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雷锋网 2小时前

尹同跃再喊“不客气”,奇瑞发布五大核心技术,明年超 20 款车搭载智驾功能

10 月 18 日,奇瑞正式在芜湖召开了 2025 年全球技术创新大会。

会议开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同跃就喊出了一句略有耳熟的话:" 今年,我们要响亮地喊出:奇瑞的全球化创新体系,也要‘不客气了’!"

奇瑞在创新大会上喊出 " 不客气 ",似乎已经快成为了传统,但从事实来看,奇瑞近两年一直在飞速成长。2024 年,奇瑞全球乘用车总销量为 7430 万辆,以 229.5 万辆的销量跻身全球前二十大车企,以 49.4% 的同比增速在该榜单中位列第一。

同时,奇瑞在海外市场也已获得较大声量。据介绍,奇瑞已经覆盖 120 个国家和地区,累计用户超 550 万,连续 22 年位居中国乘用车出口榜首;2025 年其 PHEV 车型在智利、阿联酋、泰国等 8 国细分市场销量排名第一,欧洲市场预计销量也达到了 8 万台。

但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当下,奇瑞显然不能松懈。奇瑞此次发布了五大核心技术领域,分别为:火星架构、鲲鹏动力、灵犀智舱、猎鹰智驾, 以及银河生态。

架构层面,火星架构作为覆盖全品牌、全动力形式的底层平台,火星架构可灵活拓展轿车、SUV、MPV 及跨界车型,其核心技术集中在电子架构与底盘系统两大板块。

架构层面,火星架构作为覆盖全品牌、全动力形式的底层平台,能灵活拓展轿车、SUV、MPV 及跨界车型,其核心技术集中在电子架构与底盘系统两大板块。

据介绍,火星架构能支持 L4 级自动驾驶与 AI 智能座舱协同运行,车内 2.5G 以太网通信协议可实现超 10 万条数据实时流转,整车所有控制器 OTA 升级仅需 18 分钟,解决了多控制器协同升级的效率瓶颈。

底盘技术上,EMB 电机直驱制动技术替代传统液压制动,响应时间从 150 毫秒缩短至 85.5 毫秒,采用 " 双供电 + 双通讯 + 踏板机械备份 " 三重冗余设计。

此外,4 合 1 智能行驶单元集成了轮毂电机、独立转向、智能悬架及制动模块,通过中央控制单元协同实现 120km/h 高速零侧倾、90 度横移 " 秒泊车 ",还能增加 150 升车内空间;

奇瑞全球首创的方舟两栖技术,则融合车辆动力学与船舶技术,800V 高压推进器与三重密封结构相组合,可让车辆在 2 米水深环境下 120 分钟不进水,水上航速达 7km/h。

动力方面,鲲鹏动力系统延续奇瑞 2005 年启动的新能源研发路线,已完成 6 代混动技术迭代,涵盖发动机、电机、电池三大核心部件。

新研发的轴向磁通矢量双电机,采用平行于旋转轴的磁通路径设计,体积仅为传统径向磁通电机的 1/3,双电机组合总功率高达 510kW、峰值扭矩 750Nm,最高转速 24000 转 / 分钟,凭借钕铁硼永磁体转子与油冷 + 水冷双循环冷却设计,解决了高速退磁问题。

电池技术方面,犀牛电池通过海绵陶瓷隔膜与三维绝缘保护设计,实现 310Wh/kg 能量密度与 5000 次循环充放电,且在通过 "50% 挤压 + 100% 浸水 " 复合测试后仍可正常放电。

奇瑞同时透露,已建立 3000㎡固态电池研发实验室,计划 2027 年实现固态电池上车验证,当前固态电芯已通过 " 缺角 + 钻孔 " 测试。

智能化方面,奇瑞聚焦基于端侧 AI 实现 " 感知 - 决策 - 执行 " 全链路交互体验,其小奇同学语音助手 2.0 基于 13B 参数端侧大模型开发,无需依赖云端算力,语音唤醒响应时间≤ 0.8 秒,指令识别准确率 98.5%,能融合车内摄像头、语音情感分析、车辆状态数据提供场景化服务。

智驾方面,猎鹰智驾技术覆盖 L2 + 至 L4 级,采用 "128 线激光雷达 + 8 颗高清摄像头 + 5 颗毫米波雷达 " 方案,激光雷达探测距离 250 米、并可识别 100 米外行人与小型障碍物。

算法层面,端到端控制模型实现从传感器输入到车辆控制指令的直接映射,行驶轨迹偏差缩小至 ± 5 厘米,加减速度变化率降低 30%;VLM 视觉语言模型能解析 " 临时施工 " 等道路文字信息与场景语义,使暴雨天无保护路口通过率提升 30%。

2026 年,奇瑞将有 20 余款车型搭载自动泊车、遥控泊车功能,无人代客泊车率先在沙特、泰国落地;上海智能网联示范区的 L4 级主驾无人测试已累计行驶 16 万公里,Robotaxi 前装量产车研发正推进中,计划 2027 年开展小规模示范运营。

最后就是生态方面,银河生态围绕 " 车 - 能 - 路 - 云 " 协同,拓展充电、飞行汽车、机器人三大领域,其中研发的迅能秒充技术采用 1.2MW 超兆瓦功率充电模块,实现 " 充电 5 分钟续航 500 公里 "。

关于飞行汽车,奇瑞也发布了凌霄 312,该飞行汽车采用 12 旋翼冗余设计,最大起飞重量 1200 公斤,可搭载 2 人,纯电续航 150 公里。目前已完成首飞,最高飞行高度 300 米、速度 80km/h,计划 2028 年完成适航认证。

大会的最后,奇瑞也让全球首个软硬件通过欧盟 CE 认证的墨甲机器人 " 莫因 " 亮相。

" 莫因 " 拥有 40 个自由度(头部 3 个、躯干 2 个、手臂 16 个、腿部 19 个),运动控制精度 ± 0.1 毫米,可完成抓取水杯、拧螺丝等精细操作,多模态感知系统支持 10 厘米精度自主导航与中英双语交互,目前已在部分超市、4S 店落地服务,未来计划拓展至工业装配领域。

奇瑞的技术突破离不开早期构建的 "1+7+N" 全球研发网络与开阳实验室战略联盟双轮驱动的创新生态。

据悉,奇瑞在法兰克福、巴塞罗那、横滨、迪拜、吉隆坡、墨西哥城、曼谷布局 7 大海外研究院,已经集结 6500 名硕博人才、1 万名软件工程师及 8 位首席科学家。

对奇瑞而言,上市只是一切的开始,奇瑞的全球化之路还在继续,能否在更广阔的市场拿到更好的成绩,值得期待。(雷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