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DearAuto 昨天

一万多的维修费用却分文不赔!千万别上了“众筹保险”的当

刚从北京归来,我便收到了一个令人沮丧的消息。

不久前,我们驾车出游,在等待红绿灯时遭遇了一起追尾事故。尽管当时心情沉重,但考虑到 "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 的道理,我没有对对方司机过于苛责。对方司机也表现得非常诚恳,承认全责,并表示自己拥有 100 万的商业险,让我们放心修理车辆。

我的车在 5 月 6 日已经送至 4S 店进行维修。查看了 4S 店的定损金额,一万多元。原以为事情会顺利进行,因为费用并不高,但出乎意料的是,对方的保险公司却不断拖延。直到 5 月 14 日,我向对方司机明确表示:" 若再不赔付,我将采取法律行动 ",这时 " 保险代表 " 才通知我,他们愿意赔偿 2000 元。

请注意,他所说的赔偿 2000 元,是包括交强险在内的。交强险本身就要赔偿 2000 元,他所说的总共赔偿 2000 元,意味着作为 " 商业险 " 的部分,他们一分不赔。一万多元的维修费," 保险 " 仅赔偿 2000 元,那么剩余的费用只能由对方司机承担。

那位司机虽然购买了 " 商业险 ",但实际上并未获得任何 " 商业险 " 的保障。我相信许多网约车司机都在购买这种 " 保险 "。现在,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这是一个巨大的陷阱!这种保险有一个名称,叫做 " 众筹保险 "。

" 众筹保险 " 是一种利用互联网、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实现多个个人或机构风险共担、互助保障的新兴业务模式。听起来非常正式和深奥,但实际上它只是 " 抱团取暖 " 的一个变种。

举个例子,一个中间商收取了十位司机的保费,这些保费就成为了这十位司机的赔付总额。如果其中一位司机发生了事故,那么事故双方的费用都从这些保费中支出。如果这十位司机一年内都没有发生事故,那么这些保费就全部归中间商所有。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样一个没有保障的产品,百度搜索的第一条链接竟然是 " 可以买 "!

中间商并非慈善机构,他们要盈利,只有在一年内十位司机的总赔付额低于总保费时才可能获利。但交通事故是不可预测的,一旦不慎撞上一辆价值百万的豪车,可能一下子就耗尽了一年的赔付额度。

为了确保盈利,他们唯一的办法就是降低事故双方的维修费用。

我的案例就很好地说明了他们是如何定损的:无论 4S 店的报价如何,无论你的损失怎样,最终的维修费用只能由他们决定。就像我,明明需要维修一万多元,他们却只给 2000 元的定损额,而且这还包括交强险。

重要的是,作为事故受害方的我,甚至无法投诉他们。因为他们并非保险机构,不受保监会监管。最终,我只能通过自己的保险进行 " 代位追偿 ",但只能向对方司机发起赔偿,无法牵涉到那家公司。

我看了对方发来的所谓 " 保单 ",虽然格式类似保险保单,但内容中却找不到 " 保险 " 二字,只有各种服务项目。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 " 出险 " 后,对方没有保险的报案单号,而是让我们直接联系定损员。

对方的 " 投保 " 机构——众 x 联合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也只是一家注册资本 100 万的小型企业,仅能从事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的修理业务,与保险业务毫无关联。目前该公司已有 4 宗法律诉讼案件,其中包括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

这种 " 众筹保险 ",除了价格低廉外,没有任何保障。

首先,它只是工商注册的公司,与你签订的只是一份普通的商业合同,一旦发生任何纠纷,你只能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因此,一旦事故费用超出控制,对方很可能直接毁约,甚至逃之夭夭,最终损失只能由车主自己承担。

其次,即使你按照他们的指引到指定的维修厂进行维修,并接受了他们的赔偿额度,维修时间和维修质量也完全没有保障。网上有一个案例,一辆网约车受损后,通过 " 众筹保险 " 维修,结果在指定修理厂停留了整整两个月才得以修复。

这当然可以理解,因为这些 " 众筹保险 " 为了确保最低的维修费用,自然不会使用原厂配件,而是寻找副厂件、拆车件,甚至可能为了降低成本而牺牲配件质量,给车主留下许多后遗症。

因此,各位车主在购买保险时,切勿贪图便宜而选择这种毫无保障的 " 众筹保险 ",一定要仔细查看自己签订的是否为正规的保单,并且要清楚区分交强险和商业险的保单——这种 " 众筹保险 " 具有极高的欺骗性,因为它会帮你购买交强险,并向你展示交强险的保单,声称这是由某家保险公司背书的。

(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DearAuto 立场。 )

———— END ————

广东格林律师事务所李国勇律师

相关标签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