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万以上纯电市场,是一个供给缺失的市场,理想 i8 在这一市场拿到新增份额,是相对确定的。" 理想 i8 在 7 月 29 日上市后,长期观察理想汽车的投资人王佳(化名)告诉雷峰网。
在王佳看来,理想将 50 万以上的 MEGA 都卖到了 2000 多辆的月销,30 万出头的 i8 保底会达到 5000 辆以上。" 至于能不能更上量,还要看应对市场的调整能力以及更重要的销售能力。"
很明显,理想需要 i8 更上量。
在公布价格后的一周内,基于市场及用户反馈,理想汽车便对 i8 作出调整。
8 月 5 日,理想汽车宣布调整 i8 配置,将原先区分 Pro、Max、Ultra 的多 SKU 策略调整为 " 统一配置、标配即顶配 "。i8 将 Max 作为标准配置,并将售价从 34.98 万元调整为 33.98 万元,音响、冰箱和大沙发成为标配,二排彩电也可以选装。
这一堪称雷厉风行的决策并非仓促,而是源自用户声音的快速反馈。
多名用户反映,3 个 SKU 选起来比较复杂,而且很多用户喜欢的冰箱和后排屏都放在了固定配置里,不提供选装。正因如此,理想 i8 发布后揽获的超 3 万名小订用户都出现了观望情绪。基于此,理想汽车站在用户视角,迅速调整了配置,响应了那些掏钱用户的真实诉求。
理想再次展现出 " 听劝、快速作战 " 的企业文化,表明这不仅是一家造车企业,更是一家深刻理解用户价值、具备互联网基因的成长型企业。
01 听劝,理想的底色与手速
7 月 29 日,理想 i8 正式发布;8 月 5 日,它就完成了价格、配置、版本策略的全面调整。SKU 从三款归一,价格降到 33.98 万元,冰箱、大沙发、音响直接标配。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 " 营销动作 ",而是理想对用户声音、市场反馈、品牌价值认知的快速再校准。
" 听劝 " 两个字,看起来轻巧,其实沉重。它对组织反应速度、内部流程柔性、资源调度能力要求极高。
在大多数传统车企的系统里,SKU 调整往往意味着跨部门博弈、供应链重配、终端库存清理、营销内容重写,动则要等半年 " 中期改款 "。而理想,仅用了 7 天。
7 天完成版本归一、官网更新、销售口径统一、用户权益重新编排,甚至连购车用户的退换机制都设好了。
能做到这一点的背后,是理想长期构建的 " 用户驱动式 " 组织能力,也是互联网产品思维与汽车工业流程的结合产物。
它不只是快,而是能 " 基于事实作出决策,并立刻动手 " 的那种快。
理想 ONE 时代,面对用户反馈快速优化配置结构;L7/L8 取消 Air 版本,直接砍掉销量低且稀释价值感的入门款;MEGA 发布后,在舆论与市场表现出现偏差时,及时调整节奏。
李想自己也说过:" 我们做的每一款产品都要有极致明确的价值主张,而不是迎合所有人。" 但这并不意味着顽固。真正的理想,在大方向上坚定,在具体打法上极为灵活。
这次 i8 的快速归一 SKU,是理想成熟组织体系与真实用户洞察力的结合。它证明了一个事实:理想不是靠灵光一现,而是靠一套运行机制在反复打胜仗。
02 爆款的逻辑:高价值感 + 高确定性
理想 i8 所在的 30 万 -40 万元纯电市场,看似竞争激烈,实则是一个需求未被完全满足的蓝海市场。
上险量数据显示,今年 1-6 月,30 万 -40 万纯电车型销量冠军是特斯拉 Model Y,但月均销量也仅 7000 辆出头,而其余众多该区间的产品月销量均没有超过 4000 辆。
当前 30 万至 40 万价格区间的纯电车市场缺少与 Model Y 竞争的爆款产品,换言之,这一价格区间市场还处于蓝海。
作为一款全新纯电 SUV 产品,理想 i8 的月销若超过 4000 辆,在 30-40 万区间将成为第二卖座的纯电产品;如果月销超过 7000 辆,将创造中国品牌这一区间市场的新销量记录。
王佳认为,从 L 系列到 MEGA,理想用一次次市场实践证明了自己的产品力始终在线。这一次 i8 的产品力仍然毋庸置疑,再加上下一代智能辅助驾驶方案 VLA 的加持,以及沉淀下来的已超 3000 座超充站的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为止,理想 i8 在 30 万以上纯电市场上,还没有一个能打的对手。"
尤其在听劝后,理想选择了 " 价值锚定 "、通过 SKU 从三款归一的策略,让用户闭眼买,觉得值。所以,理想 i8 会进一步迈向市场成功。
这可以理解为,理想不再试图通过提供最多的配置去覆盖更多区间的用户,而是要以 " 最强性价比 " 建立起心理优势。
一款车型,配置直接拉满,没有选择困难;
价格直接锚定 33.98 万元,不让用户计算 " 值不值多花一万 ";
冰箱、音响、空悬、AD Max 全部标配,一眼能看懂的高价值感;
没有套路、不搞分级、不打哑谜,提供 " 最优解 "。
这就是爆款的底层逻辑:高价值感 + 高确定性。
从 ONE 到 L9,理想在这件事上已经有成熟打法:
ONE 时期就是一个 SKU、一个定价,通吃市场;
L9 发布时的配置、功能组合,也是为 " 闭眼买 " 用户设计的;
到了 i8,理想重新回到了这个爆款节奏上。
理想此举不是在 " 改策略 ",而是在回到自己最擅长的打法上。
此外,i8 也是理想目前产品矩阵中,最具试水意义的一款车。比走量更重要的是,i8 需要证明理想在纯电赛道上的产品逻辑能成立。
理想 i8 是理想在纯电市场做的第一个真正 " 价格杀器级别 " 的车型。
03 i8 之后,理想能否通吃纯电?
理想目前在增程市场战绩有目共睹,但纯电之路尚未完全验证成功。MEGA 之后,理想纯电要再起一波,i8 显然是关键节点。
MEGA 试水了技术与高端能力,而 i8 承担的是 " 销量 + 品牌延展 " 的双重任务。它需要卖得出去,也需要强化理想在纯电市场的存在感。
因为在理想 i8 的背后,藏着理想长期主义的深层布局。
首先是 i8 首发搭载的 VLA 司机大模型,是理想汽车通往完全自动驾驶之路的关键验证。
此外,理想汽车持续加大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仅在今年就要投入超过 60 亿元。
这一切不是为了一款车服务,而是为整个 " 纯电生态体系 " 搭建地基。
i8 是验证点。它能否成功,不仅影响理想能否在纯电市场复制 L9 的爆款节奏,更影响其在 2025 年向更高市场目标冲刺的可能性。
从增程到纯电,理想在改变。
以前是靠 " 讲清楚用户需求 " 赢市场;现在逐渐补上了 " 硬科技、硬能力 " 的那一课。补能、AI、辅助驾驶、理想同学、自研芯片、智能制造,一步不落。
这是一家 " 正在成为全能型选手 " 的公司,理想的打法不再是 " 取巧 ",而是 " 拼体系力 "。
而这个体系力的第一枪,正是要靠 i8 这台 " 听劝 " 车去打响。
04 写在最后
i8 的调整,让市场重新看到了理想的产品节奏与应变能力。33.98 万的价格、满配的配置、果断的策略回调,不仅重塑了用户的价值认知,也再次强化了理想品牌的 " 敏捷性 " 与 " 实用性 " 标签。
真正的 " 听劝 ",不是为了迎合,而是敢于重新确认自己:用户要什么,我们给什么;该让利时就让利;关键时候能扳舵,也能加速。
听劝,是底气。
i8 之后,理想能否继续爆款?从目前这个起手式来看,它已经站在了胜率极高的起跑线上。(雷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