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文汇 16小时前

让 AI 管理 AI,算电共生开启绿色新浪潮

炎炎夏日,与温度计上的数值一同攀升的还有城市电网负荷。用电高峰时段,一只 " 看不见的手 " 出手了——虚拟电厂在 AI 大脑的指令下,以数据为 " 燃料 ",用电主体成了 " 发电机组 ",在物联网织就的 " 机房 " 里发出绿电,为上海电网 " 削峰填谷 "。

这正是人工智能时代核心话题 " 算电共生 " 的生动案例。AI 将怎样为绿色低碳发展 " 插上翅膀 "?驱动未来的 " 算力 " 与支撑发展的 " 电力 " 又该如何实现和谐共生?本届大会上,展览展示与专业论坛上都有不少新探索和新思索。

未来能源将从 " 资源依赖 " 转向 " 技术依赖 "

在今天举办的 "AI 与绿色低碳协同发展 " 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提出,世界经济正从对化石能源的 " 资源依赖型 ",全面转向对清洁能源与核心技术的 " 技术依赖型 "。" 人工智能的崛起为这场深刻的能源转型注入了一个全新的、强有力的变量。" 他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碳中和发展研究院院长黄震表示,未来能源呈现绿色低碳化和数字智能化两大发展趋势,以 AI 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正在赋能和推动能源的绿色低碳化转型。

在 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最高奖项 " 卓越人工智能引领者奖 "TOP10 中,便有一个来自能源领域——国家电网 " ‘ AI+ 光明大模型’打造超大城市智慧能源管理大师 " 项目。在其支撑下,上海已建成全国规模最大、接入资源最丰富、市场模式最多的城市级虚拟电厂,累计经济效益超 80 亿元,年均减碳量达 51 万吨。

施耐德电气展台展出了其上海普陀工厂通过广泛部署 AI 技术解决方案,将人均生产效率提高 82% 的案例,这一工厂去年被评为 " 端到端灯塔工厂 ";另一家位于长三角地区的 " 可持续灯塔 " 工厂,无锡工厂则以 AI 驱动生态设计、开发闭环碳跟踪平台、以机器学习模型提升能效,最终实现范围一和范围二减碳 90%。

施耐德电气全球高级副总裁、首席人工智能官菲利普 · 兰巴赫说:" 从供给侧到需求侧,AI 技术大规模应用可推动新能源的接入,更能大幅提升工业制造、楼宇建筑、交通运输、数据中心等关键领域的效率和能效。"

同时,贺克斌也提醒,AI 既是实现精细化碳管理的关键工具,也是能源系统的新增巨大负荷。为应对这一挑战,建立起可靠、透明的碳足迹管理体系势在必行。

用 AI 管理 AI,智能闭环有望实现双重节能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爆发式应用,其指数级增长的算力需求正带来前所未有的能源消耗,如何在产业发展的同时高效利用能源?专家们在 "AI 与绿色低碳协同发展 " 论坛上也提出了一些可尝试路径。

面对风、光等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与间歇性,纬景储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葛群提出可采用锌铁液流电池技术。" 这种长时可靠的储能技术,不仅能为算力中心提供坚实绿色电力保障,也能使算力中心从单纯的能源消费者,转变为可参与电网调度的智慧能源参与者,构筑‘以能补算’战略模式。" 他说。

上海库帕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山栋明则提出,目前,通用大模型在垂直领域出现的巨大能源浪费问题,可以通过构建面向特定行业的高质量、高相关性专业语料库,训练出更小、更精、更高效的领域模型,从源头上实现算力的集约化使用。

中国电信也现场展示了通过大规模部署液冷等前沿技术,将数据中心的电源使用效率值降至新低,并自研 AI 节能系统,实现 " 用 AI 管理 AI" 的智能闭环,让人工智能由能源的巨大需求方,转变为优化自身能耗的强大管理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