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roduction
是对吉利品牌的一次重塑,也是对主流合资 SUV 和高价格大 6 座 SUV 的革命。
" 比预售直降 2 万,真的是半价问界 M9 啊!"
" 就这个价格,要啥有啥,谁还买理想啊?"
" 银河 M9 击穿了大 6 座 SUV 的底线,所有对手都要看它眼色了 "
……
9 月 17 日,杭州,雨,吉利银河 M9 在奥体中心正式上市。新车限时售价 17.38 万元 -23.88 万元,直接比预售价的 19.38 万 -25.88 万元价格下调了 2 万元,可以说超出了之前吉利定价的一贯预期。
上市一小时后吉利官方没有发订单数据,但根据之前预售的订单数据来看,24 小时就超过了 4 万张。
当晚发布会之后,吉利销售公司总经理范峻毅表示,银河 M9 的订单已经完全跑赢了产能。虽然目前官方并未透露银河 M9 的产能是多少,但根据领克 900 约 7000 台 / 月的产能,那么银河 M9 的产能储备至少在 1-1.5 万辆 / 月。
吉利内部透露,预售开启后,消费者对银河 M9 的关注度,超越了同时期的星愿,虽然现在星愿单月销量接近 5 万辆,但考虑到买星愿的人群购车决策周期和银河 M9 存在差异,但至少说明银河 M9 的月销体量保持在万辆级的水平不是问题。
而根据上市前夕部分经销商门店传出来的消息,基本上单店手握的真实客户订单超过 200 台,一些核心地区大型经销商的订单更多,按照吉利银河超 1000 家的渠道能力,相信银河 M9 将最快在四季度上半程冲上月销万辆的水平之上。
虽然银河 M9 的人群和问界 M8/M9、理想 L9 等有明显的差异,但在差不多的产品力面前,半价的银河 M9 的竞争优势无需多言。
银河 M9 以基本上行业最新技术的满配配置,同时依靠雷神混动的技术突破、全场景实用设计与精准定价策略,彻底击碎了 " 大 6 座 = 高溢价 " 的行业迷思,不仅满足了更多家庭用户对大车的需求,同时也给整个贵的大 SUV 市场祛魅了,直接戳穿了那些所谓的 " 溢价泡沫 "。
当理想 L9、问界 M9 以 40 万级定价将大 6 座 SUV 塑造成高端玩具时,吉利银河 M9 以 17.38 万的起售价撕开市场裂缝,直接将这一细分市场从 " 新势力炫技场 " 拉回 " 家庭刚需主阵地 "。
回归用户需求的本质
吉利最近几款车,放在行业水准之上,尺寸表现都非常大。
银河星耀 8,一款 5 米车长 3 米轴距的 C 级车,别人都卖 20 万元,吉利却将价格定在了 11 万左右起步;银河 A7,一款车长超过 4.9 米,轴距超过 2.8 米的 B 级车,吉利将价格定在了 8 万多元起;到了银河 M9,一款大型 SUV,这类车型行业最低起步价都在 25 万元左右,吉利直接将定价放在了 17 万元多起。
为什么要造这么大的车?按照汽车的发展逻辑和界限,不应该有各自的级别和细分市场标准吗?但其实在李书福看来,升级、做大是一种普世性的价值。" 经济发展好了,路越来越宽;收入增长了,人们住的房子越来越大;人们生活水平高了,心宽体胖了,车太小显挤…… " 简单几句话,就解读了把车造大的背后逻辑。
银河 M9 的定价策略,基于对大量家庭用户调研,精准击中 " 实用优先 " 的核心需求,用半价理想 L9/ 问界 M9 的钱,却实现了 " 大空间 + 低能耗 + 智能基础配置 " 的刚性组合,让普通家庭 " 花合资紧凑 SUV 的钱,享大型 6 座混动体验 " 成为现实。
就算是低配车型,银河 M9 的产品力没有丝毫缩水。大尺寸大空间,车内得房率相当富足;前双叉臂 + 后五连杆的底盘,素质扎实;7.7 秒的零百加速,性能不是问题。智能化配置上标配 L2 级驾驶辅助,还有 Flyme Auto 2 新一代智能座舱,配备目前算力最高的高通 8295P 旗舰级芯片,丝滑操作零卡顿。
就算是顶配选满,25 万元的价格,用户可以拿下 4 秒级的三电机四驱系统、双腔闭式空气悬架 +CCD 电磁减振、30 英寸 6K 一体式中控屏 +17.3 英寸二排娱乐屏,什么爆胎也不失控的稳定控制系统,华尔兹掉头的 AI 数字地盘,这些在 50 万元级车型上才有的配置,直接成为银河 M9 的杀手锏。
理想开启的冰箱彩电大沙发,并不是富人的专属,普通用户也可以享受到这种更舒适的体验。而问界上的智驾,其实也并非是非华为不可,非城区不可,千里浩瀚 H5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同样也以更实际的场景,缓解用户在行车时的疲劳和泊车时的痛苦。这种 " 去冗余、保核心 " 的设计,让大 6 座 SUV 回归 " 家庭移动空间 " 的本质。
银河 M9 为什么定这个价?
其实自预售以来,外界的舆论对银河 M9 的热议很多,比较集中的在于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会有 100km 纯电续航的版本?为什么低配配置不够顶?要想更多高价值的体验,就得上顶配?
其实银河 M9 的爆款逻辑,不止于 " 低价突围 ",更在于精准的产品矩阵策略:" 低配低纯电续航 + 高配高纯电续航 " 的双线布局,核心目的是既要用更大的空间体验和智能化的配置,去抢夺一部分主流合资燃油车比如大众途观 L/ 途昂、丰田荣放 / 汉兰达的潜在用户,完成对合资燃油车的替代;又要用极致的技术和配置供给,以更高的性价比,尝试去分走一部分理想、问界、蔚来等新势力的蛋糕,实现品牌技术形象的升维。
一方面银河本身就定位大众化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因此其人群更看重空间、能耗和舒适性,而且他们对大屏或者智能化的需求并没有像二三十万元级的车型那样特别在意。另一方面,吉利或者说吉利银河的品牌价值,还不足以支撑吉利将银河 M9 完全放在 20-30 万元级的细分市场。目前吉利品牌最成功的、价格最贵的车型是星越 L,均价差不多在 15 万元左右。
至于 100 公里纯电续航的配置,这是吉利电混技术能力的体现。如果是增程的思路,确实没办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冬天续航衰减的话,亏电能耗和体验都不会好。但是银河 M9 的插电混动,在 AI 雷神电混 2.0 系统的加持下,馈电油耗可以做到 4L 级别,比一台 A0 级燃油车都还要省。
银河 M9 对吉利银河来说,是意义非凡的。这不仅是 " 爆款突破、品牌升维、历史破局 " 的三重跨越,更为其冲击更高目标奠定了价值根基。
销量层面,8 月份银河系列销量超过 11 万辆,势头甚猛。随着银河 M9 的上市,月度销量表现还将实现进一步增长,带动整个吉利银河体系的热销,提升整体战斗力。
再有就是,银河 M9 是吉利造车一个里程碑式的节点。纵观过去几十年的造车,吉利在大型车上始终未能形成爆款,包括嘉际和豪越的尝试和失利。但这一次通过新能源和智能化战略,通过吉利过去多年来的技术储备和升级,依托银河 M9,不仅补齐了吉利的产品短板,更标志着其 " 从家用轿车到大型 SUV" 的全品类覆盖能力成型,是吉利造车史上 " 新能源转型 + 产品结构升级 " 的标志性突破。
这种突破,绝非单一车型的胜利,而是中国品牌在新能源时代对豪华的重新定义,它证明真正的豪华不是价格堆砌,而是技术普惠;不是炫技噱头,而是需求满足。这种刚需豪华的逻辑,正在改写行业规则,开启吉利造车的又一个全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