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达摩财经
2025 年 A 股城商行半年报披露收官,行业分化态势愈发明晰。17 家上市城商行数据显示,上半年行业平均营收增速 5.22%、归母净利润增速 6.74%,贵阳银行、厦门银行等多家机构陷入负增长,净息差收窄更成为普遍挑战。
此背景下,江苏地区两家头部城商行江苏银行(600919.SH)与南京银行(601009.SH)却逆势突围,以 " 黑马 " 姿态领跑行业。
财报显示,江苏银行上半年实现营收 448.64 亿元,同比增长 7.78%,归母净利润 202.38 亿元,同比增长 8.05%,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降 0.05 个百分点至 0.84%,核心指标全面跑赢行业均值。
南京银行表现更为亮眼:上半年营收 284.8 亿元,同比增长 8.64%,归母净利润 126.19 亿元,同比增长 8.84%。在万亿以上资产规模的银行中,南京银行是唯一一家营收、净利润增速双双上 8 的银行。
从 2024 年初至今,江苏银行和南京银行的股价分别上涨约 80%、67%,在上市城商行中位居前列。截至 9 月 5 日,江苏银行最新市值 1956 亿元,南京银行最新市值 1372 亿元,分别排在上市城商行第一、第三位。
最近三年,两家银行的分红率均稳定保持在 30%,在城商行中属于优秀水平。
长三角经济催生城商行 " 一哥 "
2025 年夏天,江苏银行因为冠名 " 苏超联赛 ",成了最耀眼的一家城商行。
江苏银行是由扬州、无锡、苏州和南通等多家江苏商业银行合并重组而来。2016 年,江苏银行于上交所主板上市。江苏银行机构大多分布在江苏境内,截至 6 月末,江苏银行下辖 18 家一级分行中,13 家分行均在江苏省内,此外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宁波设立 5 家分行。
从去年起,江苏银行的业绩表现在一众城商行中就凸显出领军实力。2024 年是江苏银行董事长葛仁余和行长袁军搭配的首个年度,在二人领导之下,江苏银行实现营收 808.15 亿元,同比增长 8.78%;归母净利润 318.43 亿元,同比增长 10.76%。
今年上半年,江苏银行更是以 4.79 万亿元的资产规模,成功摘下城商行 " 一哥 " 桂冠。
以往,城商行竞争多拼规模 " 体量 " 与业绩 " 资历 ",如今行业逻辑已变,转型成效、发展质效为竞争力关键。高增幅银行的共性在于,既善抓当地产业升级、基建及新兴产业的金融需求,又摒弃零售 " 大而全 " 思路,聚焦特定客群与细分场景打造核心优势。
立足江苏经济大省,江苏银行也凭借着大力支持省市级重大项目建设,对公业务深度绑定区域经济而稳步发展。江苏银行也把 " 做强公司业务,打造行业专长 " 置于业务发展战略的首位。截至 6 月末,江苏银行对公贷款余额约 1.63 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23.30%。
在制造业领域,江苏银行加大投放力度,贷款余额达 3606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18.90%,增速快于各项贷款 2.92 个百分点。传统业态之外,该行将资金重点投向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等高端制造赛道,捕捉了高端制造业的发展红利,有效规避了传统制造业面临的产能过剩、盈利波动等风险敞口。
受到银行净息差持续下行的影响,江苏银行的净息差亦有所收窄,从 2024 年上半年的 1.90% 调整至 1.78%。今年上半年,该行实现利息净收入 329.4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超 19%。
江苏银行以资产端扩规模对冲利率波动压力,叠加负债端降成本的亮眼成效,双重因素共同为利息净收入起到了支撑作用。2025 年上半年,该行吸收存款平均成本率从去年同期的 2.18% 降至 1.78%,降幅 0.4 个百分点,成本优化效果直观可见。
值得注意的是,江苏银行的房地产贷款虽然在对公贷款中占比并不高,但资产质量有较为明显的下降。截至 6 月末,江苏银行投放于房地产业贷款的不良率达到 3.95%,相较上年末增加 1.75 个百分点,不良率增幅远超其他行业。
南京银行逼近 3 万亿
截至上半年末,资产规模超过 3 万亿元的城商行只有江苏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上海银行四家。南京银行则以 2.9 万亿元的规模在第二梯队中居首,距 "3 万亿俱乐部 " 仅一步之遥。
今年上半年,南京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 156.46 亿元,同比上升 22.13%。这样的增速创出了南京银行近五年来的新高。而南京银行的信贷业务向来稍弱于其他银行,利息净收入的高增长实际上在南京银行的过往中并不多见。
从贷款端看,南京银行上半年 " 对公为主、零售补位 " 的结构进一步进行了优化。
对公贷款方面,该行围绕国家信贷政策导向和自身转型发展要求,精准聚焦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优化金融供给结构,推动对公信贷实现量增、质优、效升的高质量发展。
具体来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位居前三,占比分别为 26.17%、10.70% 和 10.93%。除了制造业,剩下的两项皆是政信类业务,合计占比 37.1%。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主要服务于长三角地区密集的中小企业商务需求、区域基建项目运营及产业园区服务等。在对公贷款结构上,南京银行与杭州银行、江苏银行等类似,都是政信类业务对规模增长有着拉动作用。
从净息差来看,截至 6 月末,南京银行的净息差为 1.86%,比去年末的 1.94% 亦有所下降。净息差压力仍在,南京银行又是缘何逆势大增的呢?
南京银行副行长江志纯在业绩说明会上解释称,上半年,南京银行付息率同比下降 33BP,监管口径净息差较去年全年和去年上半年分别上升 5 个 BP 和 4 个 BP;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增长 15.8%;全行成本收入比较去年全年下降 3.01 个百分点。
江志纯还表示,随着南京银行各项重点项目的持续推进,预计下半年净息差将保持高位稳定。
众所周知,南京银行在债券交易领域具有显著的历史地位。1997 年,该行就率先进入了银行间债券市场。2002 年,南京银行在债券现货买卖上的交易量超过了当时市场上的四家大型银行的总和,被业内冠以 " 债券之王 " 的称号。
但是,相比于利息净收入来看,今年上半年南京银行的非利息净收入表现却有些不尽如人意。该行非利息净收入为 128.34 亿元,同比罕见下降 4.26%。
要知道,南京银行的非利息净收入占比达到 45%,是所有上市城商行中最高的。由于今年债券市场的大幅调整,南京银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大幅下降,从去年同期的 43 亿元降至 17 亿元,同比下降超 60%。
南京银行非息收入的较高占比容易造成收入的不稳定,就比如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通常被视为 " 账面财富 ",在中报又大幅回落,虽然投资收益同比增长了 23.05%,但整体非息收入同比却下滑了 4.26%。
对于下阶段的打法,南京银行也在业绩会上表示,将做好金融投资三分类结构调优,坚持票息策略稳定基本盘,提高交易性金融资产运作水平与创收能力。同时,控制好久期摆布,在市场波动中坚持快进快出,并保持持仓结构的合理,以及资产配置的安全性、流动性,应对市场可能出现的不利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