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虎嗅APP 11分钟前

2025,高校安家费名存实亡?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蔚青学者说,作者:与你同行的,原文标题:《2025,高校安家费 " 取消 " 元年!》,题图来自:AI 生成

2025,高校安家费 " 取消 " 元年!

为什么说是元年呢?实际上近两年都有征兆,纵观整个博士进高校的求职市场,2025 年," 行情 " 确实来到了大拐点。

以往,安家费被大砍或彻底归零多见于 " 不缺人 " 的较高平台。而 " 仍然缺人 " 的地方院校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仍是乐意提供这笔钱的。

来到 2025 年,形势或许彻底变了。一个具象化的例子是:某地方二本院校的一位青椒(教龄 1 年)投稿,原本被许诺的安家费,已确认取消。事实上,2025 年各地在求职中的博士、新进青椒都有实感:高校安家费将成 " 历史 "。

这是 " 情理之外 ",却是 " 意料之中 "。

图源 小红书

取消,是意料之中

为什么说是情理之外、意料之中呢?

博士毕业,大多在 30 岁~35 岁左右," 正是人生阶段中最缺钱的时候 "。博士圈约定俗成地称安家费为 " 第一桶金 ",顾名思义,这笔钱往往支撑读书年头较长的博士们有 " 成家立业 " 的基础。如今取消,对于习惯了这种规律的博士们来说,是比较残酷的,所以说是 " 情理之外 "。

然而,但凡有意识捕捉宏观变化信号的人,都知道如今的 " 供求关系 " 彻底变了。" 同样的单位,去年还叫‘人才引进’,今年叫‘博士招聘’。" 自 2016 年起,我国博士生招生规模以年均 10% 的速度扩张,在学博士人数从 2013 年的 32.67 万 " 翻倍暴涨 " 到 2024 年的67.63 万

根据教育部历年统计公报中制作的趋势图(纠偏:2023 年博士毕业人数为 8.71 万人) 图源 le 读博日记

传统博士就业两大去向,一类是高校教职,基本是最主要的去处(占比 45.55%);另一类是医疗、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等非高校岗位。从现有数据方面看2025 年的 " 供给 " 变化。早在今年毕业季之前,蔚青学者就估算过(详见 2025 博士求职,门槛 " 陡 " 升!),预计 2025 年我国博士生毕业规模在 10 万~12 万之间。按照博士就业去往高校的,约需要 5 万~6 万的教职岗位(这还未包含每年海外归国求职的博士)。然而,实际国内高校教职的 " 空缺量 " 预计在 3.8 万~6.5 万之间,意味着,2025 年教职岗 " 空缺量 " 已经难以满足博士就业需求。

前一阵子 Nature 头条发文指出" 全球博士过剩 ",远超学术界岗位所需,并提到 " 部分领域薪酬低于硕士 "。更是印证如今的供求变化,也侧面说明这类现象不单是中国独有。

这样的宏观条件下,国内高校安家费 " 取消 " 确实是 " 意料之中 " 了。

安家费,已 " 名存实亡 "

话说回来,有的安家费也早已是 " 看上去还在,实际上已经‘无了’ "。

每年高校求职入职季,围绕着安家费,许多青椒的关联词是 " 诱惑 "" 骗局 "" 避坑 "。

这跟发放形式脱不开关系。总结来说,有 5 种方式:一次性发放、按年度发放、考核通过后一次性发放(这 3 种算是 " 青椒友好 " 版本),还有年度考核按年度发放、发放但中途离职或考核不通过需 " 退还 "(这两种版本对青椒 " 不友好 ")。" 退还 " 分为 3 种方式:部分退还、全额退还、包含个税的全额退还。比如,税前 50 万,扣税后到手 40w,退的时候要全退,相当于倒赔 10 万。有老师无奈自我调侃:" 骡子今天只拉了 50 圈磨,必须把前一礼拜吃的草全都吐出来 "。

安家费 " 名存实亡 "。一类,兑现难,并不能落袋为安;第二类,有钱,却不敢花。很多入职后的青年教师反映,这笔钱,现在实际上成了许多人 " 不敢动 " 的一笔钱。随时要做好 " 退款 " 准备," 近看安家费,远看高利贷 "。

被 " 套路 " 多了,新进的青年教师们也摸索出了应对之法:在考核条件变化莫测、大概率需要 " 退钱 " 的情况下,纷纷选择将安家费、科研经费等存起来不花,直接 " 摆烂 "。间接证明,没有安家费,也不是不行。

起先,安家费也不是从头就有。这个待遇,可以说是为 " 吸引 "、甚至说 " 争抢 " 人才而诞生。提供一笔丰厚的安家费,在曾经 " 博士人才尚且稀缺 " 的时代,成为高校间招贤纳士的默认共识。人才大战的时候,各高校在这个待遇标准上 " 卷 " 得离谱。

红利期过去,各层高校安家费逐渐鸣金收兵。

时代的沙子,落到每一位求职博士头上就是大山:高校教职 " 第一桶金 " 没了,进高校还值不值?

图源 小红书

安家费 " 归零 ",博士 " 归零 "

值或不值,要看初心。

从博士到教职,用人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到 " 大拐点 "。

一个过往约定俗成的认识,是时候彻底改变了:博士,等于高薪稳定就业的通行证。已经是 " 过时 " 了。

2025 年,安家费 " 归零 ",也释放了信号:博士 " 归零 ",博士越来越回归成一个朴素的学历 title。

如今的博士培养政策在未来趋势已经明朗:一定是要向着"解决实际问题、实际解决问题"的方向去培养人才,规模化、体系化培养尖端人才,鼓励人才投身国家发展前沿。

时代洪流下,个体能做的只有 " 审时度势,量力而行 "。无论如何,博士毕业,不是终点,是起点。所谓 " 认清形势 ",博士毕业求职进高校,红利期已彻底结束,若仅为了安家费、高待遇选择进一所高校,已经非常 " 不合时宜 "。博士学历,纵然是付出十分艰辛获得的,但也只是 " 博士 ",现在到了完全褪去特殊光环的时候了。回归本质来说,它越来越 " 仅代表个人的学术兴趣与求知过程 ",而非" 就业通行证 "。

就业与生存问题固然是时代背景、环境条件的诸多因素酿成的,但赤裸裸的现实仍要由每一位个体鼓起勇气面对。在用人市场供大于求时,倘若还依仗着一份高学历文凭企图要求社会兑现 " 高收入稳定工作 " 的承诺,显然,too young too simple。

" 脱下长衫,也彻底‘解脱’ "。

做题家路径依赖也好,学历崇拜也罢,统统不管用了。高学历人才,无论任教职,还是从事其他岗位工作,本身的学历不再是 " 优秀证明 " 了,真正的价值来自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市场认可。

所以,尽管我们免不了自怨自艾,伤春悲秋,但总得 " 翻篇儿 "。恰好,有机会清除杂念、静下心来综合考量,在这纷繁复杂的环境里,自己真正能胜任、契合自身长板的,究竟是哪条路。

拉长人生尺度,多年后回看或许发现:很多年前一笔安家费的有无,远远不足以支撑 " 安 " 得一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蔚青学者说,作者:与你同行的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