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一个人可以是云计算发展的" 活教科书 ",Jeff Barr,无疑是最有资格的那一个。

他是亚马逊云科技最早期的创始人之一,目前是亚马逊云科技的副总裁、首席布道师(Chief Evangelist)。
而他之所以能和 " 活教科书 " 这个称谓相匹配,是因为 Jeff 在推动云计算发展的路上,战绩完全可查——
20 余年,超过 3300 篇博客,近 150 万字,发表了 800 多场演讲。
这是 Jeff 自 2002 年加入亚马逊、2004 年参与创建亚马逊云科技以来,用近乎苦行僧般的坚持,所书写出来的技术传播的传奇;他以一己之力,几乎记录了亚马逊云科技的每一次重要产品发布与技术演进。
要知道,在那个 To B 技术传播还严重依赖官方营销的年代,Jeff 却打破常规,坚持以个人的视角去拆解复杂的技术。
这种" 博客优先,公关在后 "的模式,后来不仅成为了亚马逊云科技的传统,更开创了云计算行业社区沟通、开发者共生的新范式。
而若是把时间拨回到 2008 年,Jeff 眼光的前瞻性就显得更加明显了。
因为在这一年,Jeff 第一次来到中国,在北京做了一场演讲,但他当时所面对的,却是一群对 " 云 " 这个词汇充满好奇、甚至有些许茫然的开发者。
彼时,甲骨文的创始人拉里 · 埃里森还在公开质疑云计算是无稽之谈,而中国本土的云计算探索才刚刚萌芽;而 Jeff Barr 却带来了关于 EC2(弹性计算)和 S3(简单存储)的启蒙之火。
是的,他在国内播下了云计算的种子。

这一次,他带来的不再是 S3 或 EC2,而是 Amazon Bedrock、Kiro 这样的生成式 AI 利器,以及一个更宏大、也更迫切的命题——下一代软件开发。
云计算 " 活教科书 " 眼中的下一代软件开发
我已经是个老头了,在美国都算是高龄公民,但我依然热爱创造。
这位从 1979 年就开始写代码的老程序员的开场十分诙谐幽默,但他接下来却以一种罕见的历史纵深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软件开发范式持续跃迁的图景。
Jeff 的职业生涯横跨了从机器码、汇编语言、高级语言到如今 AI 编程助手的整个技术史。他坦言,自己曾亲手在计算机前板上拨动开关输入二进制指令,也曾在穿孔卡片时代为一行代码的错误懊恼数日。

AI 不是人类替代者,而是能力放大器
Jeff 在这场最新演讲中,首先做的就是打破了焦虑。
这种焦虑似乎已然在开发者群体中弥漫开来,即 "AI 将写光所有代码 "、" 如果 AI 能编程,我又该充当什么角色 "。

AI 编程工具不是取代开发者,而是放大开发者已有的技能。
他将这一理念置于软件工程发展的长河中审视:从机器语言到汇编,再到 C、Python 等高级语言,每一次抽象层级的提升,都并没有消灭程序员,反而让更多人得以进入这个行业,并将精力从底层细节解放到更高阶的问题解决上。

今天的 AI 编程助手,本质上是我们过去几十年所积累的所有开发工具、语言特性、开源库、最佳实践的集大成者。
我们把整个行业的智慧 " 喂 " 给了大模型,现在它反过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表达意图。
他以亚马逊推出的 AI 集成开发环境Kiro为例,展示了这种 " 能力放大 " 是如何具体实现的。
Kiro 支持两种模式:一是当下流行的氛围编码(Vibe Coding),适合个人快速构建小型应用;二是更结构化的规范驱动开发(Spec-Driven Development)。
在后者中,开发者通过与 AI 对话逐步细化需求,生成包含验收标准的详细规范文档,再由系统背后的 Agents 自动生成代码、单元测试,并在每个任务节点等待开发者审核确认。
这套模式,可以说是对软件开发流程的 AI 式重构。它不再是混乱的 Vibe,而是遵循着清晰的四步闭环:
Idea(想法)-> Intent(意图)-> Implementation(实现)-> Iteration(迭代)。

对此,Jeff 强调说:
这才是从原型走向生产的关键。
因为 Vibe Coding 对小型、个人项目非常高效,尤其适合非技术背景的人快速验证想法。但当项目走向中大型、团队协作时,它缺乏结构,容易失控。

这就对开发者本身而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AI 时代开发者的变与不变
当人们问我如何为 AI 未来做准备时,我的答案总是让他们惊讶,因为这无关技术。
诚然 AI 时代的开发者也需要 " 进化 ",但 Jeff 给出的方向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因为他的建议是——沟通(Communication)。
在他看来,开发者的角色正在发生深刻转变。
过去,开发者 80% 的时间在与机器沟通(写代码),20% 的时间与人沟通;未来,这个比例可能会颠倒过来。

因此,AI 将接管大部分与机器沟通的工作,而开发者的核心价值在于:
向内沟通(与 AI):能否清晰、准确地向 AI 传达你的意图(即上文提到的 Intent)。
向外沟通(与人):能否深刻理解客户的业务问题,并与团队高效协作。
Jeff 在现场还演示了一个 demo:用中文提示词 " 写一个程序,输入两个数字,相加后输出结果 ",通过 Amazon Nova 模型成功生成了正确代码。

长期以来,编程世界被英语垄断。现在,LLM 让开发者能用自己的母语思考和创造,这将极大降低行业门槛,释放全球人才的潜力。
与此同时,Jeff 还预言一个关键转变:开发者将从 " 主要写代码 " 转向 " 主要读代码 "。

然而,当前教育体系仍侧重如何写,而非如何读;所以怎么才能快速把握大型代码库的结构、逻辑与潜在风险,将成为未来开发者的核心竞争力。
在量子位与 Jeff 交流过程中,他也再次强调 " 我坚信,未来最成功的开发者,将拥有非常强大的人际沟通技巧 "。
而 Jeff 本人更是早早地身体力行着这一理念。
早在十几年前,已经是亚马逊云科技资深元老的他,却决定重返校园,并于 2013 年获得华盛顿大学传播与数字媒体硕士学位,目的就是提高沟通与数字叙事的能力。
一言蔽之,沟通能力正成为比纯技术更重要的素养。
将涌现一批 " 短命应用 "
除了软件开发,对于软件形态本身,Jeff 也做了一番深入的思考。
过去,应用因为开发成本高昂而被视为珍贵资产,需长期维护。但现在,Jeff 认为在 AI 驱动的快速开发范式下,一类 " 一次性应用 " 或 " 短命应用 "(disposable code)将大量涌现。

而与之相对的,数据的价值将空前提升,Jeff 解释道:
当代码变得易得,数据就成了真正的护城河。
我们会更谨慎地设计数据模型,更用心地治理和保护数据资产。
总结来看,这种" 代码易逝、数据永恒 "的新平衡,将重塑软件架构与企业战略。
下一个十年:云仍是底座,但开发方式会彻底改变
当量子位问及 " 云计算的下一个十年 " 相关问题时,Jeff 坦言预测未来极其困难:" 五年前,我们根本无法预测今天的景象。"
但他明确指出了两个确定性的趋势。
首先,云依然是基础设施的终极形态,但 AI 是其上的新变量。他认为:
我们将看到云与 AI 非常有趣的结合。AI Native 应用仍然需要依赖灵活、安全、可扩展的多种云服务,AI 只是这个菜单中的关键一环,而不是全部。
云的灵活性和 AI 的高效将形成强大的共生关系。
其次,个体的力量将被前所未有地释放。
在过去,要构建一个复杂的全球化应用,需要一个庞大的 " 双披萨团队 "(亚马逊内部术语,指团队规模大到需要两个披萨才能喂饱)。
而现在,Jeff Barr 在群访中却提出了一个极具震撼力的概念—— Unicorn built by a single developer(单人独角兽):
我们还没有亲眼见到,但我相信这些工具(云 +AI)是如此强大,以至于 " 单人独角兽 " 的实现在我们有生之年是可能发生的。
云与 AI 的结合,给予了个体开发者前所未有的控制力和力量。
最后,当谈及 Jeff 时隔这么多年后对中国云计算发展的感受时,他表示大受震撼。
Jeff 回忆起 2008 年的北京之行时称," 记得当时面对的是非常早期的开发者,他们对当时刚刚出现的云计算感到无比兴奋。那时,我们的云上大概只有 5 个服务,但他们已经理解了其中的价值和潜力。"
而这次,在他落地中国的短短 48 小时内,他所看到的是截然不同的景象。
我看到这里的公司,正在真正地理解并拥抱许多不同类型的云和 AI。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中国取得了如此巨大的进步,这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从最初少数极客的兴奋,到如今整个行业对云和 AI 的深度拥抱,云计算 " 活教科书 ",可以说是亲身见证了中国开发者群体 16 年来的惊人跃迁。
传奇的云计算见证者
Jeff Barr 的传奇,不仅在于他能预见了趋势,更在于他用行动参与并记录了整个时代的演进。
正如我们前文提到的那串数字——从 2004 年到 2024 年,他以个人口吻撰写 3300 余篇博客,累计 150 万字。
这些文章不是冷冰冰的产品公告,而是带着调试日志、错误截图、场景推演的实战手记。
他坚持用第一人称,因为在他看来只有亲测,才有资格分享;而这种风格让开发者感到:亚马逊云科技不是高高在上的供应商,而是一个同行者。
2024 年,他正式退休博客岗位,转而面向全职的全球巡讲。今年,他已经走访了 15 个国家,并表示:
我不再写博客,但我仍在布道——只是从键盘走向了讲台。

因为他深知 AI 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创新的节奏从未如此之快。
而纵观 Jeff 至今在技术这条路上的历程,我们或许可以总结为一句 " 相信相信的力量 " ——
在云计算尚被嘲讽为泡沫的年代,他相信开发者需要一种更自由、更开放的基础设施;在 AI 引发失业恐慌的今天,他相信技术终将赋能而非取代人类。
他常说 " 开发者是创造未来的人 ",而他的使命,就是确保这些人拥有最好的工具、最清晰的路径、最坚定的信心。
真正的技术革命,从来不是由芯片或算法单独驱动的,而是由无数愿意动手建造的开发者,和那些愿意蹲下来解释第一行代码的人共同完成。
Jeff Barr,正是后者中最执着、最温暖的那一个。
Two More Things:
如果说十几年前让 Jeff 来对技术的发展做预测,他或许还是比较自信的,毕竟当年顶着那么大压力还是对云计算坚信不疑。
但今天提到预测相关的问题,即便是这位云计算 " 活教科书 " 也是显得有些不那么自信。
或许是因为 AI 时代的新技术和新应用的发展着实是过于快了,就连 Jeff 本人都说:
我在从西雅图来上海的飞机上还在想,是不是又出现了什么新的技术突破。
以及在去年亚马逊云科技的年度盛会 re:Invent 中,Jeff 表示,当他正式退休的时候,会把头发染回紫色。

一键三连「点赞」「转发」「小心心」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
— 完 —
点亮星标
科技前沿进展每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