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央视网 46分钟前

向造谣者“宣战”!女销冠被 AI 合成不雅视频新进展,造谣者被拘

近日,青岛保时捷销售中心的工作人员牟女士就被造黄谣维权一事引全网关注。

据报道,牟女士今年 34 岁,曾于 2023 年、2024 年连续两年卖出 170 台保时捷,两次成为保时捷年度销冠。今年 9 月,她再度成为保时捷月度销冠,登上热搜第一。

10 月 10 日,牟女士通过社交平台发文称,网络上出现大量利用 AI 技术恶意合成的虚假视频以及跟面部侧脸局部相似的不良视频,对她进行诽谤和侮辱,甚至肆意传播,泄露她的电话以及微信号,已对正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文中称,这些视频是百分之百伪造的,由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手段制作。她已委托律师团队,对此次事件进行证据保全和公证。

据牟女士向媒体记者表示,此外,她还遭遇了骚扰电话 " 轰炸 ",微信也收到许多不明的添加好友申请。

造谣男子被拘留

10 月 12 日,青岛保时捷女销冠牟女士在社交平台晒出青岛市公安局李沧分局行政处罚决定书。

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一男子在群内转发牟某文照片图文并搭配不雅视频,对其侮辱,后被查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第二项之规定,决定给予行政拘留五日的行政处罚。

律师:或侵犯肖像权、名誉权

就此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此前有媒体咨询了相关律师。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郑炫表示,在民事责任方面,不法分子利用 AI 技术恶意合成虚假视频,使用了牟女士的面部形象,未经其同意将其肖像用于非法目的,侵犯了牟女士的肖像权。同时,造黄谣的行为导致牟女士的社会评价降低,名誉受到损害,侵犯了她的名誉权。牟女士有权要求造谣者停止侵权、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在行政责任方面,该行为已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根据相关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以及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都属于违法行为。对于造黄谣者,公安机关可对其处以行政拘留及罚款等行政处罚。

在刑事责任方面,该行为或构成诽谤罪。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构成侮辱罪、诽谤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如果造谣者故意捏造虚假事实,损害牟女士的名誉,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此罪。

另外,视频的内容可能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罪。如果造谣者制作的 AI 合成不雅视频属于淫秽物品,并且进行传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六十四条规定,可能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罪。传播淫秽的书刊、影片、音像、图片或者其他淫秽物品,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治理黄谣是一项长期工作

这并非是牟女士第一次遭遇 " 黄谣 "。今年 2 月,牟女士就表示,其照片遭盗用并被恶意剪辑拼接成不雅视频发在外网,说她 " 卖车就是陪睡 "。一名汽车销售人员,仅仅因为工作业绩突出,就被网络谣言盯上,被好事者恶意泼脏水,甚至被人 AI 恶意合成虚假视频……背后的恶意令人不寒而栗。

如果牟女士的自述情节属实,那么这就是一起涉及多人、多类侵权甚至违法犯罪行为的综合性案件。比如,用 AI 合成相关不雅视频,涉嫌侵犯肖像权、名誉权;泄露其电话和微信号等个人信息,侵犯隐私权;给牟女士发送言语、文字、图像等相关私信,还可能构成性骚扰。

在诸多网络谣言中,黄谣无疑是对当事人造成重大名誉损失和精神伤害的一种。以前也发生过被造黄谣后,受害者遭受巨大精神刺激,有的甚至引发极端后果。在这样的身心状态下,说实话,受害者能站出来公开维权,已经付出了莫大的心力和勇气。也因此,网友更应给予支持和鼓励。

俗话说,嫉妒使人面目全非。看见别人业绩突出就联想到 " 工作方法不正 ",看到别人长得漂亮就揣测 " 卖车就是陪睡 ",这是一种极端丑陋的病态心理,得治。

提起黄谣,很多人都记得 2020 年发生在杭州的 " 女子取快递被造黄谣案 "。由于当事人坚决的维权态度和持续的行动,造谣者郎某、何某在被行政拘留后,又被追究刑责。该案于 2021 年 1 月入选最高检年度十大法律监督案例,也让全社会认识到了造黄谣的危害性和严重性。

2023 年 9 月,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联合发布的《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强调,编造 " 涉性 " 话题侵害他人人格尊严,利用 " 深度合成 " 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发布违法信息,以及网络服务提供者发起、组织网络暴力等情形的,依法从重处罚。牟女士所控诉的,正符合从重情节。

早有前车之鉴,依然有不法之徒屡步后尘,也说明对黄谣的治理是一项长期工作。在受害者自行通过报警、诉讼等法律渠道维权的同时,更多的管理部门也可以主动介入;滋生谣言的社交平台也应检视自身,是否对相关谣言做了及时的甄别和处置,是否存在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眼下,牟女士的案件既然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影响力和传播度,包括司法部门在内的职能部门,不妨趁热打铁,将其办成又一起惩治黄谣的典型案件。一来,既可以澄清相关事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二来,也可以借此普法,震慑潜在的造谣者,让他们生敬畏、知廉耻。

别以为一次 "AI 换脸 " 的恶意制作、一条匿名的轻佻私信、一番脑补的恶俗剧情,就是无伤大雅的行为。借助此案,也可以厘清诸多网络行为的边界,警示更多心理阴暗者。从这个意义上讲,牟女士不只是在为自己维权。

凌晨 2 点睡不一定是在熬夜?医生解读

多地取消考公、考编 "35 岁门槛 ",真正打破年龄限制,还需要做什么?

监 制丨李绍飞

编 辑丨陈艳欣

审 校丨孟夏

来 源丨央视网综合红星新闻、九派新闻、澎湃新闻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