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21 日,贵阳银行(SH601997,股价 5.98 元,市值 218.6 亿元)公告称,该行于当日收到股东贵阳市工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阳工投)告知函,贵阳工投合计 51% 以上股权拟被转让至贵州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产发),贵阳工投实控人也将由贵阳市国资委变更为贵州省国资委。
这也意味着,贵阳工投与贵阳银行第一大股东贵阳市国有资产投资管理公司(以下简称贵阳国资)一致行动关系将发生变化。在此之前,贵阳国资作为贵阳银行第一大股东,与贵阳工投等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该行 19.9984% 股权。贵阳工投股权变更后,将不再与贵阳国资构成一致行动关系。
公开信息显示,在此之前,贵阳工投是贵阳市属国有企业,持有多家上市公司股份。截至 2025 年 3 月末,该公司持有的上市公司未受限股权市值合计超过 26 亿元。目前,贵阳工投持有贵阳银行近 1.54 亿股,股份占比 4.2080%。
已签署股权收购意向书
据贵阳银行公告,贵阳工投股东贵阳产业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贵阳市外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及贵阳市矿产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已与贵州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签署股权收购意向书,拟将其所持有的贵阳工投合计 51% 以上股权转让至贵州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股权变更前,贵阳工投的控股股东为贵阳产业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贵阳市国资委,贵阳工投与贵阳银行第一大股东贵阳国资构成一致行动关系。其中,贵阳工投持有贵阳银行近 1.54 亿股,股份占比 4.2080%;贵阳国资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贵阳银行逾 7.31 亿股,股份占比 19.9984%。
贵阳银行在公告中表示,贵阳工投股权变更后,其控股股东将变更为贵州产发,实际控制人也将变更为贵州省国资委,贵阳工投将不再与贵阳国资构成一致行动关系。
贵阳银行提示称,本次股权转让尚处于筹划阶段,本次签署的仅为股权收购意向书,最终能否签署正式股权收购协议及具体方案内容仍存在不确定性。
公开信息显示,此次拟收购贵阳工投 51% 以上股权的贵州产发成立于 2024 年 3 月,注册资本 1000 亿元,2024 年末总资产 865.18 亿元,由贵州省国资委系统内重要的国有资本运营管理主体——贵州省黔晟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全资控股。
贵阳工投是贵阳市属国有企业。2019 年,贵阳市以市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主体,将市属工业类、商贸服务类、产业投资类、资产经营租赁类等大小数百家企业进行重新整合,组建成立贵阳市工商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022 年 10 月 20 日,为推进全市国有企业优化重组,贵阳市工商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更名为贵阳工投并挂牌成立。
若上述股权收购达成,贵阳银行的股东背景无疑将增添更多省级资本色彩。公开信息显示,作为贵州省第一大法人金融机构,贵阳银行已实现贵州省各市州及 88 个县级行政区域机构网点全覆盖。截至 2025 年 9 月末,该行资产总额已达 7465.89 亿元,2025 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94.35 亿元、归母净利润 39.15 亿元。
贵阳工投实控人调整基于省市发展规划
2022 年更名时,贵阳工投拥有 100% 控股企业 9 家、实际控制企业 13 家、重要参股企业 17 家,旗下持有贵州轮胎、贵州燃气、贵航股份、贵阳银行、航发动力等多家上市公司股份。
据上海新世纪资信发布的债项定期跟踪评级报告,截至 2025 年 3 月末,贵阳工投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为 458.68 亿元、238.49 亿元,该公司持有上市公司未受限股权市值合计 26.07 亿元。
对于此次实控人调整,贵阳工投于 11 月 21 日在银行间市场进行了公告。贵阳工投表示,其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拟变更,是基于贵州省、贵阳市 " 十五五 " 发展规划,目的在于聚焦贵州省、贵阳市工业转型升级、新质生产力培育、产业链强链补链、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智能制造发展等方面的布局,再次提升贵州省现代化工业体系。
公告显示,股东变更的同时,贵阳工投还将部分资产无偿划转至贵阳市国资委及贵阳市财政局。
贵阳工投表示,公司作为贵阳市现有工业投资管理聚集企业,资产剥离及股东变更后能够积极融入贵州产发产业投资发展布局,及时获取贵州省产业支持政策,并以轮胎及相关产业集群、铝产业集群、汽车零配件产业集群、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工业要素保障集群等板块为重点发展方向深度融入贵州省产业发展。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