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巨潮 WAVE,作者|小卢鱼,编辑|杨旭然
上证指数已经在挑战 4000 点,但整个市场仍处于高度分化的状态——尤其是以白酒为代表的 " 传统高端消费 " 板块,处于长期趴窝状态。
市场上有限的资金,看起来似乎完全放弃了从科技股向传统消费股的回流。
但也仍有不少投资者敢于下注,试图在这些白酒股身上博弈出一个光明未来。10 月 31 日,五粮液历史级别的利空爆出之后,白酒板块反而逆势大涨,颇有一种利空出尽就是利好、业绩底部正式确立的 " 投资乐观主义精神 "。
另一个传统高端消费赛道也传来了好消息:为上市折腾了好多年、各种八卦消息不断的八马茶业终于登陆港股,而且上市当天市场给足了面子,涨了 86.7%。
时间到了 2025 年年底,不仅是资本市场上,基本上整个世界的老登和小登们都已经无法互相理解。爹味仍然很冲的中老年人和丧感已经十足年轻人,已经在实质上成为了生存环境、话语体系、价值判断上都完全不同的两个群体。
反映在投资上,更多年轻人将希望寄托于新兴产业,不惜将代表个股炒到几百倍的市盈率。可以看出,有些人为了搏取发展空间,已经近乎于不计代价。
更多中老年投资者仍然坚守着自己的王道乐土,买了寒武纪会 " 睡不着觉 "。
那些敢于在科技股最高峰上一掷千金的狂热小登,最后大概率会以失败告终。但那高耸入云的股价和足以写入史册的行情,却是真实存在的。
同样,敢于在 " 嘴巴股 " 的低谷中重金杀入的老股民,也有很大机会抄底成功,但这些老登们高消费、社交货币代表品牌如今的颓废和失败,也是真实存在的。
历史上关于老登与小登最著名的言论,可能就是那句 "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这也许可以成为如今人们进行社会观察,乃至于选择人生站位的最终准绳。
01 白酒
白酒行业刚刚公布了堪称史上最惨的三季度报。
板块内 18 家白酒上市公司 2025 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总额 3176.58 亿元,同比下降 5.84%;净利润总额 1226.90 亿元,同比下降 6.88%。
更具冲击力的,是白酒行业第三季度的单季表现:营收总额同比大幅下滑 18.42%,净利润总额降幅更是扩大至 22.03%,下滑幅度远超前三季度均值,也扭转了 2024 年同期行业整体仍保持增长的局面。

就算是深陷疫情影响、一度被认为创下自 2017 年以来同期最低增速的 2021 年,第三季度单季度营收和净利润的增速也有 9.86% 和 12.25%。
可以说,贵州茅台遇到了某种比外部冲击更严重,也更加严肃的经营问题。
飞天茅台的定价是问题的集中体现。那个一向连年涨价、必须加价才能买到的茅台酒,先是价格出现停滞,接着就在今年上半年首次跌破了 2000 元的心理关口,中间经过几次短暂反弹,目前已跌破 1700 元大关。
要知道,这是在国庆、中秋两个重要节日,并且正要备战双十一的消费旺季期间发生的事情。
茅台创下如此低价,很难想象其经销商要抱着怎样的心情看待接下来的业务发展,尤其是贵州茅台还处于董事长更换的敏感时期。而这其实也是白酒行业的缩影。
整体上看,今年双节期间,白酒行业动销(销售到最终消费者的量)同比下滑约 20%,传统消费旺季未能扭转颓势。同时行业库存高企,价格倒挂,市场价低于出厂价的现象已覆盖半数企业。
渠道方面,茅台等白酒企业已经大力布局了直销平台、电商平台,虽然意在控价并更好的触达年轻消费群体,但也直接冲击了传统经销商体系,渠道预期变得混乱。APP 抢购模式导致 " 散户 " 定价权提升,部分经销商也为回笼资金降价抛售。
这种情况下,酒企和经销商之间的传统合作机制分崩离析,那些长期存在 " 资源为王 " 判断的老登们,正在接受市场变化所带来的深刻教育。
白酒行业长期都是 " 厂强商弱 " 的局面,酒企强势压货,经销商能抢到的配额越多,手里的酒(资源)越多,赚的钱就越多。至于什么样的经销商更能抢到更多的配额,看看茅台前董事长袁仁国的故事就知道。
白酒行业的境况指向了一条社会变化的线索: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在中国市场上获得财富的密码都是信息差和资源差,但这套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更尖锐的问题在于,当社会上很多事不再需要在酒局上谈成,当白酒背后的那一套服从性测试机制,已不再能带来资源和权力的分配,那白酒作为一种饮料,它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让人们长期喝下去。
02 茶叶
不同于刚刚遭遇了滑铁卢的白酒行业,高端茶叶领域近日似乎迎来了一件难得的好事。在三次冲击 A 股 IPO 失败之后,八马茶业终于完成港交所上市,成为 " 高端中国茶第一股 "。
此次上市颇受资本市场追捧,其公开发售部分获得超过 2680 倍的超额认购,创下港股茶企新股认购纪录。上市首日其股价较发行价大幅上涨 86.7%,市值逼近 80 亿港元,看起来一片欣欣向荣。
身处茶叶这门古老的生意中,八马试图讲出一个关于品牌化、标准化和数字化的新故事,其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扩建生产基地、品牌升级、数字化建设及潜在行业并购,直指行业长期存在的各类痛点。
但在性感的资本故事讲通之前,加盟商的选择才是更现实的表达。
招股书上的信息显示,为扶持加盟商发展,八马茶业通过集中采购、统一生产加工及物流配送,增强议价能力,降低成本与损耗,提升运营效率,最终与加盟商互利共赢。但八马茶业的加盟商体系却在上半年出现了小幅收缩。
与此同时,八马茶业的业绩增速也在明显放缓,即便在冲刺 IPO 的关键时刻,八马茶业依然交出了 2024 年营收增速降至 1.0%、今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的成绩单。
上市之后的成绩单会更好看吗?现在谁也不敢保证。因为说到底,高端茶业务高度依赖高端礼盒市场,高端茶加盟商真正做的可能也不是茶叶的生意,而是隐秘的 " 第三空间 " 与政商人情往来业务。
县城里看着没什么客人却能一直开下去的茶叶店,往往在店铺的前半部分摆几张茶台作为开放式的品茗区,这里比起商铺更像是客厅,只用于初步接触与展示。
而在内廊里可能还藏着一两个独立小茶室,是深度洽谈和巩固关系的核心区域,里面可能也展示着 " 收藏级 "" 大师级 " 的茶叶,只不过这些茶叶的价格并不取决于其本身,而是取决于这间茶室里搭线的人脉、谈成的生意。
理解了政商江湖,才能理解高端茶叶店里上千、上万元茶叶礼盒的真实价值,也才能理解八马茶业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八卦消息,以及复杂的股权和姻亲关系。

小罐茶的商业故事是否能最终讲通,还有待时间验证。但至少它已经开始脱离八马所代表的那种非常传统,且缺乏想象力的商业模式。
03 神药
白酒和茶,尚且还在努力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以片仔癀为代表的中医神药,却是与下一代消费主力军完全无缘,也丝毫不在意这些缘分的样子。
片仔癀今年的三季度报同样堪称史上最差。具体数据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 74.42 亿元,同比下降 11.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21.29 亿元,同比下降 20.74%。
这是公司自 2006 年以来首次出现三季报营收与净利润双双下降的局面,与业绩颓势相呼应的,是其产品市场价格的雪崩。

如今尽管其官方零售价仍维持在 760 元 / 粒,但实际市场价已大幅跳水,在部分电商平台跌破 600 元,回收市场的价格更为惨淡,今年新货的回收价仅在 530 元左右,较巅峰时期跌幅超过六成。
同样跌去六成的,还有片仔癀距离 2021 年历史高点的股价。
1800 亿的社会财富灰飞烟灭,就像很多本来就没有存在过的东西一样。回想当年,片仔癀的稀缺性和金融属性被炒作起来的全过程——明朝宫廷御医的配方、含有濒危保护动物身上的珍稀原材料,吃一片就少一片,多吃一片就成功一点。
一款只能治疗部分肝病的中药,被包装成了延年益寿的神药,更是出现了 " 喝茅台前吃片仔癀护肝 " 的说法,茅台+片仔癀的组合成了高端社交中的财富密码。
和茶叶的价值往往并不取决于茶叶本身一样,茅台和片仔癀的价值也不在于其自身的口感和功效。对于所有带有金融、投资属性的商品,我们都可以用庞氏游戏的逻辑来拆解。
礼品的价值,通常取决于送礼的人能从收礼的人那里分得多少利益。在做大蛋糕的阶段,一切的价值都在增长,所以那些想要加入游戏的人,并不会介意礼品本身价格有多高,因为总有机会让这些价格换来大得多的价值。
如今的政商环境已经大变,很多人都比以前更清晰地认识到,大多数蛋糕只会越变越小。上位者的欲望却并不一定会随之变小,毕竟傲慢是很多人蚀到骨子里的一种偏执,也是他们宁愿愿意带到棺材里,也不愿选择放弃的某种自我刻画。
在这种情况下,茶、酒、药这些高端礼品、社交货币的价格,恐怕就只有向下走这一条路,毕竟上位者可以有自己的坚持," 下位者 " 也有选择放弃的权力。
04 写在最后
放下所有无意识的执念之后,大多数人都应该可以意识到,恐怕只有在前几十年的庞氏游戏里得到过实打实利益的人,还会对这些精美的社交货币念念不忘。
那些吃尽了时代红利、手头最富裕、养老金也高得出奇的群体,不仅不愿消费,手中的资本也始终难以回到社会中流动,也没有给下一代创造更有利的环境,反而还在奇怪,现在年轻人的想法怎么越来越 " 跟以前不一样了 "," 一代不如一代 "。
固化局面一旦形成,就很难从内部打破。既得利益者更愿意守着自己的茅台酒、护肝药和奔驰车长长久久,延年益寿,站在财富的高地上感叹几句世风日下。
没有吃到过那些时代红利的年轻人,则早已奔向了可以由自己影响游戏规则的盲盒潮玩、科技股和游戏皮肤之类看似虚无缥缈的东西——至少在那里,自己更有可能成为新一轮财富游戏的胜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