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网通社汽车频道 53分钟前

理想大跌 方程豹暴涨,新势力变局

网通社观察 7 月国内乘用车上险量数据出炉后,2025 年下半场的大幕正式拉开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主角依旧聚焦在新势力车企上。

从新车上险量数据看,国内主流新势力品牌 7 月单月及 1-7 月累计上险量情况显示,其下半年市场格局大概率将进一步重塑。

单看 7 月上险量数据,主流新势力车企出现了明显的分化态势。一些曾经风光无限的品牌出现不同程度同比下滑,而另一些持续创新突破自我的品牌,则出现同比大幅上涨。

如此,似有 "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 之意。

AITO、特斯拉、理想、埃安、极氪都曾经是月上险量靠前的品牌,特别是 AITO、特斯拉、理想,一直是其他品牌长期对标、追赶的对象,而 7 月他们的上险量均出现了同比下滑。

其中,理想旗下 " 增程三剑客 " 自上市以来,持续助力理想的月上险量上扬,但其护城河浅、易被其他品牌效仿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叠加第二款纯电车 i8 再次遭遇上市传播黑天鹅事件,以及车主形象舆情不断发酵,多因素之下,理想 7 月上险量同比出现近 40% 的大幅下滑。

同比下滑次之的埃安,曾经依靠网约车走量持续处于新势力头部,然而随着各地不断出现网约车市场趋于饱和的情况,以及 2025 年上半年其产品推新速度较慢,导致其已脱离新势力头部位置,7 月上险量更是出现同比下滑 23.1% 的尴尬局面。

曾经新能源市场的绝对标杆特斯拉,在 7 月出现了超 12% 的跌幅,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大量新势力品牌和传统车企纷纷涌入新能源汽车市场,在快速推新的同时,在技术、设计、价格等方面不断发力;另一方面,特斯拉自身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较慢,无法给予用户新的产品亮点。

再看上险量大幅上涨的品牌,全新车型钛 3 发布后,方程豹的上险量持续快速增长,至 7 月,其销量已经撑起方程豹的半壁江山。同时,由于去年同期上险量基数较小,致使其 7 月 1.3 万辆的上险量虽然在绝对数字上并不算高,但却同比暴增 845.9%。可以说,目前的方程豹,势头已得到全面扭转。

小鹏汽车 7 月上险量又一次站稳 3 万辆大关,同比增幅达到 240.4%,去年小鹏 MONA M03 和小鹏 P7+ 的前后上市,使小鹏汽车的整体销量快速突破瓶颈。同时,自去年开始全面拥抱 AI,使小鹏汽车完全夯实了 AI 智能汽车的属性,用户认可度不断攀升。近期,随着新一代小鹏 P7 即将上市,小鹏汽车关注仍在持续升温。

小米 YU7 上市后,虽然评价褒贬不一,但完全没影响其亮眼的上险量数据,SU7 和 YU7 的 " 双剑合璧 ",使其上险量同比增幅达到 130%。从首款车型发布至今,仅 16 个月,小米汽车旗下已经有两款产品,且皆为爆款,而此强势,依然在延续。

零跑汽车可谓是新势力中最低调的一个,年初其上险量还徘徊在 2 万辆上下,到 7 月已经来到了 4 万辆附近,同比增长 91.4%。对于同样坚持技术降本的零跑来说,能取得此成绩并不令人意外,毕竟从品牌成立前就开始先钻研新能源汽车技术,到如今,已有小 " 比亚迪 " 的称号,其上险量的稳步攀升,合情合理且并未止步。

以上各品牌分化的态势,放大到 1-7 月累计上险量,态势依然类似。

由此看出,新能源能源时代,新势力品牌的竞争格局复杂且动态变化,部分曾占据优势的品牌因产品迭代缓慢、市场环境变化等因素由盛转衰;而一些品牌凭借精准的市场定位、持续的技术创新以及有效的营销策略,实现了快速逆袭,这个过程,或许只需要一两款车的成功,就可以扭转乾坤。

新能源时代,身为新势力品牌,需要在快速发展和激烈竞争的同时,迅速建立起自己的品牌价值和用户认可度。

无论是目前暂处头部的新势力,还是曾居头部、现已被赶超的新势力,都远没到能松口气的时候。

(图 / 文 网通社 卓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