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万联万象,作者 | 初一
10 月 21 日晚,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温氏股份 ")披露 2025 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
公告显示,2025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757.88 亿元,同比下降 0.03%,整体保持稳定;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52.56 亿元,同比下降 18.29%。基本每股收益 0.7930 元,同比下降 18.25%。
作为畜禽养殖龙头,温氏股份业绩波动背后,是生猪、肉鸡行业均处于周期底部的双重压力。
不过,最新市场信号显示:猪价已出现反弹迹象。
净利下降超 6 成,双主业收入不及预期拖累盈利
单季度表现来看,温氏股份第三季度营收 259.37 亿元,同比下降 9.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7.81 亿元,同比下降 65.02%,降幅显著大于前三季度整体水平。
温氏股份在公告中明确指出,由于其主产品市场价格下降,使得养殖产业经营利润同比减少。作为国内生猪出栏总量第二、肉鸡出栏总量第一的龙头企业,温氏股份的业绩与行业景气度高度相关。
在生猪业务方面,2025 年第三季度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仅 13.88 元 / 公斤,同比大幅下跌 28.9%,创近年同期低位。而根据温氏股份发布的 2025 年 9 月销售简报显示,其同期毛猪均价 13.89 元 / 公斤,同比下降 29%,其中 9 月毛猪销售均价进一步跌至 13.18 元 / 公斤,同比降幅超 30%。
前三季度温氏股份产能与销量均有所提升,生猪出栏量 2766.77 万头,其中第三季度单季出栏 973.58 万头,同比增幅达 28%,但耐不住价格跌幅太大,难以凭借销量一端拉升整体业绩。
肉鸡业务同样面临价格承压的困境,根据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数据,2025 年上半年鸡肉集市均价连续 6 个月下跌,创 2022 年 6 月以来新低,白羽肉鸡、黄羽肉鸡价格全线走低。
6 月全国白羽肉鸡销售均价 7.18 元 / 公斤,养殖户每羽亏损 1.02 元;黄羽肉鸡均价 10.31 元 / 公斤,月环比下降 5.29%,温氏股份 6 月肉鸡销售均价 10.29 元 / 公斤,同比下跌 24.78%。
温氏股份销售简报显示,尽管第三季度后期肉鸡价格逐步回暖,黄羽鸡 8 月均价回升至 14.39 元 / 公斤,环比上涨 10.2%,公司 9 月毛鸡销售均价达 13.53 元 / 公斤,环比上涨 11.36%,带动第三季度肉鸡业务实现单季盈利,但前三季度整体仍受低价拖累,肉鸡销售收入 229.06 亿元,同比下降 6.3%,毛鸡均价 11.17 元 / 公斤,同比下跌 15.8%。
供需失衡,行业行情持续低迷
温氏股份的业绩承压,背后是生猪行业整体处于周期底部。2025 年生猪行业正处于第五轮周期底部向第六轮过渡的关键阶段,价格震荡筑底,供需失衡的格局未变。
供应端来看,行业产能仍处于相对高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 年 6 月底,我国能繁母猪存栏 4043 万头,为正常保有量的 103.7%。8 月末存栏仍达 4038 万头,环比微降 0.1%;同时,集团企业扩张态势显著,据开源证券研报,6 月 12 家上市猪企合计出栏 1614.81 万头,同比增长 45.98%,9 月同比再增 22.47%,持续加大市场供应量。
需求端则呈现持续疲软态势,国庆中秋假期对猪肉消费的提振效果有限,节后需求偏弱,终端走货一般,对高供应承接力度不足。9 月全国规模以上屠宰企业生猪开工率同比下降,冻品库容率同比上升 3.07 个百分点,供强需弱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在此背景下,行业盈利水平大幅收缩,9 月自繁自养猪肉平均亏损 7.27 元 / 头,10 月亏损情况进一步加重,中小散户头均亏损已达 200 元,散户加速退出市场。
为缓解市场供需矛盾、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层面持续发力调控。5 月相关部门引导头部企业暂停能繁母猪扩产、控制出栏体重;7 月农业农村部召开专题座谈会,明确要求合理淘汰能繁母猪、减少二次育肥、严控新增产能。在政策调控与市场自发去化的合力作用下,9 月能繁母猪存栏环比下降 0.46%,去化速度有所提升。
面对猪肉价格的持续走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表示,猪价持续下跌是由于供给量的增加,而 10 月中旬的猪价或已是全年低位。
预计十月之后,猪肉价格或会出现触底反弹趋势。
结语
对于企业而言,当前 " 猪周期 " 既是挑战,也是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质量的契机,短期内猪肉价格也许会在低位震荡,但随着供需格局的改善与产业升级的推进,生猪行业有望在新一轮产业周期中实现更稳健、更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