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管越
力求转型的海南发展(002163.SZ)前脚还在为免税资产延期注入折腾,后脚就宣布要跨界并购电商企业。
5 月 7 日晚间,海南发展发布公告称,拟通过现金方式收购杭州网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 网营科技 ") 51% 股权,预计交易金额不超过 4.5 亿元。
而在此前的 4 月 26 日凌晨,海南发展控股股东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下称 " 海南控股 ")" 梅开二度 ",提请延长履行免税资产注入承诺,遭到投资者质疑 " 公司董事会是不是已经失控 "。
在海南发展连续 6 个季度净亏损、2025 年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转负的情况下,此次并购的合理性、必要性存疑。
5 月 8 日,时代周报记者向海南发展发送了采访函,该公司一位相关人士表示," 本次并购并非调整转投方向的跨界并购,恰恰相反,系公司围绕免税业务相关的大消费产业链,进行强链补链的投资布局。"
业绩 " 补强 " 效果并不明朗
海南发展前身为中航三鑫股份有限公司,是海南省国资委下属的国有控股企业,2007 年在深交所上市,主营业务涵盖建筑幕墙工程、光伏玻璃、特种玻璃深加工三大领域,拥有 " 三鑫 "" 中航特玻 " 等知名品牌。
5 月 7 日晚间,海南发展披露公告称,于 2025 年 5 月 7 日与网营科技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袁震星、付元元夫妇签订了《收购意向协议》,拟通过现金方式收购包括原实际控制人袁震星、付元元夫妇在内的标的公司股东持有的网营科技 51% 股权,预计本次交易金额不超过 4.5 亿元。交易完成后,网营科技将成为海南发展的控股子公司,纳入上市公司合并范围。
公告揭示,网营科技成立于 2009 年,是一家以服务为导向的品牌电商服务商,与目前海南发展的主营业务大相径庭,属于标准的跨界并购。涉足陌生领域,意欲何为?
海南发展在公告中称,是为了 " 把握在海南全岛设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政策机遇,积极拓展跨境消费服务等创新业务,加速从传统业务转型向数字经济服务商 "。
为了成功转型,海南发展愿意支付最高一倍的溢价。根据网营科技未经审计的财务报表,网营科技 2024 年末总资产约为 9.59 亿元,净资产约为 4.30 亿元,2024 年度净利润约为 0.50 亿元。按照最高 4.5 亿元收购 51% 股权来计算,网营科技整体估值最高在 8.82 亿元左右,相对于净资产最高溢价 105%,不算高。但网营科技 2024 年的净资产收益率约 11.63%,被收购后能否提振海南发展的业绩尚未可知。
另外,对于当下的海南发展来说,收购股权的钱从哪儿来,也是一个绕不开的难题。
根据 2024 年年报,海南发展实现营业收入 39.12 亿元,同比下降 6.48%。归母净利润为 -3.79 亿元,同比暴跌 514.27%。最近 8 个季度,海南发展仅在 2023 年第三季度实现了单季盈利,其余 7 个季度均告亏损,而且 2024 年第三、四季度的单季亏损均破亿元。
除了业绩持续亏损,海南发展还面临着现金流与债务方面的压力。2025 年一季度末,海南发展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 -2.82 亿元,流动比率仅 0.94,近两年处于连续下滑的状态,短期偿债能力承压。
在营收下滑、现金流紧张的背景下,就收购股权的资金从哪里来,上述海南发展相关人士表示," 基于公司现有行业特性,工程回款通常更集中于四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存在季节性。本次收购资金预计将通过自有或自筹解决,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转型之路依旧曲折漫漫
事实上,在向数字经济转型前,海南发展一直希望引入 " 免税概念 ",不过却迟迟未能成功转型。
免税概念之所以热门,是因为目前我国海南离岛免税牌照仅 5 家经营主体,具有高度稀缺性,市场对牌照价值的想象空间巨大。
2021 年 4 月 10 日,海南发展的控股股东海南控股承诺,在非公开发行完成后 3 年内(即 2025 年 5 月前)将旗下免税品经营主体全球消费精品(海南)贸易有限公司(下称 " 全球精品 ")控股权注入海南发展。这一承诺直接引发市场对海南发展转型免税赛道的强烈预期,2021 年 4 月海南发展股价一度飙升至历史高位。
不过,就在 2025 年 3 月 28 日,海南发展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海南控股申请延长 3 年履行将全球精品控股权注入公司的承诺,即承诺到期日由 2025 年 5 月 12 日调整为 2028 年 5 月 12 日,原因是 " 全球精品近两年持续亏损,实施资产注入将难以改善公司经营业绩,不利于提高公司资产质量和增强持续经营能力。" 公告发布后,海南发展迎来连续两个 " 一字板 " 跌停。
在 4 月 15 日的临时股东大会上,海南发展开展对提案的投票,参与投票的 2160 名中小股东,超半数反对,认为控股股东未提出对冲亏损的补偿措施,且未充分预判市场反应,最终导致议案审议未通过。
面对来自中小股东的压力,海南发展董事会没有退却,于 4 月 26 日再度提请延长履行免税资产注入承诺,延长年限提请由 3 年压缩至 2 年,并将于 5 月 12 日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再次发起投票。" 到时候提案通过,则相应延长注资时限;再被否决,控股股东可能就会因为没有履行承诺面临监管处罚和承担民事责任。" 上海久诚律师事务所马云律师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而面对董事会的 " 讨价还价 ",投资者也发出了质疑。5 月 8 日,有股民在互动平台向海南发展提问,质疑公司董事会是否已经失控," 被否的议案竟然能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提出,是否意味着独立董事不独立?监事也没有起到监管的作用?" 对此,海南发展回应称公司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行事。
至于为何要在免税资产注入尚未厘清之时转战电商,上述海南发展相关人士表示," 本次并购并非调整转投方向的跨界并购,恰恰相反,系公司围绕免税业务相关的大消费产业链,进行强链补链的投资布局。同时也是公司把握数字经济时代机遇、推进战略转型升级,打造‘有税 + 免税’商业业态的重要举措,也是公司实质性向免税及大消费转型迈出的关键步伐。"
5 月 9 日,海南发展以上涨 0.33% 报收 9.03 元,公司市值约为 76 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