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乔伊
今天我们聊上汽通用靠什么翻身的话题,这个话题其实跟整个汽车产业格局的变化密切相关。
你都很难想象,像小米那样一场发布会,一夜之间就能定个 20 多万台的事情,在以前发生会引发怎样的震动。毕竟,那个时候所有人吃心吃力,卖过百万台就是整个公司开香槟,所有员工走路带风,头得常年抬在 45 ° 角。
上汽通用就曾是一家这样的企业。
事实上,上汽通用自正式成立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在中国市场是王牌车企,在全球市场则是当时常年处在亏损的通用汽车,唯一一道救赎的光。说是上汽通用给通用汽车续命,一点不为过。
然而,王权没有永恒,再风光的企业,终究也会面临艰难的时间段。
这是不是意味着上汽通用的业务将会面临挑战?
答案是否定的,既然通用愿意花一大笔钱去重整中国业务,显然他们依然不想放弃在每年近 3000 万辆的乘用车增长市场中,分一块蛋糕的愿望。
有消息人士透露说,最近上汽通用已经成功续签了十年的约。这是中国合资汽车板块里,继大众续约之后最重磅的协议。当然,目标是盈利,目的也是盈利。
而想要盈利,自然不能再用已经被证明无法再用的产品逻辑、营销逻辑,以及整个供应链逻辑了。
本地推进与 2.0 重构
上汽通用收缩与本地化的趋势,其实从去年开始已经逐渐成型了。
2024 年的年末,上汽通用开始推进 100% 本土化的进程,从 2025 年起,上汽通用汽车新车型的产品定义将由上汽通用和泛亚自己主导,100% 围绕中国客户需求展开。
这种意味着上汽通用旗下产品的整体打造逻辑,将彻底依托中国市场的汽车研发、进化趋势来进行。上汽通用作为一家合资企业,已经完全拥有了自助的产品开发主导权。
而在此之前,包括上汽通用在内的合资车企,依然沿用过往时代国外研发、国内制造销售的传统模式。因此,很多研发、工程更改、功能提升甚至是 OTA 升级都需要国外公司进行主导或授权,整个过程非常繁琐且周期更长。除了成本因此升高之外,更在很大程度上会错过产品技术推出的黄金时间点。
因此,100% 由上汽通用主导,绝对是一个重要且正确的战略转型。事实上,如今的中国市场主导,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概念了。几个重要的日系合资车企,也已经全面推进了这一全新的合资模式,其中就包括了广汽丰田、东风日产。
从效果上来看,广汽丰田的铂智 3X 车型,已经开始在 15-20 万元区间的价格内,拥有了完整的竞争力。这个竞争力指的不止是丰田的品牌影响力,更在于供应链本地化带来的成本压缩,配置升级,以及广汽的产品制造能力及品质。
同样的,东风日产的 N7 也在 6 月中旬实现了 2 万辆大定的成绩。说实话,在新势力体系内,这并不算什么特别好的成绩,但对于被销量被压缩了多年,只靠一款轩逸支撑数据的东风日产来说,这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而这样的产品出现,这样的成绩取得,无一例外地是丰田与日产将手中产品的主导权,完全交付给中国经营者和工程师后的结果。
同样的事发生在通用身上,其能力与结果,可能会变得更强。
更重要的是,依托上汽这个几十年来一直稳坐中国车市第一把交椅的合资方,上汽通用无疑将会在不论是传统能源产品,还是电动化产品的供应商全产业链中,处在极有优势的地位之上。
当然,这是之前已经确定了的路径,半年之后这样的路径,是否能够满足最初的设想呢?
销量上升与规模收缩
随着本地化路径的确定,其实随之而来的必然是产品打造思维和战略的确定。
事实上,按照上汽通用的盘算,在 2025 年将实现三大技术域的迭代升级,包括奥特能 2.0 多元驱动平台、全新一代智能座舱平台以及全新一代智能驾驶平台。
从 2025 年开启的未来三年,上汽通用汽车计划推出 12 款全新车型,100% 为新能源车型,兼顾纯电、插混、增程,覆盖轿车、SUV 和 MPV 的不同车身形式。
当然,从目前的状态来看,整体上的新车推进进度并不能算是非常轰轰烈烈。上汽通用选择了更为稳扎稳打的形式,首先是稳住自己的基本盘,率先通过销量的上涨,实现不亏或者盈利的目标,从而为后续的持续推进打下基础。
这个打法与战略无疑是正确的。在 2024 年末,上汽通用实现了销量的六连涨,而在 2025 年的上半年,这个增长的趋势其实仍然在良性的持续。
这些产品仍然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上汽通用过往的拳头产品,在没有新产品冲出来扛起销量大旗的时间段内,能够实现这样的涨势,很显然是因为产品的打造逻辑和价格开始重新具有了竞争力。
比如,我们可以看到在智能化的领域,上汽通用别克开启了与 Momenta 的合作;当然在更重要的供应链领域,更为本地化的采购,以及上汽集团可以提供的自身供应链体系,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实现更中国、更智能、更有性价比的造车新选择。
能挣钱的尽量去挣钱,而实在不挣钱的要赶紧收缩调整。
其实从去年开始,我们就已经发现,上汽通用旗下的另一个品牌——雪佛兰,声量变得几乎没有。卖不动就放弃投入,这也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同样被这样选择了的,还有曾经被力推为上汽通用高端进口车渠道的道朗格。
在如今这样的整体环境下,将优势产品持续推动,将过剩产能合理调配,将账上资金精准投放,必然成为一个全新的趋势。而上汽通用的整合与修正,正是应和了这种趋势。毕竟,最终行不行,还得财务报表来体现。
剩下的问题只是在于,现在这个时间节点上,上汽通用还有什么办法来实现翻身?
期待利润与攻略全球
事实上,上汽通用在下一个十年的整体翻身,仍然存在很多的机会。
首先是新产品的竞争力。
我们刚才提到的两个重点是,上汽通用的销量增长,着重体现在了经典车型的焕新出发,以及价格优势之上。但核心关注点在于,从 2025 年开始的三年新产品计划,以及随之而来的全新的新能源产品体系的搭建是否能够取得成功。
事实上,从目前来看,上汽体系的新能源车产品、供应链配套已经非常成熟,销量也正在快速提升。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主导的上汽通用新能源产品,至少在产品力上,可以和任何人进行竞争。
其次是雄厚的资本体系。
这个资本,首先体现在已经盈利了的通用汽车,愿意投入资金来重整上汽通用资产与资金结构。同时,另一个合资方上汽集团,在今年的上半年,也已经实现了上半年整车批售 205.3 万辆,同比增长 12.4%,自主品牌、新能源和海外市场全面回暖的态势。因此作为企业十分重要的合资板块,上汽大众与上汽通用,显然都有了余力重新打造,持续扶持。
当然,我们仍然要关注海外市场。
所谓的海外市场,首先是通用汽车本身就是北美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更重要的是,上汽本身就已经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汽车出口体系之一。而随着全球智能化汽车体系与新能源路径标准快速与中国造车逻辑统一。未来上汽通用的合资 2.0 甚至 3.0,将毫无疑问出现中国特供通用产品,开始攻略全球的状况发生。
很显然,如果以上这些情况真的出现,那么上汽通用回到他原本应该在的位置,甚至向更高处冲击成功,也就不会令人感到意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