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犀牛娱乐,作者 | 方正,编辑 | 朴芳
两个人,两支麦,镜头频繁反打,罗永浩、李想就这么面对面坐着对聊了近四个小时的车圈秘事。视频播客,这个当下短视频时代的 " 反骨产品 ",开始越来越 " 具象化 " 地被更多人认识。
此番 B 站的发力最为凶猛,先于 7 月 8 日发布了对视频播客的扶持政策《视频播客出圈计划》,「10 亿级冷启动流量」、「AI 辅助创作工具代号 H」、「多城市免费录制场地」是三大亮点;最近又官宣鲁豫、于谦、罗永浩、杨迪、大左、罗毅、张玉安等知名企业家及艺人入驻 B 站视频播客,罗永浩的《罗永浩的十字路口》、于谦的《多新鲜呐》、鲁豫的《陈鲁豫 · 慢谈》、杨迪的《杨迪的迪听》更成功掀起了破圈讨论的市场反响。
小红书紧随其后,于 8 月推出了名叫「随时随地视频播客」的扶持奖励计划,8 月 -9 月带 # 随时随地视频播客 # 发布笔记可随机获得「5-30w 流量曝光」、「官方账号翻牌」、「实体周边」等多重福利;更早前,抖音从去年就力推中长视频板块的「抖音精选」尝试聚集了一批以「JustPod · 精选奇遇记」为代表的视频对谈类创作者;现已被腾讯音乐高调收购的喜马拉雅,则于今年 3 月邀《故事 FM》主播爱哲自制了累计播放量 589 万次的系列视频播客《行走的思考》;而快手、视频号、网易云、知乎等不乏长内容创作者资源的平台也正在对这个赛道虎视眈眈……
视频播客是好生意吗?
尽管多家平台对其兴趣浓烈,但犀牛君不得不率先指出,目前社会各界对视频播客的内容价值、商业本质、增量前景都缺少基本认知,今天这篇我们细致拆解下这门新内容、新生意。
借名人流量划开破圈口子
播客为什么要视频化?
答案可能要去大洋彼岸的美国找。
一个比较反常识的用户数据是,据 Edison Research 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在全球播客产业最发达的美国,听众们最常使用的播客平台并非主打音频的 Spotify(听众占比 27%)和苹果 Podcasts(占比 15%),而是视频平台 YouTube(占比 31%)。
另一个知名的社会事件也很能说明问题。美国播客界迄今最大的出圈流量,源自此前 " 播客之王 " 乔 · 罗根(Joe Rogan)采访特朗普的一期视频播客在 YouTube 的播放量冲到了惊人的 5900 万。换言之,视频化每一次都充当了播客从小众迈向大众的传播跳板。
那么,视频播客有何魅力?
在犀牛君看来,与其把视频播客看作是播客的媒介延伸,不如把它视作是全新形式的视频产品。这句话怎么理解?
首先,众所周知,播客一直是个受众群体相对固定的小众内容行业,在开车通勤时间长、独居比例高的美国,去中心化、内容生产个体化、信息输出密度高、情感陪伴价值高的播客媒介迅速进入很多人的日常生活。
到了中国,由于内容的精英化趋向、信息输出密度高,中文播客用户以都市人、女性的小众群体为主,难以下沉。尽管《2024 播客行业报告》指出中文播客听众数已超 2.2 亿,但该数字相较于抖音 8 亿日活、视频号 6 亿日活、快手 4 亿日活的短视频用户来讲仍有不小差距。
但视频播客打开了新局面。
尽管视频博客看起来只是把播客录制 " 可视化 " 了,但本质上它是一个可承载多元叙事空间、可带来更多传播可能性的视频产品。拿《罗永浩的十字路口》举例,视觉呈现全然放大了对谈嘉宾的人格魅力、镜头表现力与深度对话的高价值,且这些长对话内容亦可被截取为片段放到短视频平台传播发酵。比如最新一期老罗对话《脱口秀和 Ta 的朋友们 2》新晋大王何广智的内容,就被截为若干条短视频热门卡段放在视频号、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广泛传播,两人对脱口秀、人生和世界的启发性看法带给群众很多共鸣和思考,播客内容从未像今天这样借多维度的视频媒介引爆了全民讨论。
播客界在等一个 " 川普时刻 "
但播客界还未迎来真正的 " 川普时刻 "。
近年因采访了全球性话题人物特朗普、马斯克,美国 " 播客之王 " 乔 · 罗根几乎成了全美家喻户晓的新闻人物。与这种传播声量相比,目前中文播客展现出的内容辐射面、社会影响力还难以望其项背。
但视频播客很可能是播客的 " 救命稻草 "。
在犀牛君看来,B 站、小红书、快手、视频号、网易云、知乎等都很有机会在该内容版块多点发力完成对纯音频平台小宇宙、喜马拉雅等的 " 弯道超车 "。
小红书的优势有二,一是社区用户与中文播客用户重合度极高,二是内容创作人才众多。这次「随时随地视频播客」扶持计划下尽皆都是素人创作者自制的高质量视频内容,平台也特别强调「小红书的视频播客就是朋友聊天」的低门槛创作环境。如果后续小红书也效仿 B 站邀到更多名人主播进场,小红书的视频播客生态可以说是未来可期。
综上可看到,视频播客作为播客的一种媒介延伸,它潜藏的内容能量、商业能量大大拓展了我们对中文播客的市场想象空间。当 " 耳朵经济 " 升级为 " 视听经济 ",视频播客还真有可能成为中文播客产业增长的 " 第二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