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钛媒体 12小时前

阿里上线内容创作 AI,对标即梦、可灵三国杀?

文 | DataEye

日前,阿里正式推出一款全新 AI 创作平台 " 造点 ",slogan 为 " 用想象‘造点’不同 ",其集成 AI 生图与 AI 生视频两大核心能力,被外界解读为 " 阿里版即梦 "。

那么,造点 AI 与即梦、可灵有哪些异同?截至目前数据如何?

本期,DataEye 研究院以数据为基准,对造点 AI 进行分析,并与字节即梦、快手可灵进行对比,以供参考。

阿里上线造点 AI

DataEye 研究院体验发现,造点 AI 采用了极简风格,应用界面非常简洁,打开 APP,便进入首页 " 创作 " 界面,界面左上方为造点 AI 的 logo,右上角为积分,中部为系统推荐创作词条,下方为功能区与导航栏,功能区囊括 "AI 生图 " 和 "AI 视频 ",导航栏共有灵感、创作、我的三个标签。

在 " 灵感 " 标签页面,有多种 AI 创作作品,除最新、精选分类外,还有 " 十一 "、"AI 特效 "、" 二次元 "、"AI 短剧 "、" 人像 "、" 壁纸头像 " 和 " 宠物 " 等分类。内容上既有夸克 AI 官方作品,也有用户上传作品。

在 " 我的 " 标签页面,除个人信息外,主要有 " 发布 " 和 " 赞过 " 两大分类,此外还有设置、消息、关注、粉丝等信息展示。

具体到 AI 创作功能上,用户可在 " 创作 " 页面通过点击切换 "AI 生图 " 和 "AI 视频 " 模式。

其中,AI 生图功能既可以直接导入图片,然后描述如何进行调整,也可以直接输入文字进行生图,造点 AI 还提供了风格、尺寸、智能润色和特征词 4 项设置,帮助用户使用。风格包括默认、3D、儿童绘本、春日人像、苦命小人等,特征词包括对人像、镜头视角、光线、风景、结构、动态氛围和质感细节的多种描述词。

AI 视频功能同样可以导入图片然后进行描述生成视频,也可以直接输入文字生成视频,造点 AI 还提供了尺寸、智能音效和智能润色 3 项设置帮助用户使用。

同时,AI 生成视频需要消耗积分,积分可以通过做任务或者充值获得,目前 10 元可以购买 100 积分,以此类推。

另外,在移动端造点 AI 并没有提供切换大模型的选项,但在网页端,用户可切换大模型使用。其中 AI 生图功能用户可选择夸克图片 1.0 和 Midjourney V7 两款模型,AI 生视频功能用户可选择万相 2.1 专业版、万相 2.2、万相 2.2 专业版和万相 2.5 共 4 款模型。

造点 VS 即梦 VS 可灵

在造点 AI 之前,业内知名的 AI 视频工具主要有字节旗下即梦 AI 和快手旗下可灵,那么这三款产品对比有何异同?

在产品设计上,造点 AI 采用极简风格,界面非常简洁,即梦相对适中,可灵界面较为繁杂。同时,三款应用均主要分为三大模块,即 AI 创作、我的和灵感(可灵该功能名为创意圈)。

在 AI 功能上,三款应用也有明显区别。

其中,造点 AI 只有 AI 生图和 AI 视频功能;即梦除这两项功能之外,还有数字人和动作模仿功能;可灵则包含了 AI 生图、AI 视频、风格转绘、对口型、AI 音效、多模态编辑等功能。

在数据上,DataEye 研究院分别从投放力度、下载量、媒体分布三个角度进行对比。

(一)投放力度对比

截至目前,ADX 行业版未监测到造点 AI 投流信息,因此本部分仅对即梦 AI 与可灵 AI 进行对比。

ADX 行业版数据显示,近 30 天,两款产品投放力度均相对偏低,其中即梦日投放素材量多维持在 200 组左右,可灵 AI 日投放素材量则由最初的 100 组左右迅速下滑,至今投放力度几乎停滞。

(二)下载量对比

点点数据显示,自 9 月 22 日造点 AI 上线至今,其大陆市场苹果端预估日下载量由 50 次左右上升至近 400 次。

对比之下,即梦 AI 日下载量维持在 20 万次左右,可灵 AI 日下载量由 9000 次左右下滑至 7000 次左右,三款产品下载量级别相差较大。不过造点 AI 作为新上线三天的应用,下载量上升趋势明显。

(三)媒体分布对比

ADX 行业版数据显示,近 30 天即梦 AI 与可灵 AI 投放渠道分布整体较为相似。

两款应用均以腾讯系作为核心投放媒体,其中优量汇在两款应用媒体分布中均位列第一,QQ 音乐、腾讯视频、酷狗音乐、QQ 阅读等腾讯系媒体紧随其后,不过排名有所差异。

结合以上数据,DataEye 研究院认为:以上三款视频生成 AI 应用均不过分依赖付费投流吸引用户,且即梦与可灵投放媒体均以腾讯系媒体为核心。

为何闯入 AI 内容创作赛道?

那么,阿里为何选择在此时推出造点 AI,入局 AI 内容创作赛道?背后有着怎样的考量?

DataEye 研究院认为,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一)产品层面:差异化切入 AI 视频赛道

在产品层面上,造点 AI 与即梦、可灵虽然为同类产品,均以 AI 视频为核心能力,但三者侧重点并不一致。

其中,即梦 AI 更加侧重于 " 高效量产 ",核心优势在于中文语义理解突出,还能与抖音、剪映等产品深度协同;可灵则主打 " 专业长视频 ",核心优势在于长视频稳定性与物理模拟能力强;造点 AI 则另辟蹊径,依托通义万相 2.5 模型,成为国内首个支持音画同步视频生成的平台。

面对即梦与可灵的先发优势,造点 AI 利用差异化切入 AI 视频赛道也是避免与强势竞品直接竞争的一种手段。

(二)公司层面:完善阿里 C 端 AI 生态

造点 AI 作为阿里旗下产品,但其实是由夸克团队所打造。自 2016 年浏览器起步,到升级 "AI 超级框 ",夸克已经成为阿里面向 C 端的核心 AI 载体,与此同时,夸克还在不断拓展其 AI 生态。

在健康领域,夸克推出了 " 夸克健康助手 ";在办公领域,推出了 " 夸克扫描王 "APP 和夸克文档;在教育领域,推出了 " 夸克老师 " 和 " 夸克学习 " 小程序;在硬件方面,还推出了 " 夸克 AI 眼镜 "。

以上业内大热的领域夸克都有涉足,造点 AI 则作为一款差异化 AI 内容创作产品,与字节即梦、快手可灵竞争,完善了阿里以 " 夸克 " 为核心的 C 端 AI 生态。

相关标签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