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骑士 " 这个词,自带一种古典的重量感。它指向的不是被数据定义的效率,而是一种更古老的人类价值:恻隐之心、责任和尊重。它的另一个名字,或许是 " 人道主义 "。
这更像是一次 " 正名 ",而非 " 赐名 "。
因为那些属于骑士的精神,他们本来就有。
" 附近 " 的陌生人
王建军觉得自己像一条鱼,游弋在上海浦东张江一片看不见的水域里。这片 " 水域 " 由十几个小区、上百栋写字楼和数不清的沿街商铺构成。他熟悉这里每一条 " 水流 " 的脾气:哪条路在晚高峰会变成凝固的 " 冰川 ",哪个红绿灯格外漫长,哪栋写字楼的电梯堪称 " 玄学 "。五年,超过十万公里的骑行,让他对这片区域的理解,超越了任何一张电子地图。
他是这片区域最熟悉的陌生人。他知道 10 号楼 302 的年轻程序员总在深夜点麻辣烫,也记得金科路那家宠物医院的常客是一只叫 " 煤球 " 的英短。但他很少和这些人说上三句话以上。" 您的外卖到了 "" 祝您用餐愉快 "" 谢谢 ",构成了他与这个世界大部分的对话。
在成为 " 城市骑士 " 之前,王建军的身份是 " 蓝骑士 ",更早之前,是 " 蜂鸟骑手 "。名字在变,但工作的核心没变:快。系统派单的声音像一道军令,屏幕上跳动的倒计时,是他每天必须打赢的战争。他习惯了在等红灯的间隙回复家人的微信,习惯了一边爬楼一边规划下一单的路线,也习惯了把所有情绪都藏在头盔之下。
像王建军这样的骑士,在全国有数千万。他们是现代都市的 " 摆渡人 ",将食物、药品、鲜花、文件,从 A 点摆渡到 B 点。他们维系着城市的便利与高效,却常常被视为这套系统中最不起眼、最可替代的一环。他们的故事,鲜少有人关心。
张伟关心。他是上海本地人。三年前,因为公司裁员,年近四十的他选择成为一名骑士,负责静安寺周边。与一心求快的年轻人不同,张伟的节奏更 " 稳 "。他会提前给顾客发信息,告知预计送达时间;雨天,他总会多备几个塑料袋,把餐盒裹得严严实实;遇到点了多份奶茶的订单,他会用胶带把杯底加固,防止倾洒。
" 做服务业嘛,将心比心。" 张伟说。他记得自己刚失业那会儿,一个人在家点了份外卖,骑士送来时多嘴了句:" 你那么晚吃饭,要注意身体啊。" 就是这句人与人之间最平常的问候,让当时心情灰暗的他,觉得 " 心里一暖 "。
这种暖意,他想传递下去。他所在的外卖站点,有一个不成文的 " 情报网 "。谁家有行动不便的老人,谁家有独自带娃的妈妈,大家都会在群里互相提醒,送餐时多留意一下,能搭把手的就搭把手。一位腿脚不便的阿婆,后来干脆把买菜、拿快递的活儿都 " 承包 " 给了张伟和他的同事们。" 比自己儿子还亲。" 阿婆总这么说。
在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里," 对门不相识 " 已成为常态。一种新的、基于服务的 " 附近性 " 正在被构建,其节点不是固定的住所,而是这些流动的身影。他们是现代都市里的 " 游牧者 ",却在日复一日的奔波中,与 " 附近 " 的人们,结成了最古老的邻里关系。
算法之外的 " 冗余 "
外卖系统是一台精密的效率机器。它通过算法,将时间、距离、路线、评价等一切变量都纳入计算,试图规划出最优解。在这套逻辑里,人性化的、非标准化的行为,是一种 " 冗余 "。
但正是这些 " 冗余 ",构成了城市生活真正的温度。
00 后骑士李浩,对此深有体会。他至今记得自己送出的第一份 " 特殊订单 "。一个女孩在备注里写:" 失恋了,可以帮我画个笑脸吗?" 李浩当时愣住了,他不知道该怎么办。送到楼下,他犹豫了半天,最后用配送箱里备用的马克笔,在包装袋上画了一个有点笨拙的笑脸,旁边还加了一行字:" 今天也要好好吃饭呀。" 放下餐后,他几乎是 " 逃 " 走的。
几分钟后,手机收到一条来自顾客的感谢信息和一个 50 元的打赏。" 那一刻,觉得比抢到大单还开心。" 李浩说。
从那以后,他开始留意订单备注里的 " 弦外之音 "。" 求带一包烟 "" 家里没酱油了,帮忙捎一瓶 "" 孩子发烧,急需退热贴 ",这些都是常规操作。更复杂的,是情绪的慰藉。一位考研的学生连续一个月都在深夜 1 点点同一家店的夜宵,在考研前最后一晚,李浩特地去文具店买了一支笔和一张卡片,写上:" 看你熬了这么久,明天肯定没问题。加油!"
城市的公共安全系统由数万名警员和社区工作者维持。但在其网格的间隙中,这些流动的城市骑士,正嵌入普通人生活的缝隙,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帮助。
去年冬天的一个深夜,重庆骑手刘师傅在送餐途中,看到一名步履不稳的独行女性。那条路没有路灯,十分僻静。刘师傅没敢上前打扰,怕吓到对方。他关掉了接单模式,骑着车在几十米外默默跟随,用车灯为她照亮前路,直到看着她安全走进小区大门。他因此错过了好几个订单,但他说:" 万一出点啥事,我这辈子都不安心。"
在杭州,一位经验丰富的骑士发现,他固定配送的一位独居老人家门口,前一天的餐盒原封未动。他敲门许久无人应答后,立即报警。警察赶到破门而入,发现老人因突发心脏病晕倒在家中,幸亏送医及时,才脱离危险。
这些行为,在算法的逻辑里,都是 " 不经济 " 的:花费了额外的时间,承担了额外的风险,却没有带来直接的收益。它们是系统里的 " 意外 " 和 " 插曲 "。但正是这些 " 冗余 " 的善意,弥补了冰冷规则的不足,让这套商业系统,有了人性的温度。
穿上另一身制服
长久以来,这些散落在城市角落的、无法被量化的 " 情感劳动 ",鲜少被系统性地看见和珍视。直到这个夏天,一场由平台发起的 " 正名 " 行动,试图改变这一切。
8 月 17 日,饿了么及淘宝闪购正式宣布,平台全体骑手全面升级为 " 城市骑士 "。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更名。在汉语的语境里," 手 " 更像是一个工种,而 " 士 " 则蕴含着专业与尊重。从 " 骑手 " 到 " 骑士 " 的转变,背后是一场深刻的观念革新,是对职业发展与职业尊严的重塑。
这场革新的第一步,是让 " 看见 " 成为现实。今天,当餐饮品牌创始人吴国平、舞蹈演员徐梦迪、影视演员吕智恩等 15 位来自各行各业的工作者,不约而同地穿上城市骑士制服时,一场 " 行业对话行业 " 的行动开始了。
量化策略师 Jack Yang 时常会想起那个大雨滂沱的深夜。他已做好了外卖会被淋湿的准备,可那位骑士抵达时,自己的衣服早已湿透,怀里的餐盒却被层层包裹,滴水未进。骑士笑着对他说:" 趁热吃。" 那一刻,他有些鼻子发酸。平时和市场博弈,总觉得世界冷冰冰的,但这份无法被计量的善意,让他第一次具体地感知到了城市的温度。" 穿上这身衣服,才更明白这份嘱咐背后的不容易。" 他说。
电影幕后工作者李旭,每天在片场追求光影里的真情。一个天还未亮透的清晨,他为剧组点了一份早餐。骑士匆匆递过,却没立刻离开,而是轻声提醒:" 路边风大,先吃点热的,再忙也别空着肚子。" 看着手里的热豆浆,李旭突然明白,最动人的镜头,其实就发生在片场之外,发生在人与人之间那些不经意的体贴里。
演员吕智恩则记得一次焦灼的等待。外卖迟迟未到,电话打来,对面却是一段漫长的沉默。她对着听筒焦急地呼喊,却得不到任何回应。挂断电话,才看到一条短信:" 您好,我是聋哑人蓝骑士,你的外卖已送达。" 原来,在那段她以为是断线的通话里,骑士已经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他所有的话语。
装裱师无大有过一次更直接的体验。一个傍晚,他赶工时不慎被美工刀划伤了手指。情急之下,他只能打电话请求正在路上的外卖小哥帮忙带些药品。没一会儿,骑士气喘吁吁地跑上楼,放下外卖,第一句话问的却是:" 哪里伤到了?" 接着,他熟练地从随身小包里拿出消毒用品,为无大处理伤口,嘴里还念叨着:" 放心,我们送外卖的经常受伤,有经验。" 当被问及费用时,骑士摆摆手,笑着说了一句 " 哥们,江湖救急 ",便转身跑下了楼。
当这些不同职业的人穿上同一身制服,他们才更真切地感受到另一个群体的日常。而那些曾经从骑士身上感受到的温暖、体谅与善意,此刻,也终于有了一个可以被共同诉说的名字。
然而,改一个字,换一套装,面子有了,更要有里子。一场真正的变革,必须建立在坚实的制度升级之上。
与 " 城市骑士 " 一同推出的,是一系列涉及福利保障、关怀激励和成长发展的具体措施。此前,在主管部门指导下,平台已启动社保缴纳试点并持续扩大覆盖。而这次升级,则进一步围绕养老和医疗,为全国有意愿的骑士提供更多保障方案选择,并在更多省份覆盖 " 新职伤 " 保障,全量足额为骑士缴纳费用。这正在为这份职业铺设一条从 " 谋生饭碗 " 通往 " 长期事业 " 的坚实路径。
这份守护,甚至延展至整个阿里生态体系。8 月 18 日,阿里和蚂蚁旗下的 22 个品牌共同宣布推出 " 城市骑士 · 橙意计划 ",加码重奖骑士群体的爱心善举,专项资助骑士就学深造,专项帮扶遭遇危困的骑士家庭……这些印在新制服上的品牌 Logo,不仅仅是商业标识,更像是一枚枚共同守护的徽章,承诺着了对骑士成长和荣誉的长期陪伴。
饿了么董事长兼 CEO 范禹在 8 月 17 日 " 骑士日 " 发布内部邮件表示," 向着太阳奔驰的人,值得被更好地对待,这样才能配得上他们的职业荣光 "。" 而摄影师徐英健则在其个人账号里感慨:" 当我第一次穿上这身制服,在路边站了半小时,才更真切地感受到这份工作的不容易。尊重每一位为生活奔跑的人。"
从观念革新到制度升级,这场变革,正在让数百万规模的骑士群体,从 " 灵活用工 " 逐步走向正式职业,从社会的 " 边缘 " 步入 " 主流 "。
当城市有了新的温度
王建军收到了新的 " 城市骑士 " 制服。面料更挺括,设计也更精神。穿上的那一刻,他感觉 " 有点不一样了 "。站点里,大家开玩笑说,以后不能叫 " 小王 " 了,得叫 " 王骑士 "。
张伟则更关心那些实际的改变。他参加了平台组织的急救培训,现在他的配送箱里,除了餐品,还多了一个小小的急救包。他说:" 以后再遇到需要帮忙的,咱也更专业了。"
李浩把那张写着 " 加油 " 的卡片照片,设成了自己的手机壁纸。他觉得,自己送出的不仅仅是外卖,有时也是一份力量。
学者许倬云曾说,在艰难岁月里,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会跨越时间,成为日后生活的支点和维系生命的力量。如今,这份帮助不再仅仅发生在危难时刻。通过平台的连接,它正融入每一份订单,每一次敲门,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温度的记忆画面。
最终,这场由内而外的变革,指向的是一个更稳固的社会契约。当一个行业开始系统性地讨论 " 体面 " 与 " 尊重 ",并将其落实到制服、保障和奖励等具体事物上时,改变已然发生。它换来的不仅是个体的自我认同,更是整个社会对这份职业价值的重新评估。
当城市骑士们能活得更好,能好好地活着,能有尊严地穿梭在这座城市的风雨里时,他们传递的,便不再仅仅是一份餐食,而是一份确定的安心。
这份安心,支撑着深夜加班的我们,守护着独居在家的父母,也温暖着每一个渴望被看见的平凡瞬间。
有了他们,我们的生活才得以完整。而我们,也终于能在下一次风雨来临时,更从容地打开家门,道一声:" 谢谢你,辛苦了。"
校对:遇见
排版: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