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门正在密集部署城市更新的相关举措。
5 月 20 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金融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了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有关情况。
据了解,《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已正式印发,并于 5 月 15 日向社会公开发布。
住建部副部长秦海翔在发布会上表示,2021 年以来,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会对城市更新行动作出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当前我国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建设,转向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进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
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郭方明表示,将聚焦财政金融政策协同,通过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投向领域、发挥政策性金融工具撬动作用等方式,为城市更新注入资金活力。
国家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司负责人赵成峰介绍,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组织计划申报和项目评审等工作,将于今年 6 月底前下达 2025 年城市更新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
中指研究院研究总监吴建钦当日通过微信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指出,自 2024 年以来,中央财政按区域对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城市给予定额补助。2025 年政策再次加码,体现了中央财政对城市更新的重点保障。
到 2030 年城市更新实施取得重要进展
秦海翔在发布会上表示,《意见》在总体要求方面明确了城市更新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主要目标,提出到 2030 年城市更新行动实施取得重要进展,城市更新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城市开发建设方式转型初见成效,安全发展基础更加牢固,服务效能不断提高,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经济业态更加丰富,文化遗产有效保护,风貌特色更加彰显,城市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
秦海翔系统阐述了 " 里子工程 "(建设城市地下管网)与 " 四好 "(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建设的实施路径。在基础设施升级方面,将继续抓好 " 里子工程 ",持续推进城市地下管网升级改造。住建部将持续推进城市燃气、供水、污水、排水、供热等地下管网改造,因地制宜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并实施排水防涝提升、城镇燃气安全整治及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提升城市安全韧性。
截至 2024 年底,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 67%,超 9.4 亿人生活在城镇,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稳步提升,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城市发展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老旧小区改造作为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据秦海翔介绍,截至 2024 年底,全国累计开工改造老旧小区 28 万个,惠及居民 4800 万户、超过 1.2 亿人。下一步,在完成 " 十四五 " 任务的基础上,将重点推进老化管线改造、公共部位维修、建筑节能改造及加装电梯等工作,同时开展完整社区建设,配建 " 一老一小 " 服务设施、停车充电设施等,打造宜居生活圈。
秦海翔强调,《意见》明确了 " 四好 " 建设目标。其中," 好房子 " 建设既包括新建安全舒适的绿色智慧住宅,也涵盖既有建筑改造,推动老房子、旧厂房、低效楼宇等存量空间转型利用,实现从 " 有没有 " 到 " 好不好 " 的品质跃升。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认为," 四好 " 建设的系统性工作布局是此次城市更新工作的重点。虽然此类提法过去也有,但实际上要做好 " 四好 " 建设工作,城市更新是必须推进的,因为无论是好房子还是好小区,亦或是好社区和好城区,都绕不开存量市场。而单纯靠增量市场,本身并不能推进 " 四好 " 建设,所以城市更新工作和 " 四好 " 建设的关系更紧密。反过来也形成了一个非常清晰的脉络,城市更新完全可以从房子、小区、社区和城区四个维度有条理推进工作。
国金证券在研报中指出,从资金来源上考虑,此前出台的政策文件提及要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支持力度,通过超长期特别国债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支持。" 预计未来在财政资金的支持下,城市更新项目有望进一步提速,打通城市更新的堵点与难点。"
多部门联动为城市更新行动提供保障
在发布会上,各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了针对城市更新行动的具体举措。
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张兵表示,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引领作用,支持各地编制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做好与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的衔接,建立 " 定期体检 +5 年评估 " 机制,强化底线约束与空间布局优化,确保城市更新科学有序推进。
金融监管总局统计与风险监测司司长廖媛媛表示,将研究出台专门的城市更新项目贷款管理办法,明确贷款条件与标准,指导金融机构制定配套制度流程,提供丰富多样、" 量身定制 " 的金融服务,做好与财政资金、社会资本的衔接。金融监管总局将研究出台专门的城市更新项目贷款管理办法,明确贷款条件、标准,满足城市更新行动的金融需求,提高金融服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郭方明表示," 十四五 " 以来,共安排中央补助资金约 1594 亿元,支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2023 年以来安排中央补助资金 153 亿元,支持推进城中村改造。" 十四五 " 期间安排中央补助资金约 600 亿元,支持 60 个城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带动总投资 1600 亿元。2024 年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发国债等资金超过 4250 亿元,支持地方开展城镇燃气管道更新改造、城市排水防涝提升工程等项目。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财政部积极落实好税费优惠政策,如企业所得税 " 三免三减半 ",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教育费附加减免等。下一步,将继续通过这些渠道持续发力。
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表示,将加快 " 两重 " 建设项目清单下达,力争在 6 月底前下达完毕今年全部的 " 两重 " 建设项目清单,高标准抓好组织实施。
国家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司负责人赵成峰表示,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门设立城市更新的专项,支持城市更新相关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在支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改造等项目的基础上,扩围支持城市危旧住房、老旧街区、老旧厂区转型提质等工程。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组织计划申报和项目评审等工作,将于今年的 6 月底前下达 2025 年城市更新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
严跃进认为,此次发布会明确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设立城市更新的专项,充分体现了中央财政工具对城市更新的重视。对于城市更新的支持,并非通过其他财政资金支持,而是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进行,体现了资金投向的聚焦性。过去也有一些财政资金进入到城市更新领域,但一般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此次通过设立专项,说明把城市更新作为今年一项重要工作。
在严跃进看来,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含义,即 " 财政支持→城市更新→潜在需求挖掘→内循环机制 "。此类支持有两个重要领域:一是支持公益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二是在既有的老旧小区和城中村基础上,将危旧房和老旧街区纳入体系。这说明政策扶持力度大,也说明有助于 " 四好 " 建设。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则表示,城市更新能有效拉动投资和消费,扩大内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目前来看,居民和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更新的积极性还有待提升。因此,就需要强化国家、地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做到四两拨千斤。另外,建立完善 " 专项规划 - 片区策划 - 项目实施方案 " 的规划实施体系,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体推进 " 四好 " 建设,让居民、业主、市场机构等看到城市更新的节奏和未来规划的确定性前景。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