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钛媒体 10分钟前

拍一部剧最高奖励 40 万,望城发力微短剧赛道,剑指千亿产业新高地

文 | 区县那点事

近日,QuestMobile 发布的数据显示,字节跳动旗下免费短剧 App 红果短剧 6 月月活达 2.1 亿,同比增长 179%,首次超过长视频平台优酷 2 亿的月活量。

单部微短剧观看量突破 10 亿的作品也不再是个例,越来越多兼具话题性与传播力的微短剧,凭借紧凑的剧情、鲜明的人设席卷社交平台,进一步推高了行业的整体热度。

微短剧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 " 破圈 " 崛起,在于它精准契合了当下人们的内容消费需求。

时长短、节奏快、爆点密的内容特性,让观众无需投入大量时间,就能获得情感满足,轻松填补碎片化时间的 " 内容空白 "。

" 竖屏 " 的呈现形式,恰好适配手机等移动设备,人们单手持机即可操作,上下滑动就能快速切换剧集,不需要调整屏幕方向或寻找固定的观看场景。这种 " 即点即看、随走随看 " 的体验,彻底打破了内容消费的时空限制,让微短剧无缝融入通勤、排队、居家等日常生活场景,成为人们 " 随手可及 " 的娱乐选择。

微短剧平台用户月活反超长视频平台或许只是个例,但不可否认的是," 竖屏化、碎片化、即时化 " 的内容消费时代已经全面到来。

在河南郑州,日均有 100 部微短剧开拍;在上海,微短剧产业园正拔地而起;广东东莞也在全力打造微短剧产业基地……短剧的爆发也带动了产业格局的重构," 竖店 " 遍地开花,与传统 " 横店 " 形成双轨并行的产业新生态。

有平台、有 IP、有资源的湖南,自然不会放过这个产业 " 风口 "。而望城,正凭借独特的优势,成为湖南打造中国微短剧产业新高地的关键力量。

但前有马栏山 " 世界媒体艺术之都 " 在这摆着,望城的底气究竟从何而来?全国这么多 " 竖店 ",望城凭什么脱颖而出,避免昙花一现,真正让微短剧产业能够在此扎根、壮大?

望城的底气从何而来?

坐拥湖南卫视和芒果超媒,马栏山自是不缺流量与创意,缺的是大规模的片场。数据显示,2024 年湖南出品微短剧超 1000 部,但 70% 以上需赴西安、东莞、杭州等地拍摄,人才、资金、资源严重外流。

而望城正好可以解决这 " 最后一公里 " 的问题。马栏山与望城在微短剧赛道上,不是竞争关系,而是互补关系。

" 相比过去跑到外地去拍摄,在望城的基地拍摄能节省 10% 至 30% 的成本。" 刘江表示,他的公司一部微短剧刚刚在铜官杀青,又在靖港开启了新的微短剧拍摄。

铜官窑、靖港古镇的 " 传统味 ",望城经开区、海归小镇的 " 国际范 "" 科技感 ",团头湖、黑麋峰、月亮岛构成山水洲城的 " 湖湘韵 " ……望城从 " 场景端 " 为微短剧拍摄提供多元配给,能够满足不同时代背景剧集的拍摄需求,大大降低了剧组的转场成本和时间。

望城不仅能够提供丰富多样的拍摄场景,更依托长沙中部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和辐射力,便捷对接省会城市的人才、技术和市场资源,再叠加自身低成本运营的特点,形成 " 都市圈区位赋能 + 低成本运营支撑 " 的双重优势,让其在吸引影视企业落户时拥有其他区域难以替代的竞争力,更易形成产业集群。

如今望城已搭建起了一整套 " 内容工业流水线 ":从拍摄、版权、剪辑分发、AI 译制,到出海发行、IP 转化,再到人才实训与校企合作,望城已经形成了一套标准化、高效率、规模化的内容生产系统。

但这并不意味着望城要做 " 粗放式 " 的 " 短剧工厂 "。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让微短剧产业真正扎根、壮大,成为具有完整生态的 " 短剧之都 ",才是望城的产业抱负。

望城发展微短剧产业绝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多次实地调研,从产业长期发展的高度擘画蓝图,获得了省市相关部门大力支持,才决定 " 开干 " 的。这一点在望城区发布的《促进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就可以看出端倪,缺啥补啥,真金白银对症下药。

过去,微短剧行业长期处于野蛮生长状态,企业各自为战、相互内卷,产业链主要集中在生产制作环节,在剧本原创等高价值领域优势不明显。

望城就从 " 创作端 " 激发内容创新,扶持初创剧本,对上线播出的望城题材短剧给予版权方 5 万元奖励,获得国家、省级重点扶持的,还可以再分别奖励 10 万元、5 万元;重要节点重点选题的特别项目,湖南省还会额外奖励最高 50 万元支持。

" 拍摄场地租金太贵?" 望城鼓励拍摄基地免费开放,剧组方还有钱拿!对年接待剧组数量达到 3 个及以上,且拍摄天数累计 10 天及以上的场景方,望城政府按每天 1000 元,最高 10 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对在望城拍摄完整剧集的,给予剧组方每部剧 3000 元补贴。

" 缺高科技?" 望城着力加强 AI、VR 等新技术的应用,对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给予最高 20 万元奖励。

" 缺人才?" 铜官窑古镇基地与望城高校以产教融合的方式合作,预计年培养超 2000 名数字技能人才,打造产教于一体的人才培育机制;对符合条件经申报认定的优秀微短剧人才,可在望城区享受现有的相关政策。

" 想出海?" 望城对在海外主要平台播出的宣传望城的作品,播放量超过 3000 万的,给予 5 万元奖励;对出口额 30 万美元以上的,给予出口额 5%、最高 20 万元的奖励。

为了推动微短剧全产业链条的发展,构建良好产业生态,望城还将对获得上级授牌的入规微短剧企业、基地给予最高 40 万元奖励。

" 望城真金白银、真心实意的政策很吸引我们,之前我们也受邀考察了望城的相关基地和取景地,感受到了望城满满的诚意,相信今后去望城投资、拍剧更方便更实惠。" 秦九网络科技相关负责人刘江很看好望城发展微短剧产业的前景。

目前湖南竖店等多个基地已经先后落户望城。" 已经接待有十来个剧组在基地里面拍摄 " 湖南竖店影视集团副董事长周佳男介绍," 基地打通了铜官窑国风乐园 3000 亩外景的拍摄渠道,还将制作 300 多个室内场景,预计 9 月全面开放,届时可以入驻近两百家上下游配套企业,将为铜官片区文旅与商业业态年增加 8000 万元至 1 亿元营收。"

作为全省第一个 " 吃螃蟹 " 的区县,未来,望城区将全面构建起集微短剧协拍服务、审核备案、版权登记、剧片交易为一体的产业生态体系,引导成立囊括超 100 家核心企业、影视基地、院校、景区的 " 望城微短剧产业联盟 ",力争在区内建立微短剧版权保护、译制出海、快速审批等省级绿色通道,在链接资源、精准投流、人才培养、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商业整合等方面提供完善配套服务。

望城发展微短剧产业,并不是简单的建几个基地就完事,而是要以微短剧产业为引擎,推动产业升级,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消费新场景,让创意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

产业兴 " 望 ":一个产业激活一座城

别看微短剧制作快、投入小,但是它撬动的产业链条可丝毫不短。

从内容端的剧本创作、IP 孵化,到拍摄制作端的试镜选角、美术设计、道具制作、后期剪辑,再到后期的版权交易、付费分账、广告合作等,上下游整个产业链的价值都非常有 " 钱 " 景。

根据《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已达 504.4 亿元,预计至 2027 年,全国微短剧产值规模将突破千亿。

日渐成熟的产业环境,还能催生大量的就业机会。中国网络视听协会的一项报告显示,2024 年微短剧行业直接或间接带动了 64.7 万个就业机会。

根据剧集规模和类型的不同,一个剧组的核心团队可能从几十人到几百人不等。望城区光铜官窑一个基地,预计每年拍摄超 500 部剧集,不说群众演员,光是服务剧组的餐饮住宿、交通协调、安全保障、道具设备等,创造的岗位就难以计数,甚至还可能为当地带来从未有过的新产业。就拿现在很火的郑州 " 竖店 " 来说,一座偏远的小村 " 张北村 ",70% 以上的人都从事影视灯光工作。

随着基地建设越来越完善,相关配套设施越来越健全,望城微短剧基地还能利用现成的布景、服装、台本,让普通观众也体验一把当 " 演员 " 的感觉。

网络上各种 " 微短剧 + 文旅 " 爆火出圈的话题,就说明了游客对对影视创作的好奇和社交分享是有需求的。数据显示,一部微短剧拍摄期间,能够带动景区游客量增长 30%。

同时,随着剧集上线,微短剧基地在数以亿计的观众面前 " 曝光 ",可以吸引更多观众前来取景地打卡:游客可以穿上古装,在古镇中上演一段才子佳人的故事;也可以换上未来感服装,在海归小镇的科技场景中过一把科幻瘾。

这种沉浸式互动体验项目,既满足了游客的需求,又盘活了存量资源,还推动了影视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培育出新的消费增长点。就如,《咸亨印象》上线爆火,吸引大批游客前去寻味,国庆单日酒店营收就突破了百万元大关。

微短剧产业的价值远不止于内容生产本身,它更像一把钥匙,正在为望城打开产业升级、就业扩容、文旅融合的多元发展空间。当游客身着戏服在古镇重现剧中场景,当传统商户因剧组入驻获得新的商机,微短剧便从单纯的文化产品升华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催化剂。

这种 " 一个产业激活一座城 " 的乘数效应,正是望城布局微短剧的战略深意——不仅要抓住当下风口,更要培育持久动能,让微短剧成为重构区域经济密码的 " 新基建 ",最终实现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的共生共荣。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