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航空运输这片广袤的蓝天之下,各大航司却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境遇,宛如冰火两重天。相关媒体报道称,中国国航、南方航空、中国东航和海航控股四大航司均处于亏损。其中中国东航以巨亏 42 亿的惨烈态势垫底。而与四大航司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三家民营航司却逆势盈利,在行业的寒风中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电鳗财经》关注到,中国东航曾经的航空业巨头,如今却深陷亏损的泥沼。中国东航发布的业绩报告显示,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321 亿元,同比增长 16.11%,归属净利润为 -42.26 亿元。
在此前发布的业绩预告中,公司指出 2024 年,国内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国内民航客运市场稳步增长。公司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增强枢纽中转能力,积极调整航线结构,强化全流程服务管控,深化营销服务机构改革,加强业财融合和成本管控,生产经营稳步提升,完成运输总周转量 252.50 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 1.4 亿人次,分别同比增长 36.32% 和 21.59%,经营业绩同比大幅减亏。但受行业竞争加剧、公商务出行需求不足、油价及汇率波动等因素影响,公司 2024 年经营业绩出现亏损。
这种亏损与盈利的巨大反差,也为我们揭示了航空业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随着市场的逐渐开放和竞争的日益激烈,航司们不能再单纯地依赖规模和市场份额来取胜。四大航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运营模式,思考如何在保障安全和服务品质的前提下,降低运营成本,提高销售效率,摆脱对传统销售渠道和营销模式的过度依赖。而民营航司的盈利,则为整个行业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和借鉴范例。它们证明了,即使在艰难的市场环境中,只要找准定位、精准发力、严格控制成本,依然能够在航空这片蓝天上找到属于自己的盈利空间。
然而,无论是亏损的四大航还是盈利的民营航司,都不能放松对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关注和应对。四大航虽处困境,但底蕴犹存,若能痛定思痛、积极变革,凭借其雄厚的实力和广泛的资源,仍有可能重回盈利轨道,重拾昔日辉煌。而民营航司也不能因一时的盈利而沾沾自喜,需持续创新、不断提升竞争力,以应对来自各方的挑战。在这一轮航空业的洗牌与变革中,亏损与盈利只是暂时的结果,关键在于谁能更快地适应变化、更好地把握机遇、更有效地应对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