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差评硬件部 Author 托尼
不知道大伙儿前阵子有没有刷到这么条新闻 —— 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这三大运营商,在今年下半年将要全面重启 eSIM 业务。
所以一开始,我还以为运营商这次顶多只是 " 炒个冷饭 ",把之前已经下线的业务重新捡起来,压根没往心里去。
直到。。。前阵子中国联通直接把手机 eSIM 的开通页面甩了出来,我才意识到事情没那么简单 —— 好家伙,国内 eSIM 终于要杀进国产手机领域了,你的下一台手机,可能真没地方插实体 SIM 卡了。
这部分空间腾出来后,厂商就能在手机里塞下更大的电池,堆更猛的摄像头模组,或者直接把手机做轻做薄,而且理论上,之后我们携号转网也不用跑营业厅了,空中直接写号就行,不用再看运营商脸色 ~
听起来很美好吧?但我接下来就想给大家泼一盆冷水了 —— 对于国产手机很可能马上就要用上 eSIM 这事儿,大伙儿最好还是不要抱太大的期待,因为这玩意儿落地之后,背后的麻烦可能比便利更扎眼。
首先就是换机带来的麻烦。
其次是办理流程问题。
这会儿全球还有大把国家和地区还在用实体 SIM 卡,普通手机直接买个当地手机卡插上去就行:
对,没错,跟实体 SIM 卡一样,eSIM 也有旅游卡,现在很多手机自带的 " 国际上网 " 功能,实际上就是靠 eSIM 实现的( 厂商预制的单一用途 eSIM,仅用于漫游数据,不涉及通话、短信等功能 )。
国行设备在国内只能激活国内运营商的 eSIM,只有到了国外才能激活国外运营商 eSIM;而国际版设备则不支持激活国内运营商的国内 eSIM 套餐,但可以用国内运营商的国际业务,费用会比国内套餐贵。
说白了,eSIM 这玩意,严格来说算不上啥革命性的技术,相比实体 SIM 卡,它还是有很多局限性,不像 4G、5G 那样对 2G、3G 是全方位碾压,不过话说回来,国内 eSIM 想玩得转,其实核心在运营商。
现在的情况是 —— 联通对 eSIM 的支持最积极,目前已经在 25 个省市恢复了 eSIM 业务,还悄悄上线了 eSIM 手机业务开通页面,准备试点,移动的 eSIM 也处于逐步推进的状态,后续业务将逐步开放。
至于电信,算是这里边最保守的,还处在观望当中,客服称目前 eSIM 业务还没完成升级,暂时无法办理,也没有升级完成的具体时间通知,我看了下之前买的智能手表,果然开不了电信的 eSIM:
这就导致要是你的城市还没开通手机 eSIM 业务,那即便买了支持 eSIM 的手机,也没法在本地用上。
再加上国内移动用户数量高达十几亿,实体 SIM 卡那套插卡即用的祖传手艺,早已深入人心,想让它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没个五年、八年几乎不太可能,总不能要求所有人立刻扔掉用了十几年的实体卡。
eSIM 在国内只能写国内三大运营商的号,实体卡槽则起到一个保底的作用,不至于手机买回来用不了。
美版 iPhone 刚开始用的就是这种方案,苹果从 2018 年推出的 iPhone XS 开始,用的就是 " 实体 SIM 卡 + eSIM " 的混合方案,直到 iPhone 14 这一代,它才敢在美国彻底砍掉实体卡槽,全面转向 eSIM。
而在我看来,比起用个 eSIM 还得处处妥协,我更盼着哪天手机能直接连卫星 —— 管你在深山老林还是远洋孤岛,掏出手机信号满格、消息秒刷、位置秒定,这种 " 地球 Online,永不下线 " 的安全感,才是通信技术的终极形态~
撰文:胖虎
美编:焕妍
图片、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