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全天候科技 2小时前

小米抢走 10% 空调市场份额?高盛:美的有韧性,格力最易受冲击

高盛认为小米正在中国空调市场发起新一轮攻势,预计中期内市场份额将提升至约 10%。

追风交易台消息,9 月 15 日高盛研报指出,中国家电市场的 " 鲶鱼 " 小米正在空调领域掀起波澜,预计 2026 年市场份额将提升至约 10%。这场竞争的本质并非单纯的价格战,而是供应链、制造、渠道和生态系统效率的全面对决。

研报分析认为,美的集团凭借其全球领先的制造优势和持续优化的渠道效率,被视为最具韧性的参与者,甚至有望进一步扩大份额。

相比之下,高度依赖国内空调业务、产品溢价最高且应对策略相对迟缓的格力电器,被高盛认定为最易受冲击的巨头,并因此将其评级从 " 买入 " 下调至 " 中性 "。

小米则凭借其生态系统和分销效率,有望成为稳固的第二梯队领导者。简而言之,市场正在奖励效率更高、适应性更强的玩家。

新战场:小米重拳出击,搅动高利润空调市场

中国分体式空调市场长期以来是一个 " 香饽饽 " ——市场高度集中,龙头企业享有高利润,供需平衡。

从 2019 年到 2024 年,该行业的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 4%,而制造商的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则高达 8%,总利润池从 220 亿元人民币增长至 320 亿元人民币。

头部企业美的和格力的毛利率显著高于第二梯队企业,这得益于其在制造环节的优势以及更高效的分销网络。美的和格力在 2024 年合计占据了 68% 的收入和惊人的 91% 的行业利润。

然而,自 2023 年起,小米发力空调市场。

这背后既有小米构建 " 人、车、家 " 全生态的战略考量,也在于其看中了这块巨大且稳定增长的利润蛋糕。小米的策略非常清晰:以高性价比的入门级产品为突破口

数据显示,在 2023 年和 2024 年,售价低于 3000 元的产品占小米线上销售额的比例分别高达 75% 和 66%,远高于行业平均的 42% 和 39%。

凭借这一策略,小米线上市场份额从 2023 年 1 月的 7% 飙升至 2024 年 12 月的 15%。

巨头反击:美的、海尔积极应战,格力反应迟缓

面对小米的迅猛攻势,传统白电巨头的反应出现了分化。

美的、海尔和海信重新设计入门级产品,并通过旗下大众市场品牌(分别为华凌、Leader、科龙)推出了在价格和功能上与小米不相上下的竞品。

这一主动反击有效遏制了小米的扩张势头。数据显示,自 2024 年 12 月以来,小米的线上份额基本稳定在 15% 左右,而同期美的和海尔的份额则分别从 32% 和 12% 提升至 37% 和 14%(截至 2025 年 6 月)。

相比之下,格力的产品和定价策略显得不够积极。

结果是,其线上份额在 2023-2024 年持续流失后,于 2024 年 12 月的 18% 略降至 2025 年 6 月的 17%。

竞争本质:供应链效率 vs. 分销效率的全面对决

高盛指出,这场竞争表面看是价格战,但其核心是整个产业链效率的对决。双方都试图通过提供最佳性价比产品来赢得市场份额:

传统巨头的护城河

以美的为首的传统巨头在供应链和制造效率上拥有深厚壁垒。这体现在其更高的毛利率(GPM)、规模经济、垂直整合能力以及对自动化和数字化的持续投资。

小米的核心优势

小米的竞争力在于其分销效率和生态系统赋能。它主要通过线上销售,减少了分销层级

同时,庞大的现有用户基础降低了获客成本。尽管线上渠道仅占空调总销量的一半,但小米已计划通过轻资产模式扩展线下 " 小米之家 " 门店(截至 2025 年 6 月已达 17000 家),以配合其高端化战略。

值得注意的是,双方都在弥补自身的短板。

小米正通过在武汉建设首个工厂来提升制造效率,该工厂预计 2025 年底投产。公司还致力于提高垂直整合度,包括自主设计冷凝器和蒸发器、投资三花智控等。

另一方面,美的则在不断推动渠道改革,特别是线下渠道。美的减少 SKU 数量,统一线上 / 线下 SKU,线下经销商 / 零售商无需承担高库存和相应的仓储 / 物流成本,这些功能由美的安得物流集中承担。

情景分析:美的最具韧性,格力最易受冲击

高盛构建了四种情景来测算竞争带来的影响。

在 " 基本情景 " 中,高盛预计:

小米将凭借效率优势推出比市场均价低 7% 的同功能产品,最终在 2026 年占据约 10% 的市场份额。

为保持竞争力,整个行业的价格将被迫下调,导致行业总利润比 2024 年下降 6%。

在这一情景下,不同公司的表现或有所不同:

美的集团(最具韧性)

凭借其强大的议价能力和高效的渠道,高盛预计美的能够将大部分降价压力传导给供应链和分销商。其市场份额的增长将足以抵消价格下降的压力,从而实现利润的温和增长。

格力电器(最易受冲击)

首先,其业务高度集中于国内分体式空调市场,2024 年该业务贡献了公司 51% 的收入和 56% 的利润(相比之下,美的仅为 21%/29%)。

其次,格力的产品拥有高达 29% 的行业最高溢价,使其在价格战中更容易成为目标。

最后,其分销商的 10% 利润空间本已低于同行的 14%,进一步压缩的空间有限,这意味着格力自身需要承担更多的利润损失。

总而言之,小米的入局正迫使空调行业进入一个效率为王的时代。对于投资者来说,辨别出那些拥有核心效率优势并能积极适应变化的公司,将是穿越这场行业变局的关键。

相关标签
全天候科技

全天候科技

提供专业快速完整的科技商业资讯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