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23 日,申万菱信中证红利指数基金、兴业中证红利指数基金均宣布提前结募,5 月以来宣布提前结募的红利主题基金增至 4 只,而 5 月新成立的有红利主题产品,最高成立规模近 10 亿。
那么,红利主题基金是否能带来预想中的 " 防御 " 效果?Wind 数据显示,红利主题基金(名称含有 " 红利 "" 高股息 " 关键词)的年内业绩分化较大,表现最好的一只,已涨 34.87%,超七成产品年内获正收益。
而近期,市场人士依旧热议 " 红利 + 科技 ",更有券商首席经济学家直言," 中美对抗可关注红利,中美合作可关注科技 "。
红利主题基金持续上新
上述 2 只宣布提前结募的产品均挂钩中证红利指数。
具体来看,申万菱信中证红利指数基金的募集期由 10 个交易日缩短至 5 个交易日,这也是该基金公司旗下的唯一一只红利主题的指数基金。去年,还成立了申万菱信红利量化选股基金。
兴业中证红利指数基金的原定募集期则是达到 3 个月的上限,目前宣布募集截止日提前至 5 月 27 日。此前,该基金公司还在去年成立了兴业华证沪港深红利 100 指数。
今年以来,继续丰富红利主题产品线,成为不少基金公司的共识,提前结募的红利产品也频频出现。
比如,工银瑞信中证港股通高股息精选 ETF 联接也将募集截止日提前至 5 月 22 日;招商红利量化选股也在 5 月宣布提前结募,公告提到,该基金募集规模上限为 30 亿元,将根据发售公告等文件对募集期内有效认购申请进行确认。
5 月以来,还有 3 只红利主题宣布成立,其中规模最大的中欧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成立规模达到 9.52 亿元。而今年以来的红利主题基金新发规模已经突破百亿元关口,达 127.23 亿元(31 只),涉及 22 家基金管理人,平均每只产品新发规模 4.1 亿元。
年内最高赚超 34%
持续布局新产品的背后,红利 + 科技的哑铃策略,依旧颇受关注。近日召开的第十二届富国论坛上,与会嘉宾一致将科技与红利列为年度投资主线。
其中,广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刘晨明建议关注低波红利与创新药出海。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则认为," 中美对抗可关注红利,中美合作可关注科技 " ——红利资产提供防御底线,AI、智能驾驶等新质生产力代表长期进攻方向。
不过,一片普遍看好的前景下,红利主题基金年内业绩表现分化较大。Wind 数据显示,截至 5 月 22 日,有 174 只红利主题基金年内获正收益,占比超七成。
其中,格林高股息优选以 34.87% 的收益率领涨;富国港股通红利精选、富国红利精选人民币、信澳红利回报等主动权益基金的年内净值也增长超 13%,平安港股通红利精选年内收益也超过 10%。
这 5 只年内收益超 10% 的产品中,除了信澳红利回报,其余均重仓港股市场。
格林高股息优选截至一季度末重仓股,除了布局在公用事业、化工等红利属性较显著的行业以外,也有医药、信息技术板块个股布局,中国燃气、中简科技、思维列控依次为前三大重仓股。该基金通过港股通投资的股票仓位在 46.2%。
张峰和宁君管理的富国港股通红利精选的持仓分布在互联网、运营商和资源品等行业。腾讯控股、紫金矿业、中国移动均在该基金今年一季度末的重仓股行列。
中国移动也是富国红利精选在一季度末的头号重仓股,此外,奇富科技美股、领展房产基金、工商银行等也被该基金重仓,整体来看,该基金一季度末的港股仓位达到 78.86%。
平安港股通红利精选在一季度末也是重仓银行、通信服务和能源三大板块。
同样的,年内业绩排名靠前的红利主题指数基金,也与港股市场相关。
数据显示,截至 5 月 22 日,华夏恒生中国内地企业高股息率 ETF 以 10.38% 的年内净值回报领先指数基金市场,另外,国泰君安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投资指数的年内净值回报也超过 10%。
景顺长城国证港股通红利低波动率 ETF、招商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 ETF、博时恒生港股通高股息率 ETF、易方达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 ETF 等年内净值回报也超过 9%。
红利主题基金近日也频频出现净值创新高。5 月 22 日当日,挂钩上证国企红利、中证红利价值、中证红利低波等指数的多只 ETF 出现净值创新高。
前述的平安港股通红利精选近期净值也创新高,5 月 23 日净值触及 1.2530。
如何看红利资产?
立足当下,如何看后续红利资产的投资机会?富国基金海外权益投资部总经理张峰从港股市场的角度分析,尽管港股面临外资流出压力,但南向资金持续流入与上市公司回购加码为市场提供韧性支撑。
在他看来,港股性价比凸显,可以从三大维度精选标的,现金流与派息是其中之一。他提到,可以筛选经营稳定、股息率高于 4% 的红利资产,如电信、能源。
富国基金旗下另一位基金经理田希蒙也认为,港股市场当前呈现显著结构性机遇,五大核心赛道——互联网、创新药、智能车、新消费及红利资产——成长动能强劲。
他提到,恒指 ETF 兼具红利与科技属性:高股息提供防御性收益,科技权重赋予进攻弹性,是长期资产配置的理想选择。随着南向资金持续流入及稀缺产业布局深化,港股相关的 ETF 产品有望成为捕捉市场红利的战略性工具。
平安基金经理丁琳则认为,在全球经济不确定的情况下,投资者可以持续关注具备较高安全边际的红利策略,作为长期的配置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