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职场人类学实验室
又是一年开学季,大学校园里的消费风潮,又有了新变化。作为数字原住民的 00 后们,消费已经全面 " 智能化 ":对于硬件,可穿戴设备和电动自行车成为更多人的必选项;对于软件和服务,大多数人都会掏钱买会员,一部分人已经开始为 AI 工具付费。
消费行为的背后是生活态度。大学生们在消费主义面前也更为务实,购买物品强调物有所值,情绪消费追求实在的体验,即使恋爱,也有半数人选择随缘。
职场人类学实验室基于六百余份网络问卷调研和个案访谈研究发布《大学生消费图鉴 2025》,试图在生动而多元的当代大学生消费图景中,找到属于未来的生活方式线索。
实用主义与体验消费并存,旅行成 " 情绪价值 " 首选
青春不留遗憾。在物质充裕条件中长大的 00 后们,往往被认为是最敢花钱的人群,但这其实是误解,此次调研结果的数据,印证了这样一种观点:
「大学生们对于 " 必要消费 ",追求性价比;对于 " 情绪消费 ",追求体验价值;而对于 " 未来消费 ",则追求长期回报。」
这也是成长环境、经济气候与社交媒体对新生代年轻的人消费方式塑造后的普遍结果。豆瓣上的 " 我爱临期食品小组 " 组员已经超过了 11 万," 剩菜盲盒 " 被网红博主津津乐道。买东西要在小红书知乎等平台上搜攻略," 避坑 "" 免交智商税 ",这是年轻消费者的基本素养。
在被问及今年开学购物的消费风格时,选择 " 只买需要的,不追求多余功能和颜值 " 的实用派占比最多,约占 48%," 追求最划算价格,能省则省 " 的性价比党占比也达到了 25%。而倾向 " 一步到位买品质好的 " 和 " 追求独特设计与品牌故事 " 的学生,占比分别只有 22% 和 6%。
对于大学生们而言,有用且物有所值是关键。那些品牌故事空洞,缺乏实用价值支撑的产品,将难以赢得广泛的大学生市场。
在被问及愿意为何种情绪消费买单时,选择旅游打卡消费的学生占比约 84%,各种特种兵式旅游,大学生们是主力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成为了不少大学生们的共识。
恋爱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值青春的大学生们,却只有三成对恋爱有炙热的需求。55% 的受访者抱着 " 无所谓,顺其自然 " 的心态,既不焦虑脱单,也不拒绝缘分,主打 " 佛系等缘 ",还有 13% 干脆 " 不想谈恋爱 ",更专注于自己的节奏。只有 32% 的受访者把恋爱当 " 大学必修课 ",愿意主动抓住心动机会。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大学必买清单。00 后们的生活必需品,已经全面 " 智能化 "。
笔记本、平板电脑与智能手机,这样的传统数码三大件已经不稀奇。以智能手表手环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正在进一步渗透,而电动自行车的重要性同样位居前列,成为新的大学生智能产品五大件。
电动自行车正在从代步工具,向智能出行工具进化。大学生在购买电动自行车时,对多个因素表现出高度关注,其中续航、安全、外观、价格、品牌和智能功能,均被列为关键考虑点。校园的脚步因为电动车而加速,如何做好管理,保障安全和秩序,将会是大学校园里的重要课题。
各种会员该买还是得买,AI 消费正在兴起
智能消费不仅有硬件,还有软件和服务。数字经济与 00 后的成长相生相伴,数字原住民们,为成长买单,也愿意为 AI 付费。
虽然年轻人们常常把 " 共享会员 " 挂在嘴边,但该买会员还是得买。调研显示,71% 的受访大学生为工具软件会员付费,66% 的买了各种影音娱乐软件会员,还有 54% 的购买了知识付费课程。
值得注意的是,已经有 25% 的受访大学生购买了付费 AI 工具,AI 已经成为不少大学生的学习伴侣。相信随着 AI 工具的进一步进化与普及,为 AI 付费的大学生将会进一步增加。
" 不花钱不高兴,花多了更不高兴。这种看似矛盾的消费观正是年轻人对自己人生的阐释花出的每一笔钱都是我们和生活的‘暗号’。我们要在理性规划和随心快乐之间把握平衡点,不做欲望的奴隶也不辜负生活的小确幸,找到属于自己的消费节奏,理性克制又大胆热爱,做‘人间清醒’消费者。"
当代大学生们在情怀、情感与实用中权衡,用消费塑造生活。他们既信奉理性实用,追求性价比,又愿意为体验更大的世界付出成本。
他们中的许多人,消费观不再被空洞的故事左右,而是回归自我——为自我成长和真实体验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