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去年 11 月奥迪新豪华电动品牌 AUDI 和 AUDI E 概念车发布时,一位奥迪粉丝的留言。
在字母标的 AUDI 之前,奥迪的开发模式和其他海外品牌并无二致。他们在海外的研发中心完成平台和车型的开发,然后由中国的本土团队依据市场做以本土化调整,最后在合资工厂进行生产,再交由各地的 4S 店进行销售。
这套在燃油车时代跑的相当顺畅的流程,也为 BBA 们带来了可观的市场份额和利润,但是到了新能源时代,为什么突然玩不转了呢?
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中国的市场需求和迭代速度远远超过了车企海外研发部门的速度,在上述的协作链条中,一款车型的开发往往以 3 至 5 年计算,但国内市场的迭代速度却已经达到了「一年磨三剑」的水平。
此外,由海外团队定义的产品,大多是参考欧美市场的情况来构建平台和底层系统,导致国内团队即便想要本地化也往往无能为力,况且,此种模式下,中国团队本身也没有多少话语权,所以之前 BBA 们的新能源产品往往都只能落得个「水土不服」的结局。
而 AUDI 这次选择了完全着眼于中国市场,不用考虑全球化的需求,同时抛开奥迪原有的供应链,大胆启用了中国本土的供应商和工程师团队。可想而知,这样的决策在奥迪内部会受到多少阻力和质疑。
AUDI E5 Sportback 基于上汽与奥迪联合开发的智能数字平台(Advanced Digitized Platform)打造,搭载宁德时代 100kWh 电池,CLTC 续航里程超过 770 公里,其全系采用了 800V 高压平台,10 分钟可以补充 370km 续航。
此外奥迪 E5 Sportback 还配备了渐进式转向系统、Bremb o 四活塞高性能制动系统、空气悬挂和 CDC 连续可变阻尼减震系统,悬挂和底盘都由德方团队调校,依然保持了奥迪引以为豪的驾控水平。
E5 Sportback 在纸面参数和产品力上与目前国内的市场的主流电车相比并无明显劣势,但是现在却早已不是那个仅靠差不多的产品力就能在市场上大杀四方的阶段了。
无论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想把车卖出去都得讲究一个用户认知和市场定位。而在这一块,目前各家车企颇有点泾渭分明的感觉,诸如小米讲驾控,华为讲智能,蔚来讲换电,理想讲家用等等。而 E5 Sportback 想营造的用户认知是什么呢?
与奥迪四环品牌「精致、有成、自我实现」的定位不同,新 AUDI 品牌以「科技感、趋势引领、自我表达」为核心,瞄准的是那些「前瞻新锐、果敢自信、彰显本色」的年轻科技先锋。
之前 AUDI 的负责人如此阐述字母标奥迪的品牌理念,简而言之,就是要摆脱四环标奥迪的影子,走一条更年轻更前卫的路子。但问题在于,无论是字母标还是四环标,在最大众的认知中,消费者将不可避免的把新 E5 Sportback 纳入到传统奥迪的评价体系中来。
这不仅仅是这不仅仅是四环标换成了字母标的问题,奥迪自己在多个历史时期都曾使用字母标作为品牌标识,1980 年的销量王牌奥迪 100 和奥迪 quattro 都曾在车尾直接使用「Audi」作为品牌标识。但这辆 E5 Sportback 则和奥迪之前的车型没有任何关系,是完完全全的新东西。
如果从新品牌的角度去看,E5 Sportback 的设计和语言毫无问题,前卫、科幻而又精致,但是从传统奥迪品牌的视角去看,这辆 E5 Sportback 则显得离经偏道,毫无奥迪品牌的协调、一体与豪华感,内饰设计也显得随意而轻佻。
那么,失去了奥迪赋予的品牌价值,E5 Sportback 又凭什么卖到 24 到 32 万元的高价呢?
或许就连奥迪团队也很难回答这个问题,奥迪和上汽确实为了造这辆车投入了前所未有的精力和资源,但落地到产品和设计上,这辆看起来和奥迪没有一点关系的新车,却偏偏起了个不伦不类的「AUDI」名字和毫无设计感的字母车标。
有一种想要证明自己自立门户,但心底却偏偏又放不下那份「祖上荣光」,于是选择了「开蹭」的感觉。
但既要又要的结果往往是什么都得不到。
或许,新品牌像兰博基尼和杜卡迪那样,用不那么强关联的名字会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