家,罕见地以强烈措辞表达了自己的愤怒与痛心。
李娟在发文中回忆,多年前就曾对蔡国强的烟花装置艺术表达过担忧:" 对于所有刻意追求效果,追求规模的艺术创作,我觉得都应该保持警惕。" 针对此次在海拔 5500 米的喜马拉雅山脉江孜热龙地区举办的烟花表演,她特别强调:" 真正意义上的大地艺术,往往创作于麦田中和雪地上。它们之所以震颤人心,更因为这种壮观与其短暂脆弱的生命形成反差——秋天来了,麦地会收割;春天来了,雪地会融化。真正伟大的作品,只是经过大地,从不曾改变过大地。"
植物学博士顾垒表示,烟花会产生噪声、粉尘等废弃物,尤其是表演中使用的大量彩色粉。大型废弃物或许可以带走,但是粉尘、颜料几乎不可能被移走。青藏高原环境十分特殊,是生态脆弱区。低温少雨的环境会降低生物活性,从而降低分解速度。外来物质可能过了几年还存在,加重生态负担。
中国林学会自然教育师杨旭指出,当地植被生长周期漫长,高寒草甸植物每年生长期很短。爆破产生的冲击波可能直接破坏植物根系,导致无法结籽,带来不可逆的影响。
西藏从事高原生物研究的专家介绍,雪豹对声、光刺激极度敏感。烟花产生的噪音可能导致其听力受到影响,出现应激反应。
爆破还可能直接摧毁小型动物巢穴,破坏整个食物链。项目方试图用盐砖引导鼠兔等物种离开,但实际效果可能很有限。
《人民日报》评论指出:真正的艺术,应当尊崇真善美,敬畏自然,抚慰人心,而不可伤害自然界。商业化的参与更应有规矩和界限,倡导正向善意的价值,不可只图哗众取宠。
新华社连发两问:如此一场声势浩大的烟花秀,相关燃放材料是否按照生态脆弱地区的环境承载力进行过评估?相关部门在审批中,是否始终秉持对破坏生态环境 " 零容忍 " 的态度?
事件发酵后,蔡国强团队与始祖鸟于 9 月 21 日同步致歉,承认 " 考虑不周 ",承诺将依据第三方评估结果展开补救行动。西藏日喀则市政府已成立调查组赶赴现场核查,当地生态环境部门正评估活动对冰川、土壤和水源的潜在影响。
有评论指出,喜马拉雅山脉对当地居民而言是 " 神山圣境 ",此类商业艺术活动未充分尊重文化禁忌。更值得关注的是,该项目仅经过乡、村、县三级审批,以 " 环保材料 " 为由免除了专业环评,暴露出高原生态监管体系的短板。
截至发稿,第三方环保评估尚未公布结果。烟花散去,山脊恢复寂静。但艺术引发的争议,已在公众心中刻下深刻痕迹,正如李娟在文末所叹:" 强烈谴责,不胜痛心 " ——这句来自深耕边疆自然书写作家的呼声,任何创作都不应以伤害自然为代价。
来源:星河商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