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零售商业财经,作者 | 韩志鹏 编辑 | 喻博雅
京小盒作为扎根西安近十年的区域超市头部品牌,门店总数超 130 家。其门店面积多在 600-800 平米,整体 SKU 约 1000-1200 个,涵盖米面粮油、生鲜肉蛋奶、饮料酒水、零食调味品等家庭日常采购的刚需品类。
从发展历程来看,京小盒的前身 " 阿迪尔生活超市 " 于 2015 年在西安含光路上开出第一家店。当时,店内采用直接切开纸箱展示商品的陈列方式,品类大幅简化,价格仅为其他超市的 70% 左右,全方位向德国 ALDI 致敬。
投资京小盒的宽窄创投合伙人潘金菊曾表示,京小盒是最符合奥乐齐在中国本土化的落地模型," 是我们认为接近于终局的中国社区食杂硬折扣店型。"
然而,当前中国硬折扣零售品牌正快速崛起。奥乐齐、盒马 NB 在华东地区竞争激烈;鸣鸣很忙、好想来等从零食细分品类崛起;郑州的折扣牛、合肥的生鲜传奇等区域品牌也深耕本地市场。
值得我们探讨的是,在风起云涌的市场变化之下,京小盒又该如何在西北市场立足?
01 店内极致简洁,商品极致低价
在运营成本控制上,京小盒践行奥乐齐在海外的 " 穷鬼超市 " 定位,率先从门店细节上极致压缩运营成本。
与传统综合超市通过货架陈列焕新设计吸引顾客不同,京小盒多数货架陈列简易,多直接将货箱纸盒拆开展示;散称商品包装也十分简单,如锅巴直接用塑料袋分装。
除了日化、快消等标品外,京小盒还会售卖少量的水果蔬菜,以满足周边社区居民基本的生鲜采买需求,而部分门店内生鲜果蔬也都是最简易的陈列方式,只有少量肉类和豆制品等储存在冰柜内。
不过不同门店运营细节存在差异,如西安北郊两家直线距离约 1 公里的门店,傍晚七点时,一家招牌亮灯、店内动线与光线更宽敞明亮,另一家门头泛黄、动线局促。
尽管单店能覆盖周边三公里内 3000 户居民社区的日常消费,但运营细节的统一有助于消费者建立对品牌的统一感知,对日后深化品牌建设有益。
在成本控制与让利方面,京小盒向奥乐齐学习,压缩商品流通环节不必要成本,并通过门店规模效应和 " 宽 SPU、窄 SKU" 进一步降本,让利消费者。
京小盒创始人孔永全曾向投资人传达过其门店核心竞争力:" 采购即解决 ",更贴近消费本质和目的;孔永全表示,在规模效应上来后,京小盒在保持之前毛利空间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前端的降价," 这就是我的护城河。"
具体到商品定价上也是如此。「零售商业财经」实探发现,京小盒的生鲜价格非常亲民,比如南瓜 1.99 元 / 斤、西葫芦 0.99 元 / 斤;傍晚七点后部分商品打折销售,工作人员会在店内 " 叫卖 " 推广,如红提从 5.99 元 / 斤降至 2.99 元 / 斤,吐司面包买一送一等。
京小盒的商品策略与奥乐齐类似,通过不断降价让商品更便宜、更接近真实使用价值。奥乐齐中国自 2023 年底开启硬折扣转型后,于今年年初再次大规模降价,涵盖 200 多款商品,最高降幅达 45%。而京小盒要持续做好极致性价比,同样需要不断强化自营商品能力。
02 自营商品,需要成为 " 最长的长板 "
从硬折扣零售的模式来看,压缩门店运营成本、通过精简 SKU 和扩大单品采购量获取议价空间是基础手段,而选择产品专家级企业合作开发自营商品、在同款单品中优化流通成本,才是硬折扣实现低价的核心逻辑。
据官方数据,奥乐齐中国在上海、苏州、无锡三地布局 77 家门店,旗下拥有 13 个自有品牌、近 2000 款自有商品,占整体 SKU 的 90% 以上,构建起成熟的自营商品体系。
京小盒同样将自营品牌作为战略重点,并实施品类差异化运营。比如洗护日化品类聚焦 " 赫拾光 ",食杂日百品类主打 " 鲸灵惠选 ",两大品牌均由西安京灵商贸有限公司委托生产。
值得关注的是," 鲸灵惠选 " 采用白底蓝字外包装设计,部分商品标注 " 劲省 "" 超值 " 等字样,与奥乐齐自营超值商品系列在视觉传达与价值主张上高度契合,体现出对成熟硬折扣模式的借鉴。
在定价策略与供应链建设上,京小盒自营商品以极致性价比为核心,供应商均为行业头部企业:" 赫拾光 " 面巾纸由中顺洁柔纸业(A 股上市企业,合作终端超 200 万家)生产,100 抽 *8 包规格售价仅 8.9 元;40 个装一次性塑料杯售价 3.9 元,供应商陕西东勋新材科技实业为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企业的长期合作伙伴;330ml 劲爽苏打水由上海延中饮料(旗下延中盐汽水曾半月内天猫销售 500 万瓶)生产,单价 1.7 元。
在西安乃至西北市场,京小盒自营商品的定价都相当有竞争力,但和同类硬折扣品牌相比,尤其是奥乐齐这类深耕数十年的行业选手对比,京小盒仍有提升空间。
选品维度上,低温鲜牛奶、精酿啤酒、自营烤制品等硬折扣超市的刚需品类,京小盒尚未深入布局;烘焙品类仍以长保质期零食类产品为主,如 200g 装小蛋仔蛋糕(售价 8.9 元,供应商为桃李面包)。
价格维度上,部分品类与同类品牌存在差距:盒马 NB" 超盒算 "950ml 低温鲜牛奶售价 7.5 元,京小盒 1L 装 100% 橙汁(9.9 元)较奥乐齐同款(9.5 元)略高。不过,京小盒在部分单品上保持优势,如 100 抽 *8 包面巾纸(8.9 元)较奥乐齐同规格产品(9.9 元)低 1 元。
需注意的是,自营商品价格差距并非供应链实力的绝对体现。
毕竟奥乐齐主要深耕中国经济最繁荣的华东地区,而京小盒主要深耕西安及周边邻近城市,并且与西安的综合超市品牌如盒马、成山农场等形成了错位竞争,这是京小盒的区域选择所带来的独特优势。
我们认为,接下来,京小盒不仅要持续深耕商品和运营细节,也要立住 " 区域硬折扣零售代表 " 的这块招牌。
03 区域折扣超市,如何 " 扎深根 "?
在发展早期,京小盒就曾明确,确保每一个进它门店的人,都必然带走一件商品,这背后是其选品要集中覆盖家庭采购消费的刚需。
在零售业态的消费选择中,点位优势、服务优势和性价比优势缺一不可,实体店本身能增强线下消费者的聚集效应和品牌影响力,毕竟小区内的社区中老年群体仍习惯现金支付、直观观察蔬菜新鲜度。
尽管京小盒单店 SKU 约 1000 个、面积 800 平米左右,但其组货逻辑与消费者需求高度匹配。正如投资人潘金菊所言,京小盒是用极致的商品组合来最大化满足家庭更多场景需求。
由此可见,商品力是京小盒发展的核心主线,选品聚焦居民日常采购刚需并持续保持极致低价,成为其在区域零售市场立足的关键之一。
从本质而言,尽管消费分层被广泛讨论,但中国仍有大量中产家庭追求 " 优质性价比 ",即在品质消费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品牌溢价和流通成本等支出,这与京小盒的经营理念相契合。
不过,京小盒在运营细节上仍有优化空间。例如,西安北郊两家直线距离约 1 公里的门店,在硬件配置与陈列上存在明显差异:一家配备大型冰柜且商品陈列丰富,另一家则以常温商品为主。此类细节的标准化程度不足,可能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统一认知。
当前,流量获取成本持续攀升,优秀区域商超可凭借线下门店的既有优势,放大线上品牌声量。借助营销势能,既能增强消费者粘性,也能为门店规模扩张提供支撑。
我们曾在多篇超市实探系列文章中提及,区域商超在提供优质商品与服务的同时,更需注重 " 品牌叙事 "。强化品牌建设并非短期行为,而是能为企业带来长期增量的核心举措。
现在,想要在区域硬折扣市场扎根," 京小盒们 " 都应规划一条以商品力为核心、以运营细节标准化为支撑、以品牌建设为助力的长期发展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