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bycare 想做的,远不止于造好一件产品。
撰文|杨小彤
小暖注意到了,但着急吸奶的她只能走进去。她锁上门,走到角落,拉上帘子,开始吸奶。
突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把手按压声。小暖以为是其他妈妈想要共用母婴室,打开门,只见一位保洁大爷。她关上门退回室内,声音又一次响起,再开门,还是那位大爷。
后来再传来按压声,小暖索性不再管了。
直到她吸奶结束,推门离开,回过头才发现那位大爷正透过门缝向母婴室里窥探。小暖有些后怕," 幸好我锁了门,幸好门锁是好的。"
不光是这一次,类似不愉快的经历还有很多。或是母婴室被非哺乳期妈妈和婴儿长期占用,或是母婴室没做好隔断被烟味儿包围 …… 成为妈妈后,33 岁的小暖才发现原来想要找到一个安全、舒心的母婴室,原来这么难。
01. 漫长的寻找
寻找母婴室,首先要面临的是数量上的稀缺。
《第一财经》2019 年 3 月发布的一篇《中国城市母婴室白皮书》,显示中国内地所有城市总共拥有的母婴室数量仅有 2643 间。在已配备母婴室的城市中,只有 7 座城市拥有超过 100 间母婴室,二线及以下级别城市母婴室数量平均不足 10 间。而据 HUST 数说,2023 年上海市的母婴室数量也刚刚超过 2600 间。
母婴室的配备不足,让许多妈妈在有了需要时,都要经历漫长的寻找。
去年 12 月,沈阳人田依然成为了一位新手妈妈。在她的印象中,好的商场一般都会配备好的母婴室,但在使用过程中,她发现 " 有 " 和 " 找得到 " 是两回事。
今年年初,田依然陪着老公一起在北京出差,出门前,哺乳期的她特意提前在社交媒体上找了一家带有母婴室的商场。可当真需要吸奶时,她还是不知道母婴室在哪,甚至在问了好几个工作人员后,得到的都是 " 我们这里没有母婴室 " 的回答。直到绕着商场走了好几圈,才找到了母婴室。
商场的母婴室总是存在着分布不均的问题,不是每个楼层都有母婴室,也不是所有商场的导览上都会标明母婴室的地点,所以每次妈妈们都要在商场里跋涉很久。
这也让许多妈妈在出门前,要像福尔摩斯一样勘测好目的地的地形。比如来自杭州的 Jane,为了确保自己有喂奶需求时能第一时间找到母婴室,每次出门前都要在目的地的公众号上确认母婴室的存在与位置。如果公众号上没有,在抵达目的地后,Jane 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询问工作人员," 这里有没有母婴室?"
然而,就算找到了母婴室,那一方空间也未必能在使用过程中给妈妈们带来慰藉。
几乎每位妈妈,都曾因为母婴室的质量而有过不佳的使用体验。医师报联合浙江妇女儿童基金会、母婴品牌 Babycare 发布的《2025 全国 母婴室调研》显示,超过 60% 的受访者认为母婴室质量需要改进;此外,相比数量不足,设施不全、有异味、被占用,也是妈妈们最常遭遇的三大痛点。
在小红书搜索母婴室,能看到很多妈妈们对于母婴室设施问题的吐槽,别说奶瓶加热器、尿不湿和湿纸巾,就连最基础的尿布台、洗手台、哺乳椅这三件 " 刚需品 ",都很难配齐,不是 " 没有热水 " 就是 " 没有尿布台 "。更离谱的是,在一座省会城市的高铁站母婴室里,连让妈妈坐着喂奶的沙发和椅子都没有。
来自济南的新手妈妈蘑菇告诉 " 后浪研究所 ",自己去过的母婴室里,有热水的、有尿布台的,或者是能提供类似于尿布台一样的 " 皮垫子 " 的," 已经算是很好的母婴室了 "。她记得自己带着刚出生的宝宝去妇幼保健院做儿保时,去过保健院的母婴室," 虽说是母婴室,其实就是一个小房间里配了一条椅子 "。那天又赶上保健院带着宝宝的妈妈很多,蘑菇只能和妈妈们面对面在一起喂奶," 也是挺尴尬的。"
母婴室的卫生状况,也是经常令人堪忧。网友 @今天也要好好生活 就发过一篇帖子,吐槽某高铁站 " 母婴室比厕所还脏 "," 休息的沙发像是很多年没换了 "" 哺乳室地下有尿,椅子很不干净 "" 帘子拉不严实,墙上特别脏 "…… 评论区有不少妈妈都表达了同样的感受,甚至遇到过有人在母婴室里吸烟、吃饭的情况。
好在官方看到了这则帖子,并给 @今天也要好好生活 发了私信,说会立即进行整改。有网友表示," 发到网上才整改 "。但在一部分妈妈看来," 能整改已经不错了 ",毕竟还有很多母婴室,卫生情况依旧一塌糊涂。
02. 退而求其次
母婴室的不便利,正悄悄限制着妈妈们的脚步。据《中国 母乳喂养因素调查报告》,6 成以上的妈妈曾因为在公共场所哺乳不便减少了外出。
蘑菇就是其中之一。生孩子之前,她最喜欢的就是晚上去逛逛夜市,感受下城市的烟火气,而且还会每半年或几个月安排一次旅游,去张家界、九寨沟、新疆、贵州那些有山有水的地方放松心情。
但成为妈妈后,蘑菇的外出频率肉眼可见的降低。尤其是刚生完宝宝的前三个月,蘑菇几乎都没出门逛过街,因为 " 实在太麻烦了 "。每次去到陌生的地方,蘑菇就会紧张焦虑,担心如果没有母婴室," 宝宝饿了要在哪喂奶 "," 拉了要在哪换尿布 "," 万一困了旁边太吵睡不着怎么办 "?
由于母婴室设施的不完善,几乎每个妈妈出门都要大包小裹。
Jane 每次出门,都要背着一个满满登登的妈咪包,里面装着纸尿裤、隔尿垫、湿巾、护臀霜 …… 而为了给宝宝喂奶,她还要带着奶瓶、奶粉,以及一个温水壶,确保随时有 40-45 度的温水冲泡奶粉," 哪怕去遛个弯都觉得跟搬家一样。"
如何一个人同时搞定这个巨大的妈咪包和因为刚拉了裤子拼命挣扎的宝宝,也是一大难题。几乎每位妈妈们都向 " 后浪研究所 " 表示过,希望在换尿布的过程中,爸爸们可以参与其中。但事实上,很多没有做到哺乳间和尿布台严格分区的母婴室,都会 " 一刀切 " 地严格限制男性进入。 对此,Jane 的解决办法是,每次出门都要额外再带上妈妈或者婆婆。
不光是 Jane,似乎所有问题妈妈们都有解决办法——没有母婴室,那就待在家里好了;爸爸不让进,那就换个人吧;母婴室没有椅子,马桶上也能坐;公司里没有吸奶的地方,那就去车里、厕所、楼道、会议室,实在不行工位上用哺乳巾挡一下 …… 她们总结出哺乳巾、遮盖帘甚至单人帐篷这样的 " 工位吸奶神器 ",还有密密麻麻的 " 母乳妈妈外出攻略 "、" 母婴室测评大全 " 在各类社媒平台上口口相传,颇有些 " 妈妈帮助妈妈 " 的相惜与互助。
但这样的代价,是让渡部分权利与尊严。Jane 记得,高铁上的 " 母婴室 " 只是在公用厕所里配了一个尿布台,坐高铁前她买了哺乳巾,以为会遮得很好,喂奶时却发现因为车窗玻璃反光,自己还是走光了。但她顾不上羞耻,只是欠了下身子,把哺乳巾往下扯了扯。毕竟,让孩子不挨饿是当时更重要的事。
其实关于母婴室的建设,近几年正在角落中徐徐展开。
从全国两会代表在 2016 年提出母婴室应该成为公共场所的标配后,中国就在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推动母婴室的普及。2021 年 11 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 15 个部门联合印发的《母乳喂养促进行动计划(2021 — 2025 年)》提出,到 2025 年,公共场所母婴设施配置率达到 80% 以上。近年来,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等多个城市,也先后出台政策,增加公共母婴室数量,并探索规范母婴室的建设和管理。
令人欣喜的是,近几年商场、机场、高铁站的母婴室数量显著增加,比如广州已成为全国首个实现重点公共场所母婴室全覆盖的城市。
但是将视野放宽,会发现母婴室建设还是存在着区域间的不均衡,资源配置的差距也依然存在。
更进一步看,解决了 " 有没有 " 之后," 好不好 " 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比如,母婴室的设计是否真的满足了妈妈和宝宝的需求?日常的卫生清洁谁来负责?设施损坏时找谁维护?
这些问题,也暴露了母婴室建设过程中,尚未被填补的空白。
03. 从 " 有 " 到 " 优 "
好在有一些先行者,正在试图推动母婴室从 " 有 " 向 " 优 " 迈进。
许多城市都将母婴室纳入了民生工程,上海、深圳等地都对母婴室的建设标准、设施配备、管理维护等推出了系列政策,甚至会规划 15 分钟生活圈内母婴室的配备率与配置率目标。
一些商场也在积极回应各方对于母婴室的诉求。
田依然记得自己去过一家商场,在刚把车停到地下车库后,就听见商场广播里传来 " 商场每个楼层的 XX 位置都有母婴室,我们有婴儿车,婴儿背带和婴儿纸尿裤,有什么问题可以去 XX 位置进行咨询 "。这样一家商场,也在她心里留下了一个 " 母婴友好 " 的印象," 下回需要带孩子的时候她就会去那里。"
清晰的指引只是第一步。设施的周全才真正体现了这些场所的用心程度。
今年 10 月,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内,由其与母婴品牌 Babycare 及公益基金会共建的,面积超 150 平方米的母婴室正式落成。这也是郑州机场打造 " 儿童友好 " 场所的重要一步。
源于对妈妈和宝宝们真实需求的了解,Babycare 将洞察融入到母婴室里,为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母婴室做了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设计创新——整个母婴室空间采用 " 太空旅程 " 主题,通过动静分离的分区,既把爸爸在内的家庭成员纳入母婴室的使用者,参与喂食、换尿布的环节,也保证了妈妈们哺乳的隐私,还满足了大、小孩子的不同需求。
细节设计上,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母婴室将目光降至 1 米高度,比如,采用漫反射灯光避免灯光直射伤害宝宝的眼睛,同时全空间圆润边角设计,避免磕碰。" 做使用者真正需要的设计 "。
不光如此,Babycare 还捕捉到了妈妈们更为隐秘的需求——一把真正适合哺乳的椅子。不同于常见的沙发椅,它使用一体化、无死角设计,同时选用耐脏的有机硅皮革,很好清洁,更适用于公共场所使用;同时,Babycare 还根据妈妈们哺乳时独特的身体姿势数据,设计椅子支撑曲线及海绵密度,形成很好的支撑。如今,这把哺乳椅已捐赠至合肥、郑州、天津、杭州等多地的公共母婴室。
截至 9 月,Babycare 已经在全国 22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累计共建了超过 400 间母婴室,覆盖了机场、高铁站交通枢纽、医院以及办公企业、商场等。对 Babycare 来说,这还不够,未来其还将继续联合社会力量共建母婴室,并捐赠哺乳椅给有需要的公共母婴室。
肉眼可见的,妈妈们那些曾被默认为 " 理所应当 " 的忍受被真正 " 看见 ",并且正从个案蔓延为一种趋势。从各地政府、城市建设者到商场、品牌企业,一些改变,正在悄然发生。就像一道道微光,照亮了母婴室从 " 有 " 到 " 优 " 的前行之路。
或许未来,寻找母婴室将不再是一场焦虑的奔波。可能在妈妈们的出行地图中,总能找到一个安全、舒适且充满尊重的角落。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名字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