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ZAKER陕西 1小时前

【金融棒棒糖】西影 XR 野心:闯出一个“白海票房”?

2024 年,中国微短剧第一次超越电影总票房。

在全球电影市场持续低迷且复苏乏力之际,偏居一隅的西影集团却因为 " 一把椅子 " 火出圈。

10 月 22 日," 虚实无界 智影共生—— AI&XR 电影技术创新大会 " 在西影举办,探讨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影响(虚拟现实技术理解请参照文末释义)。

2025 年,在中国影史上有一个别样意味:中国电影诞生 120 周年。

01

一把椅子:XR 首现 " 坐观式 "

一切缘起,皆因西影团队一个执念:只有虚拟现实技术,才是人类终极的共情机器,因为人一出生,就活在三维世界里。

2024 年 7 月,西影在半年经营分析会上提出:探寻战略性突破路径。并很快将目标锁定于 XR。

在随后很长时间里,西影团队都把目光集中于已经流行许久的大空间上。这个新体验年轻人已经很熟悉了,即如上图所示的 " 行进式 "。但经过漫长的考察,疑点开始了对西影的折磨,因为难言之隐太多了。

例如大空间要求场地较大。通常要达到 30X20 米,才能容下 2-3 个不同游戏。尤其不能有立柱,以免多位体验者在行进中撞车。

例如大空间更偏好于年轻群体。普通时长约为 30-40 分钟,对中老年人并不友好,且在适应阶段易于头晕。

例如在技术上并不属于最佳状态。如果达到完美分辨率,体验者就是背着 10 多斤的 PC 机以解决渲染所需的算力。而如果采用头显一体机,虽然现有市面上的一体机重量在不断降低 . 但只能牺牲画质清晰度。

最重要的质疑是:行进式的决策者是体验者,导演完全缺位!作为中国电影界的老厂,西影团队都非常熟悉斯皮尔伯格的警告,在 XR 中无法控制观众的视线,是十分危险的。

巨大挑战之下,西影在 2024 年 10 月 23 日做出了一个可能改变中国电影业的决定:" 放弃行进式,咱们做一把椅子行不行?" 当时,市场上百个团队都在做大空间,而西影调头全力投入坐观式,把镜头还给导演。

" 坐在会议室里大几十号人,都比较愣神 ",直到一位技术咖说 " 工程上应该可行吧 " 才把大家的信心重新聚了起来。

很快,国内头部座椅生产商、头显厂商、智能制造厂商、服务器研发制造厂商等科技企业齐聚西影。在没有确认订单的前提下,大家都意识到这或许就是一次颠覆式创新," 先干起来再说 "。

2025 年 5 月 1 日,原型机出来了。

2025 年 9 月 19 日,二代机获得小批量生产。

如上图所示,这把椅子获得了巨大的突破:

1:头显只有 180 克!

2:双目 8K!

3:60 帧画质!

4:中心轴高度符合人体力学,无需学习,适配所有年龄群体!

5:这是最重要的一条:导演恢复了运镜、剪辑权力!

自助者天助。就在西影密谋中国第一台 " 坐观式 " 观影的缝隙间,国家电影局于 2025 年 3 月 18 日出台《关于促进虚拟现实电影有序发展的通知》," 鼓励 "" 探索 "" 支持 " 字句密布。

4 月 17 日,中国首张沉浸式电影 " 龙标 " 许可证正式发放,中国电影第一次有了 " 虚字号 "。西影这把椅子,一下子躺进了新纪元。

02

不是游戏 :把权利 " 还给导演 "

西影放弃大空间还有一个关键原因,这玩意怎么看都是游戏啊。

这一担心完全符合现实。在西安与 VR 相关的 114 个大空间里,卖相最好的题材皆是《火星旅客》《大峡谷历险》《穿越未来过山车》《侏罗纪—新纪元》等,仅此即知体验者获得的主要是 " 视觉刺激 "。

导演完全丧失了运镜、剪辑等权力," 这还是电影吗 "?

颠覆环境下,西影的内容团队下场了。

我们关注的第一支 XR 电影是投资额近 2000 万的《石峁鹰熊》。在西影的讲述中,这是一个中国版的 " 王子复仇记 ",明确是一部 " 剧情片 ",不再是大空间的视觉游戏。在长达 30 分钟的片长里,共计出现了 34 位有明确身份的角色,主要角色为 10 位,对白为 48 句,总字数约 600 字。

乍一看,这与我们习惯的国语长片并不相同。但实质上,XR 确实是另一种电影的存在,同样具备颠覆意味。在 10 月 22 日的 " 虚拟现实电影技术、形态和产业交流会 " 上,多位专家总结出两个较为准确的评价:

虚拟现实电影的本质还是 " 讲故事 "。即观众依然需要基于剧情产生内心涌动的情绪,而不是纯粹的视觉刺激。

虚拟现实电影已经转变为 " 空间叙事 "。即为观众提供可以主动参与到故事里的到场感,兑现身临其境的差异化。

至此,金融棒棒糖愿意将 " 当前的 XR 电影 " 视为探路者,乾坤未定之际,国家电影局的态度最具前瞻性:花开两枝!

在 " 花开两枝 " 的探索期内,西影集团已经显露出一马当先的决然。

在其筹备的片目中,《梦回延安》和《玄奘与龟兹》已经进入中后期,将于 2025 年内亮相,据金融棒棒糖了解,上述两片的投资金额均在千万元以上。

那么,XR 电影对西影传统制片团队提出了哪些新挑战?

我们仍以《石峁鹰熊》为例,累计参与制作人数 200 余人,剧本创作与打磨历时一年多,开启制作至今已 7 个月,期间三维模型制作和原画设计数以千计,动作捕捉表演数量 1300 余条,完整复刻了石峁古城 425 万平米的地形地貌。

面对自身的探索,西影也在持续关注同业的变化,并对有更多同行推动 " 内容繁盛 " 产生了强烈自信。

因为就在 AI&XR 电影技术创新大会的前一天,第 38 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主体活动之金鸡 XR 影展初评在上海戏剧学院举行,代表行业最高水平的一批 XR 影片集体曝光。在制作单位上,我们看到了上海戏剧学院联合 PICO 推出的《遇见东坡》、抖音 XR / PICO 视频团队制作的《达芬奇 · 时空之轮》,本土入选者还有陕文投与 HTC 联合出品的《帝国密码——秦始皇陵》。

而作为对 " 大导演 " 的撬动,则体现为拍出《终结者》《阿凡达》的卡梅隆,在 2025 年 4 月与 Meta 首席技术官交流时,他意外的表示:XR 是体验影片的 " 终极方式 "。

金融棒棒糖至此也获悉:国内某位科幻大导目前已引入 XR 技术,有望拍出中国第一部 "XR 长片 "。

03

全新生意:意在白海票房

刚刚过去的 10 月,北美电影票房总收入约为 4.25 亿美元,这是过去 27 年来最差的一个 10 月。

尽管我们的数据相对较好,例如 2025 年上半年,中国电影票房达 292.31 亿元,观影人次为 6.41 亿,同比分别增长 22.91% 和 16.89%。但整体市场规模尚未完全恢复,且压力尚存。

以 2024 年为例,中国共有影院 1.3 万家,8.1 块银幕,规模全球第一。全年票房为 425 亿元,比 2019 年缩水三分之一,平均上座率已跌至 5.8%,换句话说,百人大厅,只有 5 到 6 个人!2025 年截至 8 月,观影人次达到 9.09 亿,但也几乎只是 2019 年的一半。

面对这一场景,XR 到底是不是一个好生意?西影集团对此则非常乐观,在他们眼中,这是一大一小两个账本。

从 " 当前小账 " 上看,西影有意锁定多重收益。

读者很容易想到是座椅销售及片源销售,但西影的销售意图还包括:数字资产。对此他们的解释是:面对我们手里复原的延安老城、完全制作出的石峁遗址,哪家游戏类公司不想要呢?

与 " 当前小账 " 相比,作为全省文化产业名片,西影目标远不止于此。" 除了颠覆性技术、颠覆性内容,我们还想做颠覆式销售 "。在 " 未来大账 " 里,其团队在 2024 年酝酿 XR 电影之初,就规划了海量创新场景:

"XR 电影要以影院为首要战场,还有文旅景区、商场、航站楼、高铁站等场景,后期也会进入家庭,甚至无人驾驶汽车。"

"2024 年,全国按摩椅的销量就达到 440 万台 "!

面对这个疯狂的大生意,金融棒棒糖最容易想象的是:把一切工业品卷成白菜价的中国工厂,势必会不断降低 " 这把椅子 " 的价格。至于内容价格,或许可以类比小米盒子、腾讯视频的包年服务。

这种 " 上量优先 " 的策略,全部指向了规模化消费级应用," 重造一个新场景 " ——才是西影最大的野心。

在重造场景努力中,西影团队向我们介绍称:目前正在洽谈各类落地场景。例如福建的高速服务区,旁边就是景区,服务区面向景区开放,人流量充足。无论是景区的游客,还是等待充电、旅途休息的旅客," 半小时驻足 " 的人群已足够密集,且有足够的 " 转化动力 "。

当然," 无限场景 " 并不意味着与 " 老兄弟 " 分道扬镳。

22 日当天,西影与长影、峨影、珠影、潇影及之江时代院线、北京天桥盛世、北京新影联、福建省电影公司、幸福蓝海、首都电影院等传统大佬达成合作,有望共同推进 XR 在传统影院加速落地。

与重造场景相比,西影 XR 还有一个巨大的预期收益,即其主动开发的 " 虚拟现实电影全链生态管理服务平台 "。

这个平台的本质是 " 中国虚拟现实电影 " 的总枢纽,要提供加密、发行、放映等管理服务。剔除行业主管部门的行政管理不谈,此一平台在商业上的对标主体,其实是全球最大的游戏发行平台:Steam。

公开数据显示,该平台仅 2024 年即发行游戏 18626 款,月活人数为 1.6 亿户,发行规模超过 200 亿美元!

面对这种预期,西影早已超越了 " 自身的突破性战略 ",而是融入了 " 文化出海 " 的国家话语体系。而站在财经观察者的立场上,我们最清晰的感受是:西影的 XR 商战,不是竞争惨烈的红海,也不是稍显宽松的蓝海,而是一个无人的白海!

备注:

V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用 VR 眼镜看到的所有东西均由计算机生成(画面全是假的),即让我们沉浸在一个完全虚拟的环境中。

A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用 AR 头显能看到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合体(画面一半真一半假),即为我们创建了虚拟内容的覆盖层,但是它无法与实际环境交互。

MR: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创建的虚拟对象不仅真实逼真,最主要特征是合成内容会与真实内容进行实时交互。

XR:拓展现实(Extended Reality)将以上三种技术囊括在了一个术语之下。

来源 / 金融棒棒糖

相关标签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