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食金字塔中,鱼子酱、黑松露、鹅肝、燕窝、鲍鱼等珍稀食材的价格往往是普通食材的百倍以上。
其中,黑松露、鹅肝和鱼子酱被欧洲人并称为 " 世界三大珍馐 ",最近就有做鱼子酱的杭州公司赴港 IPO。
格隆汇获悉,近日,杭州千岛湖鲟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 " 鲟龙科技 ")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
鲟龙科技号称是全球最大的鱼子酱企业,2024 年收入超 6 亿元,且产品以出口为主,在食品公司中颇具特色。
如今鱼子酱生意好做吗?不妨通过鲟龙科技来一探究竟。
01
鱼子酱产品贡献超 9 成收入,供应商集中度较高
鲟龙科技的核心产品为鱼子酱,为了提升原料综合利用率及市场份额,公司还推出了鲟鱼制品及其他鱼子酱衍生产品来丰富产品线。
鱼子酱指从成熟雌性鲟鱼获取的鱼卵,经加工及少量食盐腌制后保存。鱼子酱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兼具营养和功能价值,还有着独特风味、口感细腻和感官体验,有 " 黑黄金 " 之称。

鲟龙科技的自有品牌 KALUGAQUEEN(卡露伽)在国际市场上颇具知名度与影响力,公司长期以自有品牌独家为汉莎航空、新加坡航空及国泰航空等主要国际航空公司的头等舱提供产品,其产品还供应全球众多米其林星级餐厅,并入选奥斯卡晚宴。
具体来看,2022 年至 2025 年上半年(简称 " 报告期 "),公司 90% 以上的收入来自鱼子酱产品,鲟鱼制品、活鲟鱼销售及其他鱼子酱衍生品销售的收入占比很低。

鱼子酱产业链的原料供应商负责提供原料鱼及饵料,其中,原料鱼除了从外部采购鲟鱼以外,部分头部企业还自建养殖基地,为生产鱼子酱提供稳定且可追溯的原料保障。
鲟鱼养殖及生产加工商负责鲟鱼的苗种繁育、成鱼养殖、疾病防控、生产加工等。该环节的技术门槛与周期壁垒显著,龙头企业掌握水面资源、渔业资源、饲料配方和养殖运营与管理技术,形成龙头集聚效应。
鱼子酱经加工后,涉及到分装、配送、品牌建设、销售等环节,主要销售渠道包括零售、餐饮、电商、航司及豪华游轮等。
其中,餐饮是鱼子酱消费的主要渠道,2024 年餐饮渠道占比 61%。消费群体逐渐从传统的高净值人群,拓展至追求精致与品质生活的新中产家庭,以及 Z 世代年轻消费者。

鲟龙科技构建了覆盖鲟鱼育种与养殖、鱼子酱加工、销售及品牌营销于一体的鲟鱼和鱼子酱全产业价值链。
报告期内,鲟龙科技的五大供应商为饵料及鲟鱼供应商,来自五大供应商的采购总额分别占同期总采购额的 60% 以上,来自最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占比分别为 46.2%、44.1%、33.5% 及 29.2%,占比较大,如果公司与主要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可能会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此外,鲟鱼的养殖周期较长,通常需要 7 年至 15 年方可长成可用于鱼子酱生产的成熟鲟鱼。
而且作为享有盛誉的传统珍馐,鱼子酱产品受到消费者的高度期待与严格标准要求,公司需要持续提供优质鱼子酱产品并保证食品安全。如果鲟鱼爆发并传播鱼病,或相关疾病引发不利舆论,可能会对公司的产品供应及市场需求造成重大影响。
鲟龙科技的客户主要包括全球鱼子酱公司和精致食品公司,报告期内,来自五大客户的销售总额分别占各期总收入的 36.0%、34.4%、35.3% 及 36.4%。
02
大部分产品销往海外,2024 年毛利率为负
近几年,得益于鱼子酱产品收入增加,鲟龙科技的业绩呈增长趋势,但毛利率存在波动。
2022 年、2023 年、2024 年及 2025 年上半年,鲟龙科技的收入分别约 4.91 亿元、5.77 亿元、6.69 亿元、3.02 亿元,对应的净利润分别约 2.33 亿元、2.73 亿元、3.24 亿元、1.76 亿元。
报告期内,公司计入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影响前的毛利率分别为 65.6%、70.1%、66.3% 及 71.3%,扣除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影响后,毛利率分别为 1%、1.3%、-2.9%、0.4%。其中,鲟龙科技 2024 年毛亏损主要由于附属公司(辽宁鲟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 2024 年 7 月遇到夏季洪灾。

21 世纪以前,全球鱼子酱产业主要依赖于野生鲟鱼资源;21 世纪初野生鲟鱼迅速衰减引起各国重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 CITES ) 对鲟鱼制品实施严格配额管理;2010 年,CITES 在全球范围内全面禁止了野生鲟鱼制品的国际贸易,同年欧盟和美国相继立法禁止野生鱼子酱进入本地区销售。
由于野生鲟鱼种群无法在短期内恢复,将难以再形成规模化供应,因此野生鱼子酱已退出全球合法市场供应,如今人工养殖产品已成为市场供应的绝对主力。随着鱼子酱从野生到人工养殖,鱼子酱产业链也从海外转移到中国。
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鱼子酱生产国,2024 年鱼子酱销量达到 379.3 吨,占全球 52%;预计 2029 年中国鱼子酱产量达 796.7 吨,复合年增长率为 16%,约占全球供应量 64.7%。
面对全球野生鲟鱼资源匮乏的挑战,鲟龙科技率先突破遗传育种和人工养殖技术壁垒,开创国内鲟鱼养殖与鱼子酱出口先河。截至 2025 年 10 月 23 日,公司产品已出口至 46 个国家和地区,覆盖欧洲、美洲及亚太。
报告期内,鲟龙科技约 8 成收入来自海外销售,占比较大,而贸易保护措施、出口管制或贸易制裁可能会影响公司的业务。
欧盟、美国和俄罗斯是鱼子酱传统消费市场,鱼子酱消费量持续增长,其中欧盟是全球鱼子酱最大的消费市场,2024 年欧盟消费鱼子酱占全球比重的 35%。以中东、日本、东南亚、南美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整体规模较小,但随着经济增长和鱼子酱消费文化的普及,市场规模快速发展。
目前,我国鱼子酱文化尚在培育中,鱼子酱消费基数低,但增速快。中国鱼子酱市场销量从 2019 年 11.5 吨迅速增长至 2024 年 56.9 吨,复合年增长率为 37.8%,预计将以 22.2% 的复合年增长率持续增长,2029 年销量预计达 154.9 吨。

竞争格局方面,鱼子酱企业包括润兆渔业、富原集团(TWG)、Agroittica Lombarda、Petrossian 等。
按销量计算,2024 年全球鱼子酱行业前五企业的销量市占约 56.7%,其中,鲟龙科技是全球最大的鱼子酱企业,同期销量占全球 35.4% 的份额。
03
浙江杭州冲出一家 IPO,曾多次冲击 A 股
鲟龙科技成立于 2003 年,并在 2010 年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注册办事处在浙江省杭州市,总部位于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
公司曾多次冲击 A 股上市,早在 2011 年就提交创业板上市申请,但经发行审核委员会审阅后,其上市申请未获批准,主要由于对若干关联方交易金额占公司当时总收入及净利润的比例存在关注。
2014 年鲟龙科技提交第二次创业板上市申请,并进行了问询回复,也未获批准,主要由于对公司海外销售、存货水平及股权架构的关注。
2022 年 12 月,公司提交深主板上市申请,但未收到中国证监会的受理通知。2024 年公司在新三板挂牌,但 2025 年 8 月又从新三板自愿摘牌,如今转而冲击港股上市。
股权结构方面,截至 2025 年 10 月 23 日,王斌合共控制公司约 34.64% 的权益,为单一最大股东。此外,陈夏鑫、沣石景和、周俊良、新干线传媒、舟洋创投等均为公司股东。
管理层方面,鲟龙科技的总经理王斌今年 55 岁,1992 年获得大连海洋大学水产养殖专业学士学位,大学毕业后曾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历任人事处科员、开发处副处长,还担任过鲟鱼繁育技术工程中心总经理,2003 年 4 月创立鲟龙科技,在水产养殖行业拥有逾 30 年的工作、研究及管理经验。
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夏永涛今年 50 岁,1998 年获得上海海洋大学海洋养殖学士学位,他曾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及鲟鱼繁育技术工程中心担任多个职务,2005 年 4 月加入鲟龙科技。
公司副总经理韩磊 44 岁,2002 年获得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管理学士学位,他曾担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鲟鱼繁育技术工程中心的销售经理,2005 年 5 月加入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2022 年、2023 年、2025 年上半年,鲟龙科技分别宣派股息约 2.32 亿元、8160 万元、4510 万元,其中 2022 年的派息金额接近公司同期净利润,而这些钱大部分都进了大股东的口袋。
整体而言,随着野生鲟鱼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鲟龙科技等具备鲟鱼人工养殖技术的企业抓住机会迅速发展起来,如今公司已在全球市场占据一定地位,但鲟龙科技也存在供应商集中度较高、依赖海外市场等风险,未来公司能否顺利在港股上市,格隆汇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