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2025)在开幕前夕曾提出 "AI 三问 ":数学之问、科学之问和模型之问,希望以此 " 三问 " 破题,直击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探寻新一轮 AI 革命如何影响人类文明的演进方向。
不过在展会里,"AI 三问 " 被化作一个更通俗而直观的问题:大模型能 " 生成 " 更好的世界吗?
数据之悟
大模型的发展速度,显然比人的进化要快得多。商汤科技董事长兼 CEO 徐立还记得,2012 年,"AI 教父 " 杰弗里 · 辛顿带领团队首次在 ImageNet 获得冠军时,机器学习的量级约等于把一个人 10 年的知识传给了 AI;而到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当 ChatGPT 处理 7500 亿 token 时,相当于一位自然语言创作者写 10 万年的量。
对于 " 一日千里 " 的大模型而言," 数据饥渴 " 问题迫在眉睫,大模型几乎已涵盖所有公开数据。据估计,2027 至 2028 年,整个互联网上的自然语言数据可能被用尽。实际上,语言生成速度远没有算力生长速度来得快,如此形成大模型 " 倒挂差 "。
如何更好提供数据 " 石油 " 来助力发展?行业给出几种路径,但有意思的是,都需要大模型参与。一种是挖掘隐藏 " 石油 ",即在现实世界里向私域要数据。" 我们发现,传统企业空有拥抱大模型之心,但数据资产并没有得到结构化梳理。" 星环科技 CMO 谭彬打了个比方,大模型就像一台超级跑车,各家公司却只有油矿,当务之急是把油矿转化成 98 号汽油。
还有一种更大胆的思路,就是大模型生成数据。但前提是,这样的数据要基于现实世界的理解来生成,否则十分容易产生幻觉,继而形成对世界认知的偏差。最近,商汤科技发布 " 开悟 " 世界模型,运用最多的一个场景是智能驾驶,徐立以智能驾驶里的 " 加塞 " 来举例,如果在现实中采集数据,这会是一个耗时巨大的工程,但如今,世界模型已可以生成 7 路摄像头视角的加塞视频,并且通过调节天气、车型、道路结构、车速等细节来生成不同可能性的数据。
" 今天随着模型能力越来越强、对世界理解越来越深刻,理解跟生成的统一性使得我们可以有更多交互的可能。" 徐立认为,这种数据问题的解题之道正从被动走向主动,而且将辅助很多行业进步,为真实世界的探索提供更多可能性。
效率之探
大模型对你最大的帮助是什么?十之八九的答案都高度一致——提升效率。纵观过去几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大模型效率提升之快,让人倍感振奋。
今年展会期间,就有不少颠覆想象的案例。在百度展台,记者体验了一款名为 " 秒哒 " 的应用,它的口号是 " 一句话做应用 "。记者用自然语言提出一个指令:请帮我设计一个专业的上海景点分布网站。指令输入后,大模型迅速运作,用时数秒,就将指令拆分成搜索景点、关键板块、设计要求和功能需求 4 个内容,接着,又自动组建起一支不同技能的虚拟开发团队。记者能看到的是,网页上一直在 " 造房子 ",各个角色先后 " 上线干活 ",架构师、研发工程师、用户界面设计……全程看不到一行代码,但 3 分钟后,网页就已搭建完成," 秒哒 " 还为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探索魔都上海。记者下拉界面,不仅所有的经典景点都已囊括在内,而且留言板、预订界面等都已设置完成。
一位 " 围观 " 产品的工程师告诉记者,过去搭建这样一个网站,大约需要 40 天,组建包括架构师、运营、产品、后端研发、测试等多人团队,现在的效率让他觉得望尘莫及。百度秒哒品牌负责人朱广翔介绍," 秒哒 " 背后是 " 多智能体协同 + 多工具调用 " 的技术组合,基于文心大模型等,产品可根据用户指令来调动不同领域的智能体 " 专家 ",达到惊人的效率。
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比如,通义千问展示的 AI 编程大模型 Qwen3-Coder,在代码能力及智能体调用方面同样出色,刚入行的程序员借助它,一天就能完成资深程序员一周的工作。而刚刚斩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最高荣誉 "SAIL 奖 " 的得物人工智能查验系统,早已渗入产业,现场演示中,可在 5 秒内生成一双运动鞋的鉴定报告。
安全之问
谈到大模型向善,安全是绕不过去的话题,每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都把 AI 安全治理作为最高级别的议题之一来探讨,因为它事关人类未来。
就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前夕,一份由杰弗里 · 辛顿、姚期智、本吉奥等 20 多位行业专家、学者共同签署的 AI 安全国际对话上海共识对外发布,呼吁全球增加对 AI 安全的投入。联名签署的专家普遍认为,人类正处于一个关键转折点——人工智能系统正迅速接近并可能超越人类智能水平。
做足 AI 安全普惠教育是当务之急。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台,记者就体验了一把 " 被换脸 " 的遭遇:站在屏幕前扫描面部,系统首先会录入真实的脸,点击生成,几秒钟后屏幕上就会出现一个与真人极为相似的 " 数字假面 ",且 AI 伪造面容可复刻真实人脸的表情纹路以及摇头、眨眼等动作。不过,在合合信息 AI 人脸鉴伪模型的解析下,终究 " 道高一尺 ",一张张 " 假脸 " 被精准识破。
" 我们在展会互动装置中生成的‘假脸’,当前主流的通用大模型都能做出来。" 合合信息技术团队成员告诉记者,别小看这些 AI 安全问题,它在银行身份核验、远程开户、大额交易验证等场景都会被用到," 我们希望以此提醒人们对于 AI 安全的重视,让大模型‘生成’更美好的世界,而不是产生威胁。"
应对智能体的越权、过度代理等安全挑战,清华大学联合蚂蚁集团对大模型安全解决方案 " 蚁天鉴 " 进行升级,该方案基于 " 以攻促防 " 的安全理念,通过构建 " 对齐 - 扫描 - 防御 " 技术栈,形成全流程防护体系。记者获悉,这一方案将与行业共建,逐步开源开放,共同构建可信 AI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