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融街老李
兼并重组将是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十年的核心话题,显然,长安汽车抓住了历史性的机遇,其发展值得全行业期待。
从 2 月份宣布重组,到 6 月份宣布升格为国资委直管一级央企,再到近期 " 新央企 " 挂牌,长安汽车在半年的时间里,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起伏。
实际上,比兼并重组更重要的是发展,今天老李和大家一起聊一聊,长安汽车为什么要重组,重组后的长安汽车将是什么样的格局,以及该如何看待未来新央企的发展?
为何要重组
国企改革重组为近几年国资委重点工作方向,大家最熟悉的是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的合并,诞生了中国中车,显著提升了我国高铁装备在全球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与国际话语权。
近期,国家开始新一轮的央企整合,声量较大的是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的合并,同时在兵工领域,中国兵器和中国兵装也在开展整合,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按照兵装集团重组方案,其军工资产(轻武器、光电装备等)将整体注入兵工集团,从而实现以 " 军品聚焦、民品独立 " 新布局,作为中国兵装集团旗下龙头企业,中国长安和长安汽车的走向是大家最关注的问题。
行业的诸多观点也都是猜测,包括长安汽车高层也并未给出明确的答案。朱华荣在长安汽车业绩说明会回应说:" 长安汽车已经作为重要角色参与了相关工作,并与相关的集团一起推进。"
实际上,第二季度资本市场也在积极寻找长安汽车重组的方案,但是没有一家得到了较为可靠的信息。
紧接着 6 月 23 日,又一则公告发布,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名称变更为 " 辰致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其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已办理完成,大家猜测,辰致汽车、长安汽车将重组为新央企,预计 8 月正式亮相。
坦率的讲,在这一轮的央企重组过程中,资本市场并未获得较为可靠的信息,大家都是后知后觉,这也可以理解,对于重大央企的重组,很多关键信息高度保密的,特别是在一些关键博弈中,一些主流声音会左右重组整合的方案,到目前为止,长安汽车的重组脉络已经明晰。
在历次的央企重组过程中,总部的选址非常关键,重组后新集团总部不仅直接决定财政税收的归属,更关乎高质量就业岗位的创造与留存,总部所在地将集聚上下游产业链、对城市功能定位及未来发展至关重要,这关系到地方经济发展活力、城市战略地位,其战略性意义与潜在影响力极其重大。
新长安的布局
在老李看来,长安汽车推进兼并重组是必然选择,但是,比重组本身更为关键的命题是企业如何在这一重大变革中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
尽管新央企还没挂牌,但大家基本上摸清了本次重组的脉络,在 8 月份,国资委央企名录大概率会出现一个名为 " 中国长安 " 的全新汽车央企集团:
长安汽车作为核心企业,将来专注于整车制造的核心使命,汇集长安、深蓝、阿维塔、欧尚等核心品牌,打造一个贯通乘用车、商用车全领域的国内领先整车企业。
辰致科技将成为一家汽车零部件及相关供应链生态公司,甚至延伸到摩托车、物流服务及生态创新等业务,也就是说,辰致科技除了整车之外,汽车零部件及相关配套,它基本都涵盖了,原兵装集团的汽车零部件业务也很大可能放在这个板块。
新央企挂牌以后,下一步是集团内部进行深度业务重组与战略聚焦,尽管重组路径尚在规划之中,但可以确信的是,整合后的中国长安,绝非单一整车集团,其愿景是形成集整车制造、零部件研发与汽车生态三位一体的超级汽车产业集团。
老李需要特别说明,这次变革离不开其成长的沃土重庆,作为产业重镇,重庆早已是新能源与智能化转型的先锋阵地,特别是赛力斯的异军突起,为重庆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持,重庆也为赛力斯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可以确信,升级为一级央企的中国长安,无疑将成为重庆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核心驱动力,相应的,重庆在政策配套、基础设施升级、人才集聚、创新平台搭建等方面全力支持也会为新央企提供前所未有的支持。
新长安如何发展?
在聊新长安的发展空间之前,老李先和大家解答一下对长安汽车资本走势的问题,不管是 2 月份长安和东风合并还是 6 月份宣布独立成为新央企,上市公司长安汽车的市值都没啥大变化,交易量也大不如前。主要原因是,去年长安汽车表现不及预期,资本市场避险心态高于投机心态。
坦率地讲,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长安汽车的市场表现并没有那么的亮眼,资本市场关注的还是像赛力斯这样的成长型企业。但是,长安汽车也在不断的调整智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从资本角度看,2024 年,长安汽车净利润下滑 35%,但 2025 年开始回暖,一季度净利润达到 13.53 亿元,同比增长 16.81%,毛利率提升至 13.9%,尽管表现没有那么亮眼,但新能源转型之后的长安已经在逐渐的复苏。
众所周知,在 to C 的业务中,长安汽车在三大央企中表现突出,历任长安汽车高层在汽车领域都有较强的影响力,我们可以期待,升格为一级央企之后的新长安,将迎来更大的动作。2025 年长安汽车的目标 3000 亿营收、300 万辆销量,海外布局百亿美元,但老李看来,新的目标不止于此。
回看过去三年,长安在新能源领域布了一局大棋,内部一系列的整合重组形成了新能源汽车三大品牌,并且三大品牌走出了不同的发展模式,打进不同的细分市场,虽然部分品牌发展初期不及预期,但是长安汽车的调整非常快,从二季度开始,长安汽车新能源销量持续攀升,5 月新能源车 9.48 万辆,同比增长 69.88%,新能源占比首次突破 41%;6 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 10.08 万辆,同比增长 57.11%,环比增长 8.81%。
今年上半年,长安汽车累计销量 135.5 万辆,同比增长 1.6%,其中自主品牌累计销售 115.1 万辆,同比增长 2.6%;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 45.2 万辆,同比增长 49.1%,成为推动长安汽车销量增长的重要引擎。
在智能化领域,长安汽车积极开展战略布局病实现了技术突破,将汽车定位为 " 具身智能机器人 ",并通过全固态电池、L2+ 智驾普及、品牌重构及全球化路径推动行业变革,发布 " 北斗天枢 2.0" 计划普及智驾,并与华为等 ICT 企业合作补齐智能化短板。
技术引领、全球布局与品牌重构全面落地,加速落地固态电池和天枢智驾等硬科技,以 AI 驱动全场景智能化体验;深化东南亚、欧洲等全球基地的本土化运营,提高海外市占率;三大品牌覆盖 8-70 万元市场,以 " 油电同价 " 普及高端技术,推动新能源渗透率提升,实现从规模龙头向 " 全球科技出行巨头 " 的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