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出 " 豪华高性能 SUV" 的口号开始,到首秀披露的诸多产品细节,你会发现,小米 YU7 传递的信号非常明确——它瞄准的是能花 30 万买车的 " 高净值人群 ",甚至有意迈向高溢价区间。
1. 根据首秀透露的信息来看,小米 YU7 是如何通过配置和设计的强化,来凸显产品力与豪华属性的?
2. 在 " 豪华路线 " 的全新叙事下,雷军会如何制定 YU7 的定价策略:是继续留在 " 性价比 " 区间,还是迈向更具品牌溢价的价格带?
晚开发 10 个月,YU7 补强了什么?
小米 SU7 和 YU7,可以类比为特斯拉 Model 3 和 Model Y,但又远不止那么简单。
原因在于,小米的造车理念与特斯拉有很大的不同:特斯拉注重效率,所以当年的 Model Y,本质上是 " 简单粗暴加高 " 的 Model 3。而小米造车,讲究情绪价值的表达。
如果说 SU7 的个性是运动和操控,那么 YU7 毫无疑问强调的是豪华气质。
所以,我们可以从性能配置和内外饰设计两方面,具体解析 YU7 所构建的 " 豪华感 " 到底体现在哪。
首先从版本划分来看,YU7 依然是标准版、Pro 版、Max 版三个版型。不过这一次,YU7 的硬件性能全面提升,全系搭载 800V 高压平台、全系配备四活塞卡钳,全系都有激光雷达和英伟达 Thor 芯片……
当然,作为顶配的 YU7 Max 定位更极致,升级为功率更高的双电机、Bremboo 卡钳、5.2C 三元锂电池,还增加了电吸门等高阶配置,进一步拉升性能天花板。
比如 YU7 的域控制器集成度更高,它的四合一域控制模块小幅优化了整车能耗表现,还让车辆在哨兵模式下的功耗降低了 40%。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骁龙 8 Gen3 作为手机使用的消费级 SoC 芯片,它的稳定性是否经过了车规级优化,目前我们还不得而知,相信小米在过段时间的《答网友问》中会做出解答。
同属 7 系,为什么 YU7 敢自称豪华?
硬件配置的大幅升级,为小米 YU7" 豪华高性能 SUV" 的定位提供了理性支撑,但真正定义这台车豪华气质的,仍然是外观设计与内饰氛围的营造。
早在去年 11 月,小米 YU7 就已登录工信部车展,现在我们对它的外观都非常熟悉。这次发布会上,设计师李田原对 YU7 的设计语言做出了更清晰的解读:
YU7 与 SU7 同属一个设计家族,但 YU7 拥有独立的性格表达。它继承了 SU7 的运动调性,有流畅的车身、稳健的姿态,又凭借 SUV 更具张力的宽体比例,表现出了更强的力量感。
一方面是更注重内饰用料与舒适性的提升。YU7 车内皮质材料与包覆比例明显上升,而且采用了双区绕布局,整体更偏 " 豪华车 " 的表达。
这一次,价格和特斯拉平起平坐?
小米的定价一向谨慎。这次发布会既没有公布价格,也没有开启盲订,我们只能从配置划分和产品定位来推测 YU7 的定价策略。
可以肯定的是,YU7 不会是一款 " 卷价格 " 的产品,反而是一款试图拉高品牌调性的车型。
从配置划分来看,YU7 依旧提供标准版、Pro 和 Max 三个版本,但整体配置相比 SU7 提高了一级。
这个价格,基本与特斯拉 Model Y 平起平坐。更关键的是,YU7 的版本划分也几乎与 Model Y 完全一致:后驱入门、四驱中配、以及顶配四驱性能版。
此前,SU7 和 SU7 Ultra 的成功,已经让小米完成从 " 卖产品 " 到 " 卖品牌 " 的关键跨越。如今 SU7 已交付一年但仍在热销也能证明这一点,大家买的不仅是一辆车,更是一种认同,一种情绪价值。
写在最后
YU7 的出现,不只是小米首款 SUV 这么简单,它还是小米汽车品牌向上的试探。
从产品设计、配置逻辑到对 " 豪华 " 的诠释,我们能看到小米汽车的成长速度是飞快的,如今它已不再满足于 " 性价比 " 的旧叙事,而是在探索属于自己的高端化路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