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格隆汇 18小时前

明星基金经理买入这只 30 倍热门股!

公募基金二季报陆续披露,从持仓情况看,公募仓位正 " 腾笼换鸟 "。

1

明星基金经理持仓大换血!

曾因重仓新能源一战成名的基金经理刘格菘,二季度大调仓。

刘格菘二季度新进买入一只 30 倍热门股——泡泡玛特,其今年 6 月 12 日股价创下 283.4 港元的历史新高,较 2022 年 11 月初 8.66 港元,3 年不到股价涨幅超过 3172%。

从刘格菘整体持仓看,振华科技、晶科能源、晶澳科技、中航光电等昔日 " 心头好 " 集体跌出前十大重仓;取而代之的是分众传媒、小米集团、广东宏大、泡泡玛特新进其前十大重仓股。

具体来看,截至二季度末,刘格菘旗下共有 6 只基金,分别为广发小盘成长、广发创新升级、广发双擎升级、广发多元新兴、广发科技先锋、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在管基金总规模 312.95 亿元,环比减少约 9 亿元。

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二季度前十大重仓股新进泡泡玛特、香港交易所、新华保险、中国平安;加仓小米集团、腾讯控股。

广发小盘成长二季度前十大重仓股新进内蒙一机、火炬电子、中航成飞、国睿科技、中航沈飞、菲利华。

广发创新升级二季度前十大重仓股新进江淮汽车、春风动力、潍柴重机、广信材料、隆鑫通用、昊华科技。

广发双擎升级二季度前十大重仓股新进中国平安、中航成飞、新华保险、紫金矿业和江淮汽车。

广发多元新兴二季度前十大重仓股新进新易盛、广东宏大、科华数据、科泰电源、亿纬锂能、四川路桥。

广发科技先锋二季度前十大重仓股新进分众传媒。

刘格菘在广发行业严选三年中指出:

" 中美关系以及海外地缘冲突对商品市场的影响阶段性冲击市场。本报告期内,本基金重点配置了港股资产,行业层面倾向于新消费、互联网等,同时我们对 港股上市企业中稀缺性强的标的保持高度关注。

展望下半年,随着海外进入补库周期,地缘冲突逐渐缓和,同时国内推出并落实 " 反内卷 " 等促进行业良性发展的政策,我们对国内经济的韧性保持乐观态度。组合管理方面,我们继续关注业绩比较基准,继续坚持从产业出发,寻找投资逻辑符合自身框架的行业进行长期投资,分享企业成长的红利。"

2

外资通过基石投资者正在流入港股

港股 IPO 市场火爆到 " 港交所的铜锣快不够用了 "。

7 月 9 日,港交所金融大会堂 6 面铜锣齐鸣,创下年内上市公司数量纪录,也创下港交所铜锣数量新高,原本在香港各区巡礼展览的铜锣都被拉回来摆在现场。

申万宏源指出,外资正在从港股 IPO 的基石投资者途径大量流入中国资产。

外资基石投资者的投资金额和投资占比连续上升。2023 年、2024 年、2025 年上半年,外资基石投资者占全部基石投资者占比分别约为 41.6%、40.4%、59.3%,合计投资金额分别约为 64 亿港元、110 亿港元、286 亿港元,呈现出大幅上升态势。

从资金来源结构来看,当前港股基石投资者中的外资主要来自英国、美国和新加坡的国际资产管理机构,也包括中东主权基金和东南亚家族办公室等。

港股 IPO 引爆中国美元风投市场出现结构性回暖。

彭博引述知情人士称,中国最大的几家风险投资公司光速中国、Monolith(砺思资本)、黑蚁资本、渶策资本、BA 资本,以及一家暂未具名的头部 VC 机构正在同步启动新一轮美元基金募集,总目标规模约 20-22 亿美元。

这是 2022 年以来,中国 VC 市场首次出现 " 六箭齐发 " 式美元募资。

消息指出,至少 6 家中国知名的风投公司正在创立新的美元基金,旨在为海外投资者投资中国企业提供渠道。

其中,以在初期投资美团和拼多多等公司而闻名的光速光合创业投资基金,计划为一个专注于深度科技的基金,募集资金至少 4 亿美元。

投资 DeepSeek 竞争对手 MoonShot AI 的砺思资本,寻求启动规模至少为 2.65 亿美元的第二支基金。

为泡泡玛特提供资金支持的黑蚁资本,也在筹集 1.5 亿美元。

此外,由原启明创投管理合伙人甘剑平共同创立的渶策资本,寻求募集 2 亿美元。启明创投今年早些时候已开始筹募 8 亿美元新基金。

这轮罕见的同步募资潮,标志着中国 VC 市场正在回暖。

知情人士称,相关募资计划处于初步阶段,可能会有所调整。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这主要得益于香港 IPO 复苏,极大地提振了退出预期。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港股 IPO 市场的募资额达到 1067 亿港元,不仅超过 2024 年的全年募资额,还位居 2022 年以来历史的第一名。

3

超 2587 亿元资金净流入!

10 只科创债 ETF 规模暴增

ETF 市场继续扩容,债券 ETF 成为吸金主力,年内超 2587 亿元资金净流入债券 ETF。

在新成立的 10 只科创债 ETF 助力下,截至 7 月 18 日,全市场债券 ETF 的数量为 39 只,总规模突破了 4800 亿元关口,达 4810.57 亿元。

具体看,39 只债券 ETF 中一共有 19 只产品的规模在 100 亿元以上,最大的是海富通基金旗下的短融 ETF 和富国基金旗下的政金债券 ETF,规模已超过 529 亿元。

从管理人看,截至 7 月 18 日,海富通基金旗下 6 只债券 ETF 规模达到 1010.41 亿元,成为首家迈过千亿门槛的债券型 ETF 管理人;博时基金以 5 只债券 ETF 合计规模 714.82 亿元,排名第二;富国基金旗下 2 只债券 ETF 合计规模为 637.7 亿元,位居第三。

上半年新发的 8 只基准做市信用债 ETF 受到市场的广泛青睐,下半年科创债 ETF 大爆发。

10 只科创债 ETF 从诞生之日起,跑出加速度。7 月 2 日,10 只产品正式获批,7 月 7 日首发当天 " 一日售罄 ",7 月 17 日上市交易,全程用时仅一个月。

上市仅一个交易日时间,首批科创债 ETF 总体规模便由不到 300 亿元飙涨至 700 亿元。

尽管债券型 ETF 规模突飞猛进,但截至今年 5 月末,债券基金总规模也过了 6.5 万亿元,债券型 ETF 最新规模 0.48 万亿元,占比仍较少。

业内人士表示,2024 年以来债市收益率中枢下行,主动管理获取超额收益的空间相对有限,债券 ETF 吸引力显著提升,比如债券 ETF 的 "T+0" 交易模式带来的高流动性,投资成本较低、具有明显费率优势,产品持仓透明度较高。

此外,目前参与债券 ETF 的主流投资者,主要是银行理财子、社保年金、保险、交易商或做市商等主体。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