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可 " 邪修 ",谁能想到,这个梗现在竟然被年轻人用在了购车上。以前预算不够,大家都会退而求其次,要么暂时不买,钱够了再说;要么退而求其次,在配置、品牌等方面让让步。
现在就不一样了,现在,不少年轻人选择购买倒闭车企的 " 烂尾车 ",哪吒、极越和高合等一众早已宣布破产的新势力品牌,都在他们的 " 抄底 " 名单里。
该说不说,现在的年轻人是有点勇气的,以前大家避之不及的 " 烂尾车 ",直接变成了香饽饽。
有人认为,这简直是在玩 " 大冒险 ";也有人觉得,半价买车足够 " 香 ",车是否保值根本不重要。

今天,老狐就和大家聊聊这件事。
倒闭才能 " 买得起 "
虽然很多人对年轻人买 " 烂尾车 " 这事不理解,但大家不得不承认的是," 烂尾车 " 的价格确实很 " 香 "。
原本手里那么点预算只能买台代步车,但是选择某些倒闭的新势力,分分钟以小搏大,十几万的车,几万块就能拿下。
有位买了哪吒汽车的车主算了一笔账:哪吒 L310 闪充 pro 版本,此前官方指导价 14.99 万元,车企倒闭后,4S 店优惠 6.3 万,加上广西的置换补贴优惠 1.3 万,算下来裸车 7.39 万,再加上保险 0.38 万,落地只要 7.77 万元。

该说不说,十几万的车半价到手,20 万以上的中高端只要十几万就能落地,这性价比简直爆棚。难怪年轻人都争着 " 抄底 ",如果单纯看价格,老狐也觉得这是 " 真香 "。
看来,年轻人购车,自己心里都有一本账。年轻人热衷于捡漏 " 烂尾车 ",但并不是什么都捡。
从这些车主的选择中可以看出来,大家选择的基本都是科技感比较强,外观、配置等方面比较突出的一些 " 烂尾车 "。
品牌倒闭了,车的实用价值反而被放大了,这恰好契合了年轻消费者的购车期待。换个角度来看,这也说明,在性价比和实用性面前,品牌什么的都是浮云。

而这些年轻人选择抄底一些产品力不错的 " 倒闭车 ",也意味着,很多年轻消费者,已经开始对品牌祛魅,更看中车辆的实用价值。
这是一场 " 大冒险 "
价格 " 真香 " 是事实,背后的风险也不可避免。车企倒闭,往往意味着售后停摆、维修无门、车机断联。这其中的任何一项,都会严重影响后续用车体验。
比如,车企倒闭,大概率原厂供应链会中断。这个时候,一旦车辆发生碰撞或零部件老化损坏,寻找配件将变得极其困难。
一些简单的配件更换,如门把手、雨刮器,还能自己摸索着处理。
如果涉及到电机、电池等核心部件,去哪儿修?费用会不会太高?这些都是问题。万一遇到长时间都等不到的配件,导致车辆无法使用,那就真是花钱买个 " 大玩具 " 了。

小保险公司虽然接单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但往往条款苛刻,赔付效率极低。一旦发生事故,车主很可能面临修车费用远超车价的困境。
而很多年轻人喜欢的 " 智能 " 亮点,可能也会因为选择 " 烂尾车 " 而打水漂。这些车型的智能功能高度依赖软件支持,一旦车企倒闭,车机断联,其实就等于买了台 " 老古董 "。
另外,倒闭品牌车型的二手车价格也很惨不忍睹,甚至很难有残值可言。毕竟,什么保障都没有,很多人会认为买了就是 " 大冤种 "。
虽然有车主认为,7 万多元买 " 倒闭电车 ",开 10 万公里就回本了,不考虑是否保值的问题。但是,话又说回来,万一开不到 10 万公里就坏了呢?
就像有些网友所说的:自以为捡便宜了,后面保险都不给你上你就香迷糊了,还开 10 万公里,能开 3 万公里不出问题你运气已经不错了。

如何规避风险?
客观来说," 烂尾车 " 就是一把双刃剑,好的一面当然是 " 性价比 ",而坏的一面则是 " 没有保障 "。那么,这个问题到底有没有解法呢?
就风险而言," 烂尾车 " 的风险,一定是比正常运营的车企售卖的车型风险大的多。如果实在想 " 捡漏 ",也要理智选择,尽量规避关键风险。
虽然都是 " 烂尾车 ",但各个品牌之间还是存在区别。有些车企倒闭并不一定是因为车的质量差,所以,大家还是可以优先选择核心部件由头部供应商提供的车型。
比如说,有些车型的三电系统,是宁德时代、博世等头部供应商提供的。这类车型就会比一些 " 杂牌 " 三电系统更可靠一些。

而即便不在意智能体验,也不在意残值,大家在购车的时候还是要拿到一些书面承诺。比如要求原经销商或破产管理人将配件供应、维修保障等条款写进购车合同。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大家在选择 " 烂尾车 " 的时候,也可以关注一下这些品牌的动态,倒下的新势力车企也并非完全退场。
11 月 3 日,之前申请破产重整的威马汽车发文称 " 好事将近,敬请期待 "。如果这些车企成功 " 复活 ",后续或许也会对自家产品的售后有所交代。

结语
年轻人购买倒闭车企 " 烂尾车 " 这一现象,折射出年轻一代独特的消费观念:当产品力与性价比足够时,年轻人并没有那么在意是不是大牌。
而年轻汽车消费者宁愿冒风险也要选择 " 烂尾车 ",也说明了需求与供给之间仍然存在诸多矛盾。
老狐觉得,这一现象或许可以给一些车企在市场中突围带来一些启发,不是年轻人没有购车需求,而是经济下行之下,车企没有提供符合年轻人期待的选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微博
编辑: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